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匯通醫經精義》~ 下卷 (1)
下卷 (1)
1. 下卷
2. 全體總論
以上所論臟腑,其形體氣化,大略皆具,又有未盡者,補註於此。篇內多重出之義,然意取求詳,不嫌詞費。西醫有全體圖考闡微等書,將骨脈皮肉臟腑,層折剖割,以示精詳。而究於陰陽氣化,皆不能知,似精實粗,讀者參考自見。
五臟者,所以存精神血氣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穀而行津液者也。
精神血氣魂魄,已詳五臟所藏條,茲不再注。六腑化水穀行津液,亦皆見六腑條矣。但腸胃膀胱,人皆知其化水穀,而三焦與膽,所以能化水穀者,人多不知也。只緣不識三焦為何物,又不知三焦為決瀆之官。讀吾所注三焦條,自能知之。膽之所以化水穀者,經旨言膽主清陽之氣。
上升,入胃,木能疏土也。而西醫直言膽汁入胃化谷,確有取驗。言氣言汁,義自賅洽。詳十二官,及脾胃膽三焦條,參看乃見。六腑皆主化水穀,夫谷化則為液,奉心而生血;水化則為津,達肺而為氣。故曰行津液者也。西醫言腸胃,及各吸管中有養汁如牛乳,有明汁如水,不知明汁即津也,養汁即液也。西醫知其汁,而不能言是何物所生。惟內經則津生於水,水入化氣而為津;液生於穀,谷入化汁而為液。陽津陰液,豈徒知其名物而不得其治法哉?又詳營衛生會條。
腦髓骨脈膽,女子胞,此六者,存於陰而象於地,故存而不瀉,名曰奇恆之府。
西醫言腦髓筋,分走臟腑,周身知覺運動,均出腦氣筋,言之甚詳。然究不知腦髓是何物所化生,故其言似精實粗。蓋腎主骨,腎系貫脊,通於脊髓。腎精足,則入脊化髓,上循入腦,而為腦髓,是髓者精氣之所會也。髓足,則精氣能供五臟六腑之驅使,故知覺運動,無不爽健,非髓能使各臟,實各臟能使髓也。西醫又謂諸骨內之髓,與腦中者不同,又不知骨是髓之所生。內經言髓生骨,諸骨中之髓,與腦無異,惟諸骨中雜有油、膜血絲耳。蓋由腦髓散走諸骨,皆穿膜附筋以入於骨,所以內雜膜、油血絲,豈可云髓有不同耶?脈者血之道路也,詳心腎條。膽附於肝,已詳膽條。女子之胞,男子名為精室,乃血氣交會,化精成胎之所,最為緊要。西醫剖割精矣,乃於膀胱之後,大腸之前,只知女子有胞宮,而不知男子亦有胞宮。以女子之胞極厚且大,中空可驗;男子之胞,只是一層夾膜,扁薄而不可見。故只知男子有精管,而不知男子之精管,即從胞中出也。特人死胞縮精收,故扁且薄,西醫忽不及察也。此胞又名氣海,氣入則臍下脹,是其驗矣;又名丹田,詳天癸條。此六者,存而不瀉,雖膽汁有出入,而究與六腑之輸瀉者不同,異於常腑,故曰奇恆之府。
西醫言腦筋,主知覺運動。大腦在前,小腦在後,中為中腦,有裂有回,分歧疊積。耳目口鼻,全與腦通,腦經分布,又散行於臟腑肢體,凡知覺運動,皆腦司之也。此說半是半非,已詳辨於上卷五臟所藏篇。至於腦汁,究是何物所生,則西醫不知。蓋腎精生髓,由脊上行以入於腦。
白話文:
[全體總論]
以上論述臟腑的形體和氣化作用,大致都已說明,但仍有不完善之處,在此補充說明。文中有些觀點重複出現,但為了闡述得更詳盡,故不嫌詞彙繁複。西醫有關於人體全貌的圖譜和詳細解剖書籍,將骨骼、經脈、皮膚、肌肉、臟腑層層剖析,圖解精細。然而,西醫對於陰陽氣化的研究卻有所欠缺,看似精細卻粗略。讀者可自行參考比較。
