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丸

DA HUA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廣筆記》卷一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胃經 20%
肝經 14%
大腸經 14%
肺經 12%
心經 7%
三焦經 3%
小腸經 1%
心包經 1%
膽經 1%
脾經
胃經
肝經
大腸經
肺經
心經
三焦經
小腸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1

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大黃丸

組成:大黃、白芍、甘草、檳榔、木香、枳殼。

整體功效:清熱燥濕,瀉下通便。

主治:痢初起壯實者。

:大黃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痢疾初起、症狀較重、體格壯實的人。大黃丸具有清熱燥濕、瀉下通便的功效,可以緩解痢疾患者的腹痛腹瀉、便溏等症狀。

文獻參考

  1. 中醫學大辭典》

  2. 《中藥學》

  3. 《中藥方劑學》

傳統服藥法


大黃(銼,炒)2兩半,防風(去叉)1兩半,黃耆(銼)1兩半,黃連(去須)1兩半,漏蘆(去蘆頭)1兩,秦艽(去苗土)2兩,苦參2兩,烏蛇(酒浸,炙黃,去皮骨)2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空心溫酒送下,晚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黃丸有瀉下通便的功效,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副作用。因此,大黃丸不宜長期服用,也不宜過量服用。如果出現腹瀉、腹痛等副作用,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氣喘陰道炎子宮肌瘤肺結核胰臟炎霍亂大便秘結結膜炎糖尿病白帶乳腺炎女性不孕症心內膜炎角膜炎尿道炎乳房腺體瘤心包炎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

相同名稱方劑


大黃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九一。 組成:大黃、白朮、木防己。 主治:利小便。主治:水腫。

大黃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十九。 組成:大黃(銼,炒)5兩,大麻仁(研)2兩。 主治:大便不通。

大黃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一。 組成:大黃2兩,桃仁(去皮尖,熬)21枚,虻蟲21枚(去翅足,熬)。 主治:被打有瘀血。

大黃丸, 出處:《普濟方》卷七十三。 組成:川大黃(銼碎,微炒),梔子仁5兩,薺苨5兩,葛根(銼)1兩。 主治:上焦積熱,目赤澀痛。

大黃丸, 出處:《廣筆記》卷一。 組成:川大黃(切片,蜜蒸)1斤,白芍藥(酒浸,切片,炒)6兩,甘草(炙)3兩,檳榔4兩,木香(切片,不見火,爲末)1兩,枳殼(炒)4兩。 主治:痢初起壯實者。

大黃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二。 組成:大黃3分,苦參3分,人參3分,桔梗3分,杏仁(去皮尖)3分,川芎3分,半夏(洗)2分,黃芩2分,葶藶4分(炒)。 主治:小兒傷食,腹大膨脝,時泄,困甚如寒熱狀,又如霍亂;時痢,腸出膿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