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枳朮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瀉固精的功效。方中以枳實、厚朴等藥物消導積滯,但容易耗傷脾氣,加入白朮可補脾益氣,防止藥性過於峻猛,有助於脾胃功能的恢復,使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 助運脾陽:白朮能燥濕健脾,使脾胃運化功能增強,有助於促進水濕的排出,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消食化積、理氣止痛的目的。
加味枳朮丸方劑中加入枳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積化滯:枳實味苦、性寒,具有破氣消積、化痰止咳之功效。方中加入枳實,有助於消解脾胃積滯,改善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增強脾胃運化功能。
- 行氣止痛:枳實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可疏通氣機,緩解胸悶、腹痛等症狀。配合方中其他藥材,如枳殼、厚朴等,共同達到行氣止痛的效果,促進氣血運行,改善疼痛症狀。
加味枳朮丸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與枳實、白朮等藥物配合,能更好地化解脾胃氣滯,促進脾胃消化吸收,增強藥效。
- 調和藥性: 方中白朮偏於燥性,陳皮性溫,能起到調和藥性,避免白朮燥性過強,對脾胃造成損傷的作用。同時,陳皮的辛溫之性也能協調枳實的苦寒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更利於臨牀應用。
加味枳朮丸中加入半夏,主要是因為半夏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 燥濕化痰:半夏性溫,味辛,善於燥濕化痰,對於痰濕阻滯所致的胸悶、咳嗽、嘔吐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 降逆止嘔:半夏可以降逆止嘔,對於胃氣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加味枳朮丸中加入半夏,可以增強其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更好地治療痰濕阻滯所致的胸悶、咳嗽、嘔吐等症狀。
加味枳朮丸中加入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消食化積: 神麴為麥芽、神曲、山楂三味藥的混合物,具有消食健胃、化積滯的作用。枳朮丸主治脾胃氣滯、食積不化等症,神麴的加入可增強其消食化積的功效,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不良。
- 行氣止痛: 神麴亦具行氣止痛之效,可緩解因氣滯引起的胃脘疼痛、腹脹等症狀。枳朮丸中枳實、厚朴等藥材具有行氣消脹的功效,神麴的加入可增強其行氣止痛的效果,使藥效更佳。
加味枳朮丸中加入麥芽,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消食健脾: 麥芽味甘性涼,能消食健脾,對於脾胃虛弱、食積不化者,能幫助消化吸收,促進脾胃運化。枳朮丸本身以消積導滯、健脾和胃為主要功效,而麥芽的加入,更能增強其消食健脾之效,使藥效更顯著。
- 助瀉肝和胃: 麥芽能疏肝理氣,對於肝氣鬱結、脾胃失調者,能幫助舒肝理氣,促進脾胃和諧。枳朮丸中含有枳實、蒼朮等藥材,也具有疏肝理氣的作用,麥芽的加入,能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疏肝和胃之效,使藥效更全面。
加味枳朮丸中加入山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化積: 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散瘀的功效。枳朮丸本身以理氣消食、健脾和胃為目的,加入山楂可增強其消食化積的效果,尤其適用於食積停滯、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
