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火健脾丸

清火健脾丸

QING HUO JIAN P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偏熱 (1.1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胃經 25%
肺經 16%
大腸經 8%
肝經 8%
心經 8%
脾經
胃經
肺經
大腸經
肝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清火健脾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益氣: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而清熱藥物多性寒涼,容易傷及脾胃,導致脾虛。白朮可補脾胃之氣,使脾胃運化功能正常,避免藥物對脾胃造成損傷。
  2. 利水滲濕:白朮還能利水滲濕,協助清熱藥物更好地清除體內濕熱,達到清火健脾的效果。濕熱是造成脾胃功能失調的重要原因之一,白朮可以幫助去除濕熱,改善脾胃運化,從而促進身體恢復健康。

清火健脾丸中加入枳實,是為了其 行氣消積、瀉火除煩 的功效。

枳實味苦、酸,性寒,入脾、胃經。其 苦寒降火,能清熱瀉火,尤其擅長於 降胃火,對於因胃火旺盛導致的口苦口乾、煩躁不安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同時,枳實 行氣消積,能促進脾胃消化功能,改善食慾不振、腹脹腹痛等問題。

因此,在清火健脾丸中加入枳實,可以有效地 清熱瀉火、行氣消積,達到清熱健脾的目的。

「清火健脾丸」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燥溼化痰:半夏味辛、微溫,性燥,入脾、肺經。其具有燥溼化痰、降逆止嘔之效。對於脾胃溼熱,導致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半夏能有效化解溼痰,健脾和胃,改善消化功能。
  2. 降逆止嘔:半夏能降胃氣,止嘔逆。對於脾胃虛弱,導致胃氣上逆,出現嘔吐、反酸等症狀,半夏可有效平息胃氣,緩解嘔吐,幫助脾胃恢復正常功能。

因此,半夏在「清火健脾丸」中起到燥溼化痰、降逆止嘔的作用,輔助清熱健脾,改善脾胃功能。

清火健脾丸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虛弱,則易導致濕濁內停,影響消化吸收,出現腹脹、便溏等症狀。陳皮理氣健脾,可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不良,有助於消除濕濁。
  2. 降逆止嘔: 陳皮能降氣降逆,止嘔消食,對於因脾胃不和導致的嘔吐、噁心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清火健脾丸多用於治療脾胃濕熱、食積不消等症,加入陳皮,可緩解脾胃濕熱引起的胃氣上逆,起到降逆止嘔的作用,增強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清火健脾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脾胃弱,有火症」,症狀表現為「食少、嘈雜、惡心」。

  1. 脾胃弱:指脾胃功能不足,運化失司,常見食慾不振、消化力差。
  2. 有火症:指脾胃蘊熱或肝胃鬱熱,表現為嘈雜(胃中灼熱不適)、惡心,甚或口乾口苦。
  3. 食少、嘈雜、惡心:因脾胃虛弱夾雜熱邪,胃氣不降而惡心,熱擾胃脘則嘈雜;運化無力故食少。

此方針對「虛實夾雜」之證,即脾胃氣虛(虛)兼濕熱或鬱火(實),需補脾、清熱、理氣並行。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白朮(3兩)

    • 主藥,健脾益氣、燥濕,針對脾胃虛弱之本。量大顯其補脾之力。
  2. 炒梔子(1兩)、炒黃連(5錢)

    • 清熱瀉火:梔子清三焦鬱熱,黃連瀉心胃實火,合用解脾胃濕熱或肝胃鬱火。
    • 「炒」製減寒性,免傷脾胃。
  3. 枳實(1兩)、陳皮(1兩5錢)、半夏(1兩5錢)

    • 理氣化痰降逆
      • 枳實破氣消積,陳皮理氣健脾,助白朮行滯以防補藥壅滯。
      • 半夏和胃降逆止嘔,化解惡心。
    • 燥濕:陳皮、半夏協同白朮化中焦濕濁,治本兼標。

全方配伍特點

  • 標本兼治:白朮補脾為本,梔子、黃連清熱為標,枳實、陳皮、半夏理氣化痰為輔佐。
  • 補而不滯:補脾藥搭配行氣藥,避免壅滯。
  • 寒溫調和:清熱藥(梔、連)與溫性藥(陳皮、半夏)並用,既清火又不傷中陽。

推論可能功效延伸
此方可調理「脾虛濕蘊化熱」之證,凡見脘痞、口苦、噯氣、苔黃膩者,均可加減應用。透過補脾、清火、行氣三方協力,恢復脾胃升降之機,改善虛弱與鬱熱並存之候。

傳統服藥法


白朮3兩,枳實1兩,半夏1兩5錢,陳皮1兩5錢,炒梔子1兩,炒黃連5錢。
水泛為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慎用。
  • 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食道潰瘍等消化道潰瘍的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嘔吐胃腸脹氣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清火健脾丸, 出處:《醫學六要·治法匯》卷一。 組成:白朮3兩,枳實1兩,半夏1兩5錢,陳皮1兩5錢,炒梔子1兩,炒黃連5錢。 主治:脾胃弱,有火症,食少,嘈雜惡心。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