《中西匯通醫經精義》~ 下卷 (12)
下卷 (12)
1. 諸病所屬
屬者,所統屬也。知其所屬,則綱領既得,而其條目可例求矣。
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肝為風臟,凡風病皆屬於肝。諸風,謂中風、傷風、驚風、瘖風之類,所該之證多矣。掉謂轉動。凡猝倒、痙癇、抽掣、搖戰之類皆是。肝主筋,此皆筋之為病也。眩是昏暈。凡昏花妄見、頭目旋轉皆是。肝開竅於目,故有此病也。西醫謂目眩惑昏花、痙癇抽掣,皆腦髓筋為病,謂目系通腦故昏眩。
腦氣用力太過,則肉縮伸抽掣。究問腦氣何故病?此則西醫茫然。豈知肝脈通於腦;開竅於目而主筋。凡西醫所謂腦氣,皆肝脈所司。而脈筋所以致病,則又肝風為政也。故凡掉眩皆屬於肝。風而諸風為病,總屬之肝。
諸寒收引,皆屬於腎。
腎司寒氣,故凡寒證,皆屬之腎。腎又主骨。腎陽四達,則骨體舒展、舉動輕便。若肢骨拘急而收曲,或軃緩而引長,皆骨不為用也。須知拘、收、引、軃,與抽掣縮短者不同;一是寒症,一是風症,當辨。
諸氣膹郁,皆屬於肺。
五臟六腑之氣,無不總統於肺,以肺為氣之總管也。故凡治氣,皆當治肺。肺立皮毛。膹是氣之乖於皮毛者,膹膗也。說文謂形惡,如紫癜、斑瘤、黑痣、疱鼻之類。西醫言毛孔下有油核,其管直通皮膚。若面生黑刺,即管塞之故。此即內經膹膗之說也。郁是氣遏於內,不得舒發也。見病,如氣逆、痰滯、血結、便閉之類,是氣之乖於腹內者。郁與暢反。肺氣不暢故郁,宜散降之。
諸濕腫滿,皆屬於脾。
腫在皮膚四肢,滿在腹內脹塞,皆濕氣壅滯,水不下行,停走於膈膜中也。然濕證尚不止此,故曰諸濕。或頭目暈沉;或瘧暑泄痢;或周身痹痛;或痰飲痃癖,皆屬脾土不制水所致。蓋脾生油膜之。上膜是三焦主水道,油是脾之物,油不沾水,此脾所以利水也。若脾之油失其令,則濕氣乃得藏匿。故治濕責之於脾。
諸痛瘡癢,皆屬於心。
此言諸瘡:或血分凝結,阻滯其氣,氣與血爭則痛;或血虛生熱,兼動風氣,風火相扇,則癢。皆屬心經血分為病,治宜和血。又凡病不幹血分,皆不發痛。故痞、臌、腫等,均不痛。凡是腹痛、肢體痛,蓋無不關於血分,故皆屬心。
諸熱瞀瘈,皆屬於火。
諸熱謂發熱、惡熱、瘟暑等症。瞀謂眼目昏花、黑暗見鬼等症。瘈謂筋不得伸、抽掣等證。皆屬於火者:蓋諸熱是火傷氣分,火克肺金也;瞀是心神擾惑,視物昏亂,火屬心,心臟火,擾其神故瞀;瘈是肝筋為火所灼,無血養筋,故縮扯。瘈與軃緩不收有異,當辨之。
諸厥固泄,皆屬於下。
厥謂四肢逆冷。固謂腹中瘕積,如寒疝之類。瀉謂下利不止。皆屬於下,謂屬於下焦腎經也。腎陽不能四達,則厥。腎陽不能上升,則瀉。腎陽不能化氣,則固結。故皆屬於下,宜溫之也。
諸痿喘嘔,皆屬於上。
痿有兩證:一是肺痿,肺葉焦,舉不能通調津液,則為虛勞咳嗽;一是足痿,脛枯不能行走,則為足痿。然未有足痿而不發於肺者。蓋肺主行津液,由陽明而下潤宗筋,足乃能行。肺之津液不行,則宗筋失養故足痿。雖見於下,而
白話文:
諸病所屬
說明各類疾病的歸屬。了解疾病的歸屬,就能掌握綱領,其他的細節就能依此類推了。
所有風引起的眩暈都屬於肝。
肝是主風的臟器,所有風病都屬於肝。諸風,指的是中風、傷風、驚風、癘風等各種風病,其症狀很多。掉,指的是旋轉、翻滾。猝然倒地、痙攣、抽搐、搖晃等都屬於此類。肝主筋,這些都是筋的病變。眩,指的是昏暈。昏花、視物不清、頭昏眼花、頭目旋轉等,都是因為肝開竅於目而引起的。西醫認為目眩、昏花、痙攣、抽搐,都是腦髓、筋的病變,因為目與腦相通,所以會出現昏眩。