五臟是儲存精神、血液、氣、魂魄的地方。六腑是消化食物、運行津液的地方。
精神、血液、氣、魂魄已在五臟的論述中詳盡說明,在此不再贅述。六腑消化食物、運行津液的功能,也在六腑的論述中已說明。但腸胃、膀胱消化食物的功能,人皆知曉,而三焦和膽囊如何消化食物,則鮮為人知。這主要是因為人們不了解三焦是什麼,也不了解三焦是水道主管。讀者參看我對三焦的註解,就能明白了。膽囊之所以能消化食物,經文中說膽囊主管清陽之氣,上升進入胃部,木氣能疏通土氣。西醫則直接指出膽汁進入胃部消化食物,這也確實有其道理。用“氣”或“汁”來解釋,其義理是相通的,詳見十二官、脾胃、膽囊、三焦的論述,參閱後即可明瞭。六腑都主管消化食物,食物消化後,就成為津液,滋養心臟而產生血液;水化為津液,到達肺部而成為氣。所以說六腑運行津液。西醫提到腸胃及各個吸收管道中有營養液(如牛奶)和清水(如水),卻不知道清水就是津液,營養液就是液體。
西醫知道有這些液體,卻不明白它們是由什麼產生的。而《內經》則說明:津液產生於水,水經過變化而成為津液;液體產生於食物,食物經過消化而成為液體。陰津、陽液,豈能只知道它們的名稱,而不知道其治療方法呢?詳見營衛氣血的論述。
腦髓、骨骼、經脈、膽囊、女子胞宮,這六者存在於陰位,如同大地一般,所以是儲存的,而不是排泄的,稱為奇恆之府。
西醫說腦髓和筋絡分佈於臟腑,全身的感覺和運動都來自於腦氣和筋絡,論述得非常詳細。但他們卻不知道腦髓是由什麼產生的。所以西醫的說法看似精細卻粗略。因為腎臟主管骨骼,腎經貫穿脊柱,與脊髓相通,腎精充足,則進入脊髓化為髓,上行進入腦部而成為腦髓。髓是精氣匯聚的地方。髓充足,則精氣就能供給五臟六腑的運作,所以感覺和運動都靈敏健全,這都是腦髓的作用。各個臟器充實,才能使腦髓充實;各個臟器充實,才能使腦髓充實。西醫還認為骨髓和腦髓不同,也不知道骨骼是由髓生成的。《內經》說髓生骨,骨骼中的髓與腦髓沒有區別,只是骨骼中混雜著油脂、膜、血液和血絲,這是因為腦髓分散到各個骨骼中,都穿過膜附著在筋絡上進入骨骼,所以骨骼中混雜著膜、油脂、血液和血絲,怎麼能說骨髓和腦髓不同呢?經脈是血液流動的通道,詳見心腎的論述。膽囊附著於肝臟,已在膽囊的論述中詳述。
女子胞宮,男子稱為精室,是血液和氣交匯,化生精子、孕育胎兒的地方,非常重要。西醫解剖過精室,它位於膀胱之後、大腸之前,只知道女子有子宮,而不知道男子也有子宮。因為女子子宮很厚很大,中間是空的,很容易觀察到。男子子宮只是一層薄薄的膜,很扁,看不見。所以西醫只知道男子有輸精管,而不知道男子的輸精管是從子宮出來的。人死後,子宮收縮,精子也收縮,所以很扁很薄,西醫沒有注意到這一點。這個子宮又稱為氣海,氣進入時,臍下會脹,這就是驗證。又稱為丹田,詳見天癸的論述。這六者都儲存而不排泄,雖然膽汁有出入,但與六腑的輸泄功能不同,與普通的腑臟不同,所以稱為奇恆之府。
西醫說腦和筋絡主管感覺和運動,大腦在前,小腦在後,中間是中腦,有大腦裂縫和腦回,分叉複雜。耳、目、口、鼻都與大腦相通,腦神經分佈,又散佈於臟腑和四肢。所有感覺和運動都是由大腦控制的。這種說法是半對半錯,在上卷五臟所藏的篇章中已詳細辯證。至於腦液是由什麼產生的,西醫不知道。因為腎精生髓,由脊柱上行進入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