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廣荗潰堅丸方劑中包含木香,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效。廣荗潰堅丸主治癥瘕積聚、腹痛拒按、痞塊堅硬、食少納呆等症,木香能疏肝理氣,行氣止痛,並可促進脾胃消化,有助於改善患者食少納呆等症狀。
其二,方劑中其他藥材如香附、延胡索等也具行氣活血之功效,與木香配伍,能加強行氣止痛之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廣荗潰堅丸中包含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行氣消積:青皮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的功效。廣荗潰堅丸旨在治療飲食積滯、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青皮能疏肝理氣,促進消化,幫助消食積滯,改善患者的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 活血化瘀:青皮還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除瘀血,緩解疼痛。廣荗潰堅丸中加入青皮,除了消積化滯,也能輔助活血化瘀,減輕患者的疼痛和不適。
廣荗潰堅丸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消積: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行氣化痰、消食導滯之效。對於脾胃虛弱、氣滯食積所致的腹脹、便祕、消化不良等症狀,陳皮能幫助促進腸胃蠕動,消解積滯,改善消化功能。
- 理氣健脾:陳皮還具有理氣健脾的作用,能緩解脾胃氣機阻滯,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和發揮效用。同時,陳皮也能協助其他藥材發揮作用,促進整體療效。
廣荗潰堅丸中加入烏梅,主要原因有二:
一、 斂肺止咳: 烏梅性酸澀,入肺經,能斂肺止咳,對於因肺氣虛弱、津液虧損而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二、 收斂止瀉: 烏梅酸收斂性強,能固澀腸胃,抑制腸道蠕動,對於因脾胃虛弱、腸道失調而引起的腹瀉、便溏等症狀具有止瀉作用。
因此,廣荗潰堅丸中加入烏梅,旨在收斂肺氣,止咳化痰,並固澀腸胃,止瀉止痢,以達到治療肺虛咳嗽、脾胃虛弱所致的腹瀉等症狀的目的。
廣荗潰堅丸方中加入三稜,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破堅散結:三稜性味辛溫,入肝、脾經,具有破血行氣、消癥散結的功效。方中以三稜配合其他藥物,可有效破除堅積、消散瘀血,改善肝脾氣滯、腹痛脹滿等症狀。
- 活血化瘀:三稜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血液供應。對於因瘀血阻滯而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三稜有助於消腫止痛,加速病症的恢復。
廣荗潰堅丸中含有花椒,主要是利用其辛熱性來溫經散寒,通痺止痛。花椒味辛性熱,入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除濕止癢的功效。
在廣荗潰堅丸中,花椒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用於治療寒濕凝滯所致的腰膝冷痛、肢體麻木、關節疼痛等症狀。花椒的辛熱之性可以溫通經絡,驅散寒濕,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廣荗潰堅丸中包含巴豆,主要原因在於巴豆性峻烈,具有攻堅破積之效。
- 攻堅:巴豆可瀉下通便,強力驅除腸道內積滯之物,如宿食積聚、痰飲凝滯等。
- 破積:巴豆能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助於軟化堅硬之物,如癥瘕積聚、堅硬腫塊等。
因此,在某些病症中,例如積滯不化、癥瘕積聚等,廣荗潰堅丸以巴豆之猛烈攻堅破積之力,配合其他藥物,達到疏通氣機、化積消癥的療效。
主治功效
廣荗潰堅丸 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方劑組成
廣荗潰堅丸由以下中藥組成:
- 木香
- 青皮
- 陳皮
- 烏梅
- 三稜
- 花椒
- 巴豆
古代主治
根據記載,廣荗潰堅丸主治:
- 小兒癖積
- 腹脅滿
- 發熱
- 咳嗽喘促
- 不思飲食
《醫學原理》記載
《醫學原理》記載廣荗潰堅丸可治:
- 積塊硬如石,形如蚌大
- 令人坐臥不安
- 中滿脹悶
綜合分析
綜合古籍記載與藥材功效,廣荗潰堅丸主要針對小兒實積重症,其治療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 破積消癥,軟堅散結:方中三稜為主要藥物,具有峻猛的破血逐瘀、消癥散結之功,直接針對積塊堅硬如石的病症。
- 行氣導滯,消脹除滿:木香、青皮、陳皮均為理氣之品,能行氣解鬱、燥濕化痰,消除腹脅脹滿、中滿不適等症狀。木香更能健脾消食,有助於改善不思飲食。
- 峻下攻積,蕩滌積滯:巴豆為峻下之藥,能峻下逐水、攻毒療瘡,可迅速排除體內積滯,對於實積重症有釜底抽薪之效。
- 收斂固澀,防止耗散:烏梅具有收斂固澀之功,能防止因攻伐太過而導致正氣耗散。
- 溫中止瀉,兼顧脾胃:方中少量花椒,可溫中止瀉,並能溫暖脾胃,減輕峻下藥物對脾胃的刺激。
綜上所述,廣荗潰堅丸以峻猛攻伐為主要手段,配合行氣導滯、收斂固澀之品,達到破積消癥、祛除實積的目的。此方藥性峻烈,適用於積塊堅硬、症狀較重的實積重症,對於體虛或正氣不足者則不宜使用。
傳統服藥法
木香1兩,青皮1兩,陳皮1兩,廣荗1兩,烏梅1兩,京三稜1兩,大椒半兩,巴豆半兩(去心膜)。
上為末,面糊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丸,食遠溫米湯飲送下。量兒大小為丸,加減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小兒及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廣荗潰堅丸, 出處:《衛生寶鑑》卷十九。 組成:木香1兩,青皮1兩,陳皮1兩,廣荗1兩,烏梅1兩,京三棱1兩,大椒半兩,巴豆半兩(去心膜)。 主治:小兒癖積,腹脅滿,發熱,咳嗽喘促,不思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