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腹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腹痛,中醫病名。出自《素問·舉痛論》。包括脘腹、脅腹、臍腹、少腹等部位。《症因脈治》卷四:“痛在胃之下,臍之四旁,毛際之上,名曰腹痛。”《醫宗必讀》卷八:“腹痛分為三部,臍以上痛者,為太陰脾;當臍而痛者,為少陰腎;少腹痛者,為厥陰肝及沖脈、大小腸。”《醫學舉要》卷三:“腹痛一證,分無形、有形。……大抵在臟者,以肝脾腎為主;在腑者,以腸胃為主。”
《萬病回春》卷五:“腹痛有寒、熱、食、血、濕、痰、蟲、虛、實九般也。”另有蓄血、症瘕等亦可引致腹痛。《景岳全書·雜證謨》:“痛有虛實,……但當察其可按者為虛,拒按者為實;久痛者多虛,暴痛者多實;得食稍可者為虛,脹滿畏食者為實;痛徐而緩、莫得其處者多虛,痛劇而堅,一定不移者為實;痛在腸臟中,有物有滯者多實,痛在腔脅經絡為實,不乾中臟而牽連腰背,無脹無滯多虛。”
《隘村醫訣》卷上:“腹痛之證,有寒、有熱、有死血、有食積、有濕痰、有虛、有實。若綿綿痛而無增減者,寒也;時痛時止者,熱也;每痛有處,不行移者,死血也;痛甚欲大便,利後痛減者,食積也;痛而小便不利者,濕痰也。其諸痛虛實,更宜詳辨。痛而脹悶者多實,不脹不閉者多虛;拒按者多實,可按者為虛;喜寒者多實,喜熱者多虛;飽則甚者多實,飢則甚者多虛;脈實氣粗者多實,脈虛氣少者多虛。新病多壯多實,久病年衰者多虛;補而不效者多實,攻而愈劇者多虛。”關於治療,龔廷賢謂:“治之皆當辨其寒熱虛實,隨其所得之症施治。若外邪者散之,內積者逐之,寒者溫之,熱者清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泄則調之,閉則通之,血則消之,氣則順之,蟲則追之,積則消之。加以健理脾胃,調養氣血,斯治之要也。”(《壽世保元·腹痛》)提示了大法。參見有關各條目。
腹痛是指腹部疼痛,是臨床常見的症狀,可由多種疾病引起。腹痛的部位、性質、程度、伴隨症狀等,對診斷有重要意義。腹痛可分為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急性腹痛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有明顯的腹部不適,如噁心、嘔吐、腹瀉、發熱等。慢性腹痛起病緩慢,病程長,常伴有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狀。
腹痛的病因很多,可分為器質性病變和功能性病變。器質性病變包括胃腸道疾病、肝膽胰疾病、泌尿系統疾病、婦科疾病、腫瘤等。功能性病變包括腸易激綜合徵、功能性消化不良等。
腹痛的治療應根據病因進行。器質性病變的治療以治療原發病為主。功能性病變的治療以對症治療為主。
腹痛是一種常見的症狀,但其病因複雜,治療方法各異。因此,當出現腹痛時,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