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芍藥湯

GUI ZHI SHAO YAO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保命集》卷中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腎經 15%
脾經 13%
胃經 13%
心經 8%
肝經 8%
三焦經 6%
大腸經 6%
膀胱經 2%
肺經
腎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桂枝芍藥湯中包含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通解表,調和營衛: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溫通經絡、解表散寒之效。桂枝湯中加入桂枝,可溫通營衛,驅散寒邪,改善患者表寒証所致的發熱、頭痛、惡寒、無汗等症狀。

2. 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 桂枝亦具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作用,可緩解患者因寒邪阻滯經絡所致的肢體疼痛。此外,桂枝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末梢循環,進一步緩解寒邪所致的肢體麻木、發涼等症狀。

桂枝芍藥湯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用於調和營衛、解肌發汗,治療太陰病等症狀。然而,在標準的桂枝芍藥湯方中並不包含黃耆這味藥材。若某個變體方劑中加入了黃耆,則可能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加減化裁的結果。黃耆在中醫裡被認為具有補氣固表、利水消腫的功效,對於氣虛、容易感冒、疲勞不堪或有自汗現象的人特別適用。

將黃耆加入桂枝芍藥湯中,可能是為了增強患者的正氣,使其更能抵抗外邪侵襲,或者為了改善因氣虛所導致的各種症狀。桂枝芍藥湯本來就具有調和營衛的作用,加上黃耆之後,對於氣虛而導致營衛不和的情況將會有更好的療效。總體而言,這種加減方式體現了中醫臨床施治時個體化的特點,以及辨證施治的精神。

桂枝芍藥湯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主要用於調和營衛、解肌發汗,治療太陽病中的風寒表證。該方由桂枝、白芍、甘草、生薑、大棗等藥材組成。然而,在某些版本或變體中加入知母,其目的在於增強清熱潤燥的功能。知母味苦性寒,歸肺、胃、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之效。在桂枝芍藥湯中加入知母,可以應對患者體內可能存在的一些熱象,如口乾舌燥、咽喉疼痛等症狀,同時還能防止方中溫熱藥物過度使用可能導致的傷陰情形。因此,知母在此方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寒因寒用」、「熱因熱用」的治療原則,以及調和陰陽、平衡寒熱的整體觀念,使方劑更適合治療那些既有表證又兼有內熱的複雜病情。

桂枝芍藥湯為一經典方劑,在傳統中醫學中用於調和營衛、解肌發汗。一般認知中的桂枝芍藥湯主要由桂枝、白芍兩味藥材組成,用於治療表虛證,如自汗出、惡風等症狀。然而,若此處提及的桂枝芍藥湯配方中包含了石膏,則該方可能根據具體病情有所加減變通。

石膏為一味寒涼之品,主要功效為清熱瀉火、除煩止渴。加入桂枝芍藥湯中,可能是為了增強清熱解表的作用,適用於患者除了有表虛證狀外,還伴隨著一定程度的內熱或高熱的情況。例如在臨床上遇到風熱感冒或是感冒後出現明顯的熱象時,加入石膏可以更好地調理人體陰陽平衡,達到解表清熱的目的。這種加減應用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精神,使方劑更具針對性與療效。

桂枝芍藥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源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寒邪束表、營衛不和症狀: 桂枝溫陽散寒,白芍養血柔肝,二者合用,協調營衛,緩解寒邪束表所致的發熱、惡寒、無汗、脈浮緊等症狀。
  2. 調和氣血、營衛相濟: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可補充因寒邪侵襲而損傷的營氣,協同桂枝溫陽化氣,使營衛相濟,達到溫陽散寒、調和氣血的目的。

主治功效


桂枝芍藥湯

桂枝芍藥湯是一個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桂枝、黃耆、知母、石膏和白芍。它具有清熱解毒、滋陰潤燥、補氣固表等功效,可治療瘧疾、頭痛、眩暈、中暑、腹痛、泄瀉等症狀。

桂枝:

性溫味辛,歸肺、手太陰肺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通絡、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常與其他中藥材搭配使用,以增強藥效。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水腫、痛經、血瘀等症狀。

白芍:

性涼味酸,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養血補肝、健脾胃等功效。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同時具有補血養肝的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

黃耆:

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為中藥補氣之聖藥,具有補氣生血、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效。還具有排膿、止血、解毒、化腐生肌、生津止渴、補中益氣、健脾胃、補血、固表止汗、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是中醫臨牀常用的補益藥品。

石膏:

性寒味甘,歸肺、胃經,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能清泄肺胃之熱,用於治療熱病煩渴、小便不利、水腫、暑熱中暑、口瘡咽痛等症。也能止咳平喘,治療邪熱鬱肺、氣急喘促、咳嗽痰稠、發熱口渴等症。

知母:

性寒、味苦,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用於治療熱病煩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陰虛發熱、骨蒸勞熱、肺虛燥咳、消渴、腸燥便祕、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乾舌燥、肺熱咳嗽、陰虛燥咳、痰黃粘稠、乾咳少痰、胎熱、胎毒、流產等症。還具有抗菌作用,對各種桿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百日咳桿菌等革蘭氏陽性菌均有較強抗菌作用。

總結:

桂枝芍藥湯是一個具有清熱解毒、滋陰潤燥、補氣固表等功效的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桂枝、黃耆、知母、石膏和白芍。它可治療瘧疾、頭痛、眩暈、中暑、腹痛、泄瀉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桂枝3錢,黃耆1兩,知母1兩,石膏1兩,芍藥1兩。
上為粗末。
每服五7錢至半兩,水1盞半至1盞煎,溫服清,迎發而服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桂枝芍藥湯具有解表散寒、養陰清熱的作用,可以緩解瘧疾患者的發熱、寒戰、出汗等症狀。但是,桂枝芍藥湯性味辛溫,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因此,孕婦、體質虛弱、脾胃虛寒、大便溏泄者慎用。

相關疾病


痤瘡胰臟炎瘧疾麻疹精神分裂症四肢麻痺癱瘓不易流汗胃腸脹氣腹瀉身體容易出汗全身酸痛怕冷腳跟痛肚臍周圍腹痛咽喉乾燥眼瞼丹毒

相同名稱方劑


桂枝芍藥湯, 出處:《症因脈治》卷四。 組成:桂枝、陳皮、甘草、生薑、白芍藥。 主治:散寒。主治:寒氣腹痛,左關弦緊者。

桂枝芍藥湯, 出處:《雲岐子脈訣》。 組成:桂1兩,芍藥半兩,炙甘草半兩。 主治:太陰傷寒,主脈沉,客脈緊,沉緊相合,繞臍痛者。

桂枝芍藥湯, 出處:《聖惠》卷八。 組成:桂枝1兩,赤芍藥1兩,人參1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主治:太陰病下之後,腹滿時痛。

桂枝芍藥湯, 出處:《三因》卷四。 組成:桂心半兩,白芍藥3兩。 主治:太陰傷風,自汗,咽乾,胸腹滿,自利,不渴,四肢倦怠,手足自溫,其脈弦大而緩者。

桂枝芍藥湯, 出處:《保命集》卷中。 組成:桂枝3錢,黃耆1兩,知母1兩,石膏1兩,芍藥1兩。 主治:瘧疾。太陽、陽明合病,陽盛陰虛,內實外虛,寒熱大作,不論先後。

桂枝芍藥湯, 出處:《痘疹心法》卷二十三。 組成:桂枝、白芍藥、防風、黃耆(炙)、甘草各等分。 主治:補脾胃。主治:脾胃虛弱,痘子初出,他處俱起而手足起遲,他處俱收而手足不收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