2. 改善血瘀: 山楂還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改善因氣滯血瘀引起的胸悶、腹痛等症狀,與枳朮丸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改善因氣滯血瘀所致的消化不良、脾胃不適等問題。
主治功效
加味枳朮丸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病症
根據多篇古籍的記載,加味枳朮丸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 各種積滯:包括食積、酒積、茶積、肉積等引起的胃脘疼痛、痞滿噁心、嘈雜噯氣、吞酸嘔吐等症狀。
- 痰濕證:清痰、痰飲留滯胃脘,導致的當心而痛、痞滿、噁心、嘔吐等。
- 脾胃虛弱:脾胃功能不足,運化失常,導致的飲食減少、胸膈痞悶、腹脹、食少、脾疼等。
- 膚脹、鼓脹:由氣滯或脾虛濕阻引起的腹部脹滿,甚至全身浮腫。其中膚脹以寒氣客於皮膚,陽氣不行,病在氣分為主;鼓脹則以脾陰受傷,脾不運化,或怒氣傷肝,漸蝕其脾,脾虛之極,陰陽不交,清濁相混為主。
治療原理
加味枳朮丸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消食導滯:方中枳實、麥芽、神麴、山楂等藥物具有良好的消食化積作用,能夠消除胃腸道的各種積滯,減輕胃腸負擔。
行氣化痰:陳皮、半夏、青皮、厚朴、木香、檳榔等藥物具有行氣解鬱、燥濕化痰的功效,可以疏通氣機,消除痰濕阻滯,緩解痞滿、噁心、嘔吐等症狀。
健脾益氣:白朮、甘草是健脾益氣的要藥,可以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改善脾胃虛弱的症狀。茯苓、澤瀉利水滲濕,有助於消除體內的濕氣。
清熱燥濕:黃連、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的作用,可以清除體內的濕熱,緩解濕熱引起的症狀。
活血化瘀:山楂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川芎可行氣活血,有助於改善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
組成分析
加味枳朮丸是在枳朮丸的基礎上加味而成。枳朮丸由白朮和枳實兩味藥組成,具有健脾消痞的功效。而加味枳朮丸則在此基礎上,根據不同的病症和兼證,加入了陳皮、半夏、神麴、麥芽、山楂、茯苓、澤瀉、黃連、黃芩、砂仁、草豆蔻、青皮、萊菔子、乾生薑、香附、栝蔞仁、厚朴、檳榔、木香、甘草等藥物,使其功效更加全面,適用範圍更廣。
總結
加味枳朮丸是一個療效顯著的古方,其配伍精妙,既能消食導滯、行氣化痰,又能健脾益氣、清熱燥濕,對於各種積滯、痰濕、脾胃虛弱等病症都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歷代醫家對此方推崇備至,並在臨床實踐中不斷加減化裁,使其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個體化治療的需求。
附: 古籍原文提煉
以下是古籍原文中對加味枳朮丸主治功效的描述,以表格形式呈現:
古籍 | 主治功效 |
---|---|
《雜病源流犀燭》 | 沈金鰲 | 膚脹:寒氣客於皮膚,陽氣不行,病在氣分。 |
《証治準繩‧類方》 | 王肯堂 | 清痰、食積、酒積、茶積、肉積在胃脘,當心而痛,及痞滿噁心,嘈雜噯氣,吞酸吐嘔,脾疼等證。 |
《沈氏尊生書》 | 沈金鰲 | 膚脹。 |
《濟陽綱目》 | 清痰食積,酒積,茶積,肉積,在胃脘當心而痛,及痞滿噁心,嘈雜噯氣,吞酸嘔吐,脾疼等症,其效如神。 |
《古今醫統大全》 | 徐春甫 | 胃脘作痛久矣。黃瘦食少,而胸中常常如食飽。 |
《濟陽綱目》 | 治痞消食化痰,止嗽寬中利膈,助胃和脾。 |
《傷寒廣要》 | 日本·丹波元堅 | 治病後胃弱食少。服此進飲食強胃氣之藥也。 |
