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溪草堂醫案》~ 卷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5)

1. 內傷雜病

,左脈空大,腎水虧也。倦怠無力,脾氣弱也。食少則陰虛,陰虛生內熱,證屬內傷。

補中益氣加黑山梔、白芍

朝服六味丸四錢。

淵按:陰虛有二,有營中之陰虛,有腎中之陰虛。營陰虛故從東垣,六味地黃則治腎陰虛。

詒按:補中益氣補脾氣,六味補腎陰,立法頗切實,惟左脈空大,方中升、柴二味,尚宜斟酌耳。

,脈軟無力屬氣虛,便溏食少屬脾虛,乾咳無痰屬肺虛,時覺口苦屬心熱移脾也。宜十補一清。

四君子湯,川連,防風,懷山藥陳皮澤瀉,六神麯,砂仁

,夜涼晝熱,熱在上午,此東垣所謂勞倦傷脾也。上午熱屬氣虛,用補中益氣湯補氣升陽。

補中益氣湯加神麯、茯苓

詒按:論證立方,如開門見山心目俱朗。

,病將半載,寒熱奄纏。前方補營,兼以疏郁,心悸腹脹仍然。茲更便溏足腫,是脾氣虛弱也。脈緩無力,當補其脾,進歸脾加減法。

防風根,黨參黃耆,冬朮,茯苓,大腹皮,歸身,白芍,棗仁,木香荷葉蒂

淵按:可參入桂枝、薑棗。

,骨格瘦小,先天元氣不足。夏秋寒熱,至今不已。脈細數弱,氣血兩虧。頭不痛而但身疼,或口沃清水,此胃氣虛寒也。當商溫補,仿東垣法。

黨參,茯苓,陳皮,桂枝,柴胡,黃耆,半夏,神麯,當歸乾薑,砂仁

淵按:中氣虛寒,少陽膽木之氣抑遏。故寒熱糾纏。升陽益胃湯恰合,尤妙在加乾薑。

詒按:少陽生氣被郁,故寒熱不已。東垣升陽益胃法,用之恰合,加乾薑者,助胃陽也。

復診,補中益胃,溫衛氣,開腠理,諸恙皆減。仍從前法。

前方去神麯、乾薑,加白朮、白芍。

,據述有時驚悸,有時肌肉頑木。或一日溏泄數次,或數日一大便,堅干難出。惟小便常紅。此心氣鬱結,脾氣失運。失運則生濕,鬱結則聚火。火則耗精,濕則阻氣而氣機不利矣。擬荊公妙香散加味,補益心脾、通達氣機立法。

西洋參,黃耆,茯神桔梗遠志,懷山藥,麝香(調服),辰砂,木香

川連(鹽水炒),炙甘草,麥冬(元米炒)

共為末,藿香陳皮湯泛丸。每朝三錢,開水送下。

,費心太過,中氣不足,濕熱內蘊。嚥下至胸,常若空空,行動無力,臀發濕瘡。宜自安逸,防其心跳頭眩。

冬朮,半夏,茯苓,陳皮,歸身,砂仁,黨參,香附,苡仁,萆薢桑枝

,脈沉數,手足冷,胸悶食少,脾胃衰弱。大便乾燥者,腸中之津液枯也。法當溫中土,潤大腸,仿菟絲子丸加減。

吳茱萸,淡蓯蓉,花檳榔,懷牛膝,砂仁,柏子仁,川熟附,陳皮,菟絲子,茯苓,懷山藥

淵按:檳榔一味,取其沉降直達下焦,引領辛潤諸藥至大腸耳,非欲其破滯氣也。

復診,前方加火麻仁、郁李仁、當歸。

,思慮傷脾之營,勞碌傷脾之氣。歸脾湯,補脾之營也。補中益氣湯,補脾之氣也。今將二方併合服之。

黨參,黃耆,冬朮,茯神,歸身,炙甘草,砂仁,棗仁,升麻,柴胡,製半夏,木香,陳皮

詒按:同是脾病,而病原用藥,確有氣營之別。一經指點,便覺頭頭是道。

,腎氣虛逆,非滋不納。脾弱運遲,滋則呆滯。然則如何而可?曰補腎之陽,即可以轉運脾氣。從仲景腎氣丸化裁。

熟地附子三分炒),五味子,茯苓,懷山藥,肉桂心,麥冬(元米炒),牛膝(鹽水炒),山萸肉,陳皮,紫石英破故紙(鹽水炒),胡桃

詒按:補腎即可以補脾,益火以生土也。用腎氣丸恰合。

,病本陽虛土弱,而乏生生之氣,故脾胃大憊。時當夏暑,溫藥難投,補脾雖不若補腎,然酷暑鬱蒸,濕熱用事,不若補脾胃為穩。

高麗參,陳皮,冬朮,炮姜,茯苓,白扁豆益智仁穀芽

,腎為欠,胃虛亦欠。欠之一證,屬腎胃二經。大抵陽氣欲升,陰氣欲降。腎虛則陽欲升而遲,胃虛則陰欲降而緩。故《內經》曰:陰陽相引,故數欠。此兼胸背多汗,足跟時脹。氣血兩虧,法當兼顧。

西黨參,歸身,黃耆,冬朮,茯神,大熟地,枸杞子,麥冬,川石斛蛤殼

,風邪入絡

小續命湯

原注:此證病後,一日數次不能言語。只要自己捏肩背,即可漸漸而言也。

,腎水不足,君火上炎,相火下熾。心中如燔,舌光如柿,陽事易舉,陰精易泄。擬清君火以制相火,益腎陰以制肝陽。所慮酷暑炎蒸,恐藥力無權,將亢陽為害,而增劇耳。

川連,淡芩,黃柏阿膠,甘草,大生地,雞子黃(一枚攪和沖服)

雞子一個,破頭,納大黃三分,蒸熟。每日服一個。

復診,投鹹苦堅陰降火,以制亢陽,心中之燔灼,舌色之光紅,已減三分之一。然上午之身熱如燎者未退,幸納食頗增,苦寒可進,再望轉機為吉。

川連,大生地,淡芩,玄參,蛤殼,阿膠,玄精石,甘草,雞子黃(一枚沖服)

三診,舌乾紅,知飢善食。水虧陽亢,土燥於中。鹹苦堅陰之劑,雖衰其燔亢之勢,未能盡除其焰。時當炎暑,濕熱與相火蒸騰。擬復入清中固下,仍不出鹹苦之例。

洋參,甘草,川連,生石膏,蛤殼,大生地,知母,麥冬,阿膠,黃柏末,豬膽汁丸三錢。每朝開水送下一錢。

淵按:胃氣未敗,可任苦寒咸潤,直折其炎上之火,然亦須防胃敗。虛損之所以難治者,大都如此。

詒按:君相交燔,腎陰被灼,所謂一水不能勝二火,此證是也。僅與壯水,猶難勝任,必得苦以泄之,咸以制之,而火乃退。更得苦以堅之,咸以滋之,而陰乃復。

,營虛氣鬱,營虛則內熱,氣鬱則脘脹。法以養營舒郁。

丹參,香附,川貝,茯苓,歸身,棗仁,陳皮,牛膝,首烏(制),續斷,砂仁,紅棗

詒按:此虛實互治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