腦氣用力過度,就會肌肉收縮、抽搐。追究腦氣為何生病,西醫就茫然了。豈不知肝脈通於腦,開竅於目,並且主宰筋脈。西醫所說的腦氣,都是肝脈所主導的,而脈筋致病,又是肝風作祟。所以,所有眩暈都屬於風,而所有風病,都歸屬於肝。
所有寒邪引起的收縮、牽引都屬於腎。
腎主寒氣,所以所有寒症都屬於腎。腎又主骨,腎陽四布,則骨骼舒展,行動輕便。如果肢體骨骼拘緊收縮或鬆軟下垂,都是骨骼功能失常。要知道,拘緊、收縮、牽引、下垂和抽搐、縮短不同,前者是寒症,後者是風症,應當區分。
所有氣機鬱結的疾病都屬於肺。
五臟六腑之氣,都彙總於肺,肺是氣的總樞紐。所以,凡是治療氣的疾病,都應該治療肺。肺主皮毛,膹是指氣機違逆於皮毛的現象,膹膗(《說文解字》解釋為形狀醜惡),例如紫癜、斑點、瘤、黑痣、疱疹等。西醫認為毛孔下有油脂腺體,其管道直通皮膚,如果臉上長黑刺,就是管道阻塞的緣故,這與內經所說的膹膗是一致的。鬱,是指氣機受阻於內,不能舒展。
例如氣逆、痰滯、血瘀、便秘等,都是氣機違逆於腹內的表現。鬱與暢相對,肺氣不暢則鬱,應該用疏散、下降的方法治療。
所有濕邪引起的腫脹都屬於脾。
皮膚、四肢腫脹,腹部脹滿,都是濕邪壅滯,水液不能向下運行,停滯於膈膜所致。但是濕邪的症狀不止這些,所以說諸濕,包括頭目昏沉、瘧疾、暑熱、泄瀉、痢疾、全身痹痛、痰飲、痃癖等,都屬於脾土失調,不能制水所致。因為脾產生油膜,上膜是三焦主水道,油脂是脾的產物,油脂不沾水,這是脾利水的機制。如果脾的油脂功能失調,濕邪就會藏匿。所以治療濕邪,要責之於脾。
所有疼痛、瘡瘍、瘙癢都屬於心。
這指的是各種瘡瘍,可能是血分凝滯阻塞,氣血爭奪則疼痛;或者血虛生熱,又兼動風氣,風火相煽則瘙癢,都屬於心經血分病變,治療應該養血。又凡是疾病不涉及血分,都不會疼痛,所以痞塊、腹脹等都不痛。凡是腹痛、肢體痛,都與血分有關,所以都屬於心。
所有發熱、神志昏迷、抽搐都屬於火。
諸熱,指發熱、惡熱、瘟疫、暑熱等症狀。瞀,指眼目昏花,黑暗中看見鬼魅等症狀。瘈,指筋脈不能伸展,抽搐等症狀。這些都屬於火,因為諸熱是火傷及氣分,火克肺金;瞀是心神擾亂,視物不清,火屬心,心臟火擾亂心神,所以瞀;瘈是肝筋被火灼傷,沒有血液滋養筋脈,所以收縮抽搐。瘈與鬆軟下垂不同,應當區分。
所有四肢厥冷、腹部脹滿、腹瀉都屬於下焦。
厥,指四肢冰冷。固,指腹部腫塊積聚,例如寒疝等。瀉,指腹瀉不止。這些都屬於下焦,指的是下焦腎經。腎陽不能四布,則厥;腎陽不能上升,則瀉;腎陽不能化氣,則腫塊積聚。所以這些都屬於下焦,應該溫補。
所有痿證、喘息、嘔吐都屬於上焦。
痿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肺痿,肺葉枯燥,不能調節津液,則出現虛勞咳嗽;一種是足痿,脛部枯萎,不能行走。但是沒有足痿而不發於肺的,因為肺主行水液,由陽明經向下滋潤宗筋,足才能行走。肺的津液運行不暢,則宗筋失養,所以足痿。雖然見於下肢,但仍然屬於上焦。喘屬於肺的呼吸不利,嘔吐屬於胃的飲食逆氣,肺胃都屬於上焦。上焦屬陽,多病於火逆,應該清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