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脾積丸

DING XIANG PI J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8%
脾經 17%
肺經 17%
胃經 17%
大腸經 10%
腎經 8%
膽經 6%
三焦經 3%
肝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腎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丁香脾積丸,又稱「丁香丸」,是中醫常用的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治療痘瘡中因傷食而引發的症狀。本方由七味藥組成,分別是:丁香、莪朮、木香、青皮、三稜、烏梅、豬牙皁、巴豆。

丁香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

莪朮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健脾胃和消食化積的功效。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三稜性味辛、溫,歸脾、胃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消食化積、止嘔、通經等傳統代功效。

烏梅具有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等功效。

豬牙皁具有瀉下、逐水利尿、消積化痰、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巴豆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

丁香脾積丸具有理氣行氣、消食化積、溫中健脾、止嘔、止瀉的功效。主治痘瘡中因傷食而引發的症狀,如腹脹、腹痛、嘔吐、腹瀉等。

總的來說,丁香脾積丸,是一種中醫常用的方劑,主治痘瘡中因傷食而引發的症狀,具有理氣行氣、消食化積、溫中健脾、止嘔、止瀉的功效。本方由七味藥組成,分別是:丁香、莪朮、木香、青皮、三稜、烏梅、豬牙皁、巴豆。

傳統服藥法


三稜(煨去皮毛)7錢,莪朮(去皮,炒)7錢,神曲(炒)7錢,青皮5錢,巴豆霜5錢,小茴香(炒)5錢,陳皮5錢,丁香3錢,木香3錢。
上為細末,醋調神曲糊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5-7丸,生薑湯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三稜、莪朮、丁香、木香、青皮、烏梅、豬牙皂、巴豆等八味中藥組成。三稜、莪朮具有行氣破積、消食化滯的功效;丁香具有行氣止痛、溫中和胃的功效;木香具有行氣止痛、健脾和胃的功效;青皮具有行氣消脹、和胃降逆的功效;烏梅具有生津止渴、和胃降逆的功效;豬牙皂具有行氣破積、消食化滯的功效;巴豆具有行氣破積、消食化滯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行氣破積、消食化滯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小兒、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胰臟炎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麻疹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嘔吐胃下垂噯氣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丁香脾積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二。 組成:皂角(燒)1兩,青皮半兩,三棱2兩,莪朮3錢,丁香半兩,砂仁半兩,麥芽3錢(炒),青黛1錢,巴豆37粒(去油)。 主治:一切積氣,腹肚堅脹,不進飲食。

丁香脾積丸, 出處:《準繩·幼科》卷八。 組成:三棱(煨去皮毛)7錢,莪朮(去皮,炒)7錢,神曲(炒)7錢,青皮5錢,巴豆霜5錢,小茴香(炒)5錢,陳皮5錢,丁香3錢,木香3錢。 主治:宿食,痘後傷食,腹痛氣急。

丁香脾積丸, 出處:《痘疹心法》卷二十二。 組成:三棱(去毛,醋浸,煨)5錢,莪朮(去皮土,制)5錢,丁香5錢,木香5錢,青皮(去瓤)3錢,烏梅(燒存性)3錢,豬牙皂(燒存性)3錢,巴豆(去殼取肉)49粒。 主治:痘中傷食。

丁香脾積丸, 出處:《局方》卷三(吳直閣諸家名方)。 組成:丁香半兩,木香半兩,皂莢3大枚(燒存性),青橘皮(洗)1兩,莪朮3兩,三棱2兩,高良薑2兩,(以上同用米醋1升,乾瓷瓶內煮乾,莪朮、三棱、良薑,并乘熱切碎,同焙乾),巴豆(去殼)半兩。 主治:丈夫、婦人、小兒諸般食傷積聚,胸膈脹滿,心腹膨脹,噫氣吞酸,宿食不化,脾疼翻胃;婦人血氣刺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