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匯通醫經精義》~ 例言
例言
1. 例言
一唐宋以後醫學多訛。西法近出詳形跡而略氣化得粗遺精皆失也。因集靈素諸經採其要語分篇詳註為救其失起見非好辯也識者諒之。
白話文:
從唐朝和宋朝以後,醫學上出現了很多錯誤。西方醫學最近興起,注重解剖學,但忽略了人體的氣化功能,導致粗略而缺乏精華。所以我收集了《黃帝內經靈樞》等經典名著中的精要之語,分門別類地進行詳細註釋,目的是為了糾正這些錯誤,而不是為了爭論。明智的人會諒解我的用心。
一每篇標題四字以別章節。知非著述體裁。然使學者先知綱目易於尋求不嫌有乖大雅也。
一是書註釋多由心得。實皆以經解經毫無杜撰間採西法或用舊說總求其是而已。
白話文:
知非著述體裁
這本書的註釋大多是作者自己的心得,都是用經典來解釋經典,沒有杜撰的成分。偶爾引用西方醫學或沿用舊說,但總的來說都是追求正確。
一是書註釋多由心得
這本書的註釋大多是作者自己的心得體會,而不是隨意編造的。
一是書期於實用與各種經古文詞不同。故解義訓詁無漢宋門戶之分。亦無中西異同之見。要使經旨皎然足裨實用為有益於世耳。
白話文:
本醫書的目標在於實用,並且蒐集各種經絡古文詞彙。因此,在解釋字義時沒有漢朝宋朝門派的區分,也沒有中西醫學的差異。目的是讓經絡學說清晰明瞭,對世人有所助益。
一中國臟腑圖。皆宋元后人所繪與人身臟腑真形多不能合。故各圖皆照西醫繪出較舊圖實為美善。
一中國醫林改錯曾剖視臟腑與西醫所言略同。足見中國臟腑與西人原無差別。因採其圖以為印證。
一所採西人臟腑圖。非但據西人之說。實則證以內經形跡絲毫不爽以其圖按求經義則氣化尤為著實。
一十二經脈奇經各穴。皆西醫所不能知。因採銅人圖繪出。意在發明經旨穴不盡載。惟採有關經氣者詳悉注之。
白話文:
一、古代流傳的中國臟腑圖多為宋朝、元朝以後人士所繪製,這些圖與人體實際臟腑形態多有不符之處。因此,本圖集改以西醫的解剖學知識為基礎來繪製,相比舊有的圖像,更加精確且優良。
二、《醫林改錯》一書曾通過解剖來觀察臟腑,其描述與西醫的論述大致相同,這充分顯示出中西方的臟腑結構本質上並無差異。因此,我們採用西醫的臟腑圖作為印證資料。
三、在選用西方的臟腑圖時,不僅是基於西方的學說,實際上是經過《黃帝內經》中的描述進行了嚴謹對照,發現兩者在形態特徵上完全契合。使用這些圖像來探討經文的含義,對於理解氣血運行等生理機制有更為顯著的效果。
四、至於十二經脈及奇經八脈上的各個穴位,這些是西醫所不瞭解的。因此,我們參考了銅人腧穴圖來進行繪製。目的在於闡釋經絡理論,圖中並未羅列所有穴位,只選擇了與經氣流通密切相關的穴位進行詳細標註和說明。
一胃五竅及三焦。中西皆無其圖。今特本內經之義切實繪出。揆之西人形跡亦無不合。足見西人雖詳於形跡而猶未及內經之精。
白話文:
胃有五個出氣孔和三條經脈。中醫和西醫都沒有相關的圖表。我根據《黃帝內經》的理論畫了一幅,發現和西醫的人體解剖圖也相符。可見,雖然西醫對人體外形研究得非常詳細,但還是無法觸碰到《黃帝內經》這樣深奧的智慧。
一是書方證未能詳列然於審證處方之理。業經發明則權衡在我。無論中西各醫書皆有裁別不致迷眩。是醫學正本清源之書也。
一是書所引內難經文未及其半。然大義微言採注已備熟。此後再讀全書自能渙然冰釋。
白話文:
一是本書在列出藥方及對應病症時可能未能盡善盡美,但在審視病症並開立處方的原理上,已經做了充分的闡述。一旦掌握了這些原理,就能夠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應用。這本書不論對於中醫還是西醫的讀者,都能提供辨別診療的清晰指引,避免混淆,可謂是回歸醫學本質、澄清源流的著作。
另一點是,本書引用《黃帝內經》和《難經》的文獻雖然不到一半,但其深奧的理論和微妙的意蘊已被詳細摘錄並加以註解。日後再進一步閱讀這些經典全本時,自然能夠輕鬆理解,猶如冰雪消融一般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