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錢氏異功散

加味錢氏異功散

JIA WEI QIAN SHI YI GONG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偏熱 (1.5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脾經 25%
胃經 25%
三焦經 12%
肝經 12%
肺經
脾經
胃經
三焦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錢氏異功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其中包含香附,其主要作用在於疏通氣機、調和脾胃。香附(Cyperus rotundus)具有獨特的香氣,能夠有效調理情志,常用於治療氣滯引起的各種症狀。

首先,香附的主要成分具有促進氣血流通的作用,能夠幫助緩解由情緒波動或生活壓力引起的氣滯,從而改善病人的整體狀態。其次,香附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可以調和脾胃,促進消化功能,使氣機更加順暢,避免因脾胃不和而引發的各種病症。

此外,香附還富含揮發油和多酚類化合物,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能夠進一步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因此,選用香附作為加味錢氏異功散的組成成分,充分體現了其在調理氣機和促進身心健康方面的重要性。

「加味錢氏異功散」中加入白芷,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散寒止痛: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錢氏異功散以治頭風、偏頭痛為主,白芷可以幫助散寒解表,疏通經絡,緩解頭痛症狀。
  2. 祛風除濕:白芷同時具有祛風除濕的作用。頭風、偏頭痛往往與風寒濕邪入侵有關,白芷可以幫助驅散風寒濕邪,從根本上緩解病症。

此外,白芷還能通鼻竅,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有助於提高藥方整體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加味錢氏異功散的主治為「氣虛之人腹痛,不可下者」,意指此方針對氣虛體質(脾胃氣弱)所致之腹痛,且此類腹痛不適宜用攻下法(如大黃、芒硝等瀉下藥)治療。其核心病機為:

  1. 氣虛運化無力:脾胃氣虛導致中焦運化失職,氣機壅滯,不通則痛。
  2. 濕濁或寒凝夾雜:氣虛易生濕,或兼外感寒邪,加重腹痛;「不可下」暗示腹痛非實熱積滯(否則當用承氣類),而屬虛中夾濕寒之證。

此方由異功散(健脾益氣)加蒼朮、香附、白芷組成,屬「補中寓通」之法,既補脾胃之虛,又化濕行氣以止痛。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基底方:異功散(四君子湯加陳皮)

  •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益氣健脾,補中焦之虛,恢復運化功能。
  • 陳皮:理氣和胃,防補藥之壅滯,輕度疏通氣機。
    作用:針對氣虛之本,改善脾胃功能。

(2)加味藥解析

  1. 川蒼朮

    • 性味辛溫燥烈,能「燥濕健脾」,助異功散化解中焦濕濁。
    • 氣虛易生濕,蒼朮與白朮相配(術類配伍),一健一燥,標本兼顧。
  2. 香附子

    • 為「氣中血藥」,善疏肝理氣、調暢三焦,解除氣滯腹痛。
    • 肝氣條達則脾胃不壅,與陳皮協同增強行氣止痛之效。
  3. 白芷

    • 辛溫芳香,能祛風散寒、燥濕止痛,尤擅緩解寒濕型腹痛。
    • 其性上行,可引藥力兼顧中上二焦(如兼噁心、頭痛者)。
  4. 生薑

    • 溫中止嘔,散寒和胃,助藥力直達中焦,兼制蒼朮之燥性。

(3)整體治療原理

此方以「補氣為本,行氣化濕為標」:

  1. 補虛:異功散補益脾胃,恢復正氣。
  2. 祛邪
    • 蒼朮、白芷祛濕散寒,針對腹痛之標(濕、寒)。
    • 香附、陳皮行氣解滯,解決「氣滯作痛」。
  3. 動靜結合:補藥得行氣藥之助,補而不滯;祛邪藥得補氣藥之扶,祛邪不傷正。

三、臨床應用推理

此方適用於:

  • 氣虛型腹痛:綿綿作痛,喜溫喜按,勞累後加重,伴倦怠、食少。
  • 兼見濕或寒:舌淡胖有齒痕、苔白膩,或脘腹畏寒、大便溏軟。
  • 禁用攻下者:若誤用瀉藥恐傷正氣,反致腹痛加重。

加減思路

  • 寒重加乾薑、肉桂;
  • 濕重加藿香、厚朴;
  • 氣滯甚加木香、砂仁。

此方體現「標本兼治」的配伍智慧,尤其適合虛實夾雜之證。

傳統服藥法


異功散加川蒼朮、香附子、白芷。
加生薑,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嗜眠症(嗜睡症)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錢氏異功散, 出處:《保命歌括》卷三十一。 組成:異功散加川蒼朮、香附子、白芷。 主治:氣虛之人腹痛,不可下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