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燥濕」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燥濕是中醫治療學術語,指用苦燥藥祛除濕邪的方法。適用於中焦濕證。據臨證寒濕與濕熱的不同,有苦溫燥濕、苦寒燥濕等。各詳該條。

《內經》曰:「濕氣勝,則為腫滿。」《素問·至真要大論》曰:「濕氣在下,為飧泄。」《靈樞·本神》曰:「濕氣傷人,使人短氣。」《金匱要略》曰:「濕勝則腫,熱勝則渴,燥勝則干。」

燥濕藥有苦寒、苦溫之分。苦寒燥濕藥,如蒼朮、厚朴、陳皮、半夏、茯苓、白朮、甘草等,善於除濕化痰,燥濕健脾。苦溫燥濕藥,如柴胡、黃芩、黃連、乾薑、白朮、甘草等,善於除濕解熱,燥濕清熱。

燥濕藥的應用,應根據臨床辨證施治。寒濕證宜用苦寒燥濕藥;濕熱證宜用苦溫燥濕藥。燥濕藥用量不宜過大,以免傷津耗液。

燥濕藥的配伍,可根據臨床證候的不同而靈活變化。寒濕證可配伍溫燥藥,如蒼朮、厚朴、陳皮、半夏、茯苓、白朮、甘草等;濕熱證可配伍清熱藥,如柴胡、黃芩、黃連、乾薑、白朮、甘草等。

燥濕藥的使用禁忌,主要有以下幾點:

1.燥濕藥性多苦寒,脾胃虛弱者不宜使用。

2.燥濕藥有耗津傷液的作用,陰虛內熱者不宜使用。

3.燥濕藥有收澀作用,便秘者不宜使用。

燥濕藥的使用,應在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