《證治彙補》 | 李用粹 | 清痰食積酒積茶積肉積在胃脘。當心作痛。及痞滿噁心。嘈雜噯氣。吞酸嘔吐。脾疼等症。 |
《扶壽精方》 | 吳旻 | 補脾胃,通胃滯氣,潤肺寧心,開脾助胃,健脾和中,通經脈,利血氣,潤之補血,伐肝木扶脾土,開鬱理氣,厚腸胃,去積火,足太陰、陽明二經引藥。 |
《景岳全書》 | 張介賓 | 治脾胃虛弱,食積氣滯,胸腹脹滿。常服進食寬中,和暢脾胃。 |
《雜病源流犀燭》 | 沈金鰲 | 膚脹,鼓脹。 |
《醫學正傳》 | 虞傳 | 清痰、食積、酒積、茶積、肉積,在胃脘當心而痛,及痞滿噁心,嘈雜噯氣,吞酸嘔吐,脾疼等證,其效如神。 |
《醫學正傳》 | 虞傳 | 胃脘作痛久矣,人形黃瘦,食少而胸中常若食飽。 |
《傷寒論綱目》 | 沈金鰲 | 瘥後胃弱食少。 |
《醫燈續焰》 | 潘楫 | 痰積、食積、酒積、果積、肉積。在胃脘當心而痛,及痞滿噁心、嘈雜噯氣、吞酸、吐嘔、脾疼等證。 |
《醫燈續焰》 | 潘楫 | 食物停積,氣礙不行,故痛。或勉食寒涼餒敗之物,擾亂中和,亦痛。(兼見脹滿、嘔噯食臭、惡食等證,其脈緊滑,宜加味枳朮丸、香砂平胃散之類。) |
《景岳全書》 | 張介賓 | 溫胃行滯,調胃進食,行滯,化食,酒毒,和胃進食,生冷傷脾,寒痰,虛痰,溫胃進食。 |
《景岳全書》 | 張介賓 | 虛寒,溫胃行滯,開胃,行滯,化食,酒毒,和胃進食,生冷傷脾,寒痰,虛痰,溫胃進食。 |
《古今醫鑒》 | 龔信纂輯 | 清痰,酒積、食積、茶積、肉積,在胃脘當心而痛,及痞滿噁心嘈雜,噯氣吞酸,嘔吐脾痰等證,其效如神。 |
《醫方選要》 | 周文採 | 治痞消食,化痰止嗽,寬中利膈,助胃和脾。 |
《醫學心悟》 | 程國彭 | 腹痛。 |
《醫學心悟》 | 程國彭 | 虛人鬱熱便閉之症。 |
《濟世神驗良方》 | 佚名 | 酒積、茶積、肉積、清痰在胃脘作痛,及痞滿心嘈雜噯氣吞酸,脾胃等症。 |
《祖劑》 | 施沛 | 治痞、消食、化痰、止嗽、寬中、利膈、助胃、和脾。 |
《仁齋直指方論》 | 楊士瀛 | 脾胃虛弱,飲食減少,胸膈膨悶,酒傷食積,氣滯腹滿。常服則進食寬中,和暢脾胃。 |
《仁齋直指方論》 | 楊士瀛 | 脾胃虛弱,飲食減少,胸膈膨悶,酒傷食積,氣滯腹滿。常服則進食寬中,和暢脾胃。 |
《仁齋直指方論》 | 楊士瀛 | 脾胃虛弱,飲食減少,胸膈膨悶,酒傷食積,氣滯腹滿。常服則進食寬中,和暢脾胃。 |
《類證治裁》 | 林佩琴 | 腹脹。 |
《濟陽綱目》 | 治痞消食化痰,止嗽寬中利膈,助胃和脾。 |
《證治彙補》 | 李用粹 | 清痰食積酒積茶積肉積在胃脘。當心作痛。及痞滿噁心。嘈雜噯氣。吞酸嘔吐。脾疼等症。 |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理氣和胃、消食化積的功效,適用於傷食所致的脘腹脹痛、噯氣、食欲不振等症狀。
- 本方中白朮、枳實、陳皮、半夏、神麴、麥芽、山楂均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積的功效,可以協同起作用。
- 本方性味平和,無明顯毒副作用,但脾胃虛弱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枳朮丸, 出處:《赤水玄珠》卷十三。 組成:白朮(米泔浸)4兩,枳實(去白,麸炒)2兩,陳皮1兩半,半夏(泡)1兩半,神曲(炒)1兩半,麥芽(炒)1兩半,山楂肉1兩半。 主治:傷食。
加味枳朮丸, 出處:《醫略六書》卷三十。 組成:歸尾3兩,白朮1兩半(炒),枳實1兩半(炒),蒲黃3兩,靈脂3兩,沒藥3兩,肉桂1兩半(去皮),澤瀉1兩半,陳皮1兩半。 主治:産後血瘀腹脹,脈澀滯者。
加味枳朮丸, 出處:《扶夀精方》。 組成:白朮4兩,枳實(面炒)2兩,人參2兩,陳皮(去白)2兩,甘草1兩5錢,當歸(酒洗)3兩,白芍藥3兩,香附米(童便浸)2兩,黃連(薑汁炒)2兩,葛根1兩5錢。 主治:脾胃病。
加味枳朮丸, 出處:《醫略六書》卷二十三。 組成:白朮1兩半(炒),枳實1兩半,半夏1兩半(制),神曲3兩,蒼朮1兩半(炒),蔔子3兩(炒),草蔻1兩半(炒),黃連6錢,葛花1兩半,澤瀉1兩半。 主治:健脾消積。主治:痰積、食積、酒積、茶積腹痛,脈沉數滑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