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保命歌括》~ 卷之三十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一 (1)

1. 腹痛

腹痛多寒見《內經》,部分上下屬三陰,

傷寒雜病休同論,《此事難知》辨得明。

舉痛論云: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其痛或卒然而止者,或痛甚不可按,或按之痛止,或按之無益,或喘動應手者,或脅肋與小腹相引而痛者,或腹痛引陰股者,或卒然痛死不知人,少間復生者,或痛而嘔者,或腹痛而後泄者,或痛而閉不通者,各不同形。

按痛而閉不通者,此傷寒陽明裡實之證,寒變為熱,乃承氣湯證也。大抵腹痛,寒痛者多,熱痛者少。然腹痛有部分,臟位有高下,治之者宜分之。

《此事難知》云:傷寒中脘痛,太陰也,理中、建中湯之類;臍腹,少陰也,四逆、真武湯之類;少腹痛,厥陰也,重則正陽、回陽丹之類,輕則用當歸四逆湯。太陰連少陰痛者,當變下利不止。

雜病腹痛,四物苦楝湯酒煮當歸丸之類。夏月腹痛,肌熱惡熱,脈洪疾,屬手太陰、足陽明,黃芩芍藥湯主之。秋月腹痛,肌寒惡寒,脈沉疾,屬足太陰、足少陰,桂枝芍藥湯主之。四時腹痛,芍藥甘草湯主之。

腹中諸痛半虛寒,半實曾因食血痰,

實則瀉之虛用補,惟憑脈證作蹄筌。

東垣腹中諸痛,皆因勞役過甚,飲食失節,中氣不足,寒邪乘虛而入客之,故卒然而作大痛。經言得炅則止。炅者,熱也。以熱治寒,治之正也,故用補中益氣湯加減治之。(方見內傷。)

腹中痛者,加白芍藥五分,甘草三分。

如惡寒覺冷痛,加中桂五分。

如夏月腹中痛,不惡寒反惡熱者,加黃芩、甘草各五分,白芍藥一錢,以治時熱也。

腹痛在寒涼時加半夏益智仁、草豆蔻之類,以治時寒也。

如腹中痛,惡寒而脈弦者,是木來侮土也,此為足厥陰、足太陰,小建中湯主之。蓋芍藥味酸,於土中瀉木,為君。

如脈沉細,腹中痛,是水來侮土,此屬足少陰、足太陰,以理中湯主之。乾薑辛熱,於土中瀉水以為主也。

如脈緩,體重節痛,腹脹自利,米穀不化,是濕勝,屬足太陰,以平胃散主之。蒼朮苦辛溫,瀉濕為主也。

此以上小建中湯、理中湯、平胃散,非單用本方,乃於補中益氣湯中摘其為主者加用之也。

如臍下痛者,屬足少陰,加蒸熟地黃五分,如不已者,乃大寒也,加肉桂五分。

如脈弦,惡寒腹痛,乃中氣弱也,以仲景小建中湯加黃耆一錢半,異功散加芍藥,選而用之。如渴甚者,以白朮散葛根倍之。

如臍腹虛脹疼痛者,此屬足太陰、足少陰寒痛也,宜東垣草豆蔻湯主之。如胃虛寒,脹滿疼痛者,此屬足太陰、陽明,宜厚朴溫中湯主之。

如因寒氣,腹中痛不脹者,此屬足太陰,宜加味小建中湯主之。

如小腹痛者,此足厥陰寒痛也,宜四物苦楝湯青皮以行其氣,肉桂、吳茱萸以散其寒,病久者宜酒煮當歸丸主之。

丹溪云:腹痛,有寒,有積熱,有食積,有痰,有死血。戴氏解云:痛甚便欲大便,去後則痛減者,是積食也。綿綿痛而無增減者,是寒也。時痛時止者,是熱也。其痛有常處而不移動者,是死血也。

脈弦者多屬食,宜溫散之。蓋食得寒則滯,得熱則行,更宜以行氣快氣藥助之,無不愈者,宜豆蔻橘紅散加味枳朮丸

如因飲食過傷而作痛者,必問因傷何物。如傷生冷硬物而作痛者,以丁香脾積丸;如傷熱物而作痛者,以木香檳榔丸,用溯源湯送下。(方見內傷。)

如氣虛之人,因飲食過傷而腹痛者,宜補瀉兼施,用六君子湯加蒼朮、香附、神麯、麥芽作湯,送下前推積丸以下之。有氣血虛不禁下者,宜加味錢氏異功散參苓平胃丸主之。

脈滑者是痰。痰因氣鬱而聚,阻礙道路,氣不得宣通而痛,宜導痰解鬱,宜小胃丹下之。

有氣虛之人不可下者,宜強中二香丸

成無己云:邪氣客於下焦,則津涎不得通,血氣不得行,或溺或血,留滯於下,是生脹滿而硬痛也。若從心下至少腹皆硬滿而痛者,邪實也,須大陷胸湯下之;若但少腹硬滿而痛,小便利者,則是蓄血,外見如狂、善忘、屎黑之證,宜桃仁承氣湯抵當丸;小便不利者,則是溺澀之證,宜八正散。(方見傷寒火門。)

如因跌撲損傷而作痛者,此瘀血證,宜桃仁承氣湯或河間沒藥散,用四物湯桃仁煎湯送下。(方見心痛。)

如血虛瘦弱之人,津液枯涸,傳送失常,郁成燥熱,搏成結糞,滯於大小腸之間,阻氣不運而作痛者,宜用《備急》大黃丸,(方見內傷。)先通其氣,止其痛;後用四物湯潤燥之劑,以治其本。

如腹中常覺有熱而暴痛暴止者,此為積熱,宜調胃承氣湯下之。如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內痛甚,時欲嘔吐者,宜河間黃連湯以升降陰陽,又加味二陳湯

《金匱》云:腹中寒氣,雷鳴切痛,胸脅逆滿,嘔吐,宜附子粳米湯主之。腹中水鳴,乃火擊動其水也。

凡痛甚不可按者,宜大承氣湯大柴胡湯以下之。(方見傷寒)。有寒熱者,大柴胡湯;痞滿痛甚者,大承氣湯。實痛不可用人參、黃耆,蓋補其氣,氣旺不通而痛愈甚也。

或按之痛止者為虛,宜用前小建中湯、異功散方治之。

外有卒然心腹大痛,欲吐不得吐,欲瀉不得瀉,唇青厥逆,死在須臾。此內傷飲食,外感寒邪,是名乾霍亂也。宜急以鹽湯灌之,而以鵝翎探吐之。有臍下忽大痛,人中黑者,多死。

《脈經》云:心腹痛不得息,脈細小遲者,生;脈大而疾者,死。又云:脈浮大而長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