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類纂
《養生類纂》是南宋周守忠編纂的一部重要的養生學著作,全書共分五卷、一百七十篇,體例上屬於「類纂」,即將前人或同時代的養生文獻與觀點,依類分編、集結成書。這種編纂方式在傳統學術中頗為常見,特別是醫學、養生領域,有利於系統性地梳理與保存知識。本書內容廣泛,從日常生活的細節到深層次的養生原則,幾乎涵蓋了當時認為與生命健康相關的各個層面。
本書開篇的〈序〉,由明代萬曆年間的錢塘胡文煥所作,點明了此書是在周守忠另一著作《養生月覽》基礎上的擴充與整理,顯示出本書的傳承與當時受到的重視。序中強調「知養之者,非明哲弗能也」,指出養生並非盲目行為,而需智慧。胡文煥認為此書「大有裨於用人」,並特別提出「貴心志,賤口腹,不以小害大」以及「寡欲」是養生要訣,認為「寡欲」二字足以概括全書精髓,為全書定下了一個重要的基調,提示讀者在研讀具體方法時,莫忘其背後的精神與原則。這篇序雖然是後人所加,但其提煉出的「寡欲」和「貴心志」思想,確實與書中引述的不少內容相呼應。
進入正文,〈卷上〉首篇〈總敘養生〉便引述了《雲笈七籤》等道家養生經典的觀點。文章認為人生在世,無論貧富貴賤都貪生好養,但真正懂得養生之道的人稀少。它詳細闡述了許多傷害身體的行為與情志,如富貴的傲慢、名利的追逐、酒色的過度、喜怒的失控、思慮的過耗、言語的煩瑣、哀樂的沉溺以及情欲的放縱。相對地,真正的養生者能屈己下人、割情去欲、節制酒色、寬心豁情、內守損情、閉口忘言、抑情絕欲。並強調了適時的寒溫、有節的起居、合宜的滋味、正確的調息,以及如何保護精氣神,使嗜欲、邪淫無法干擾身心,認為這是持身之上品,自然能夠延年益壽。
〈總敘〉深刻闡釋了形、氣、神、精之間的關係,認為形是氣的聚集,神是精的成就。氣虛則形體衰弱,精虛則神情枯槁。形體是承載生命的載體,神則是生命本身。最高明的養生是養神而非僅養形,愛神而非僅愛身。書中引用《華佗中藏經》的觀點,將感官的過度享受(五色、五音、五味)和對財富的貪戀(珠玉、幣帛)比作傷害身心的利器。這部分內容體現了傳統養生,特別是受道家影響的養生觀,強調形神兼養、清靜寡欲,並從宏觀層面論述了養生與生活方式、情志調節的緊密關聯。同時,引述華佗關於「人體欲得勞動」的觀點,為後文提及的鍛鍊和起居習慣奠定了基礎,提出適度運動有助於消化和氣血流通,預防疾病。此外,還討論了元氣、榮衛氣的運行與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調理使其保持流暢以維護生命。文中甚至提及了通過攝取「童女少女」元氣來補充自身陽氣的說法,這反映了當時一些較為特殊或具爭議的道家修煉思想,表明周守忠在類纂時並非完全篩選,而是廣泛收錄了其所見的養生論述。
根據本書的基本介紹,全書五卷涵蓋了更為具體的養生範疇:
- 第一卷:飲食起居。 除了〈總敘〉中的籠統原則外,此卷應包含更細緻的飲食指導,如「五味調和」的原則,強調飲食搭配的合理性,避免偏食、暴食、過食。同時結合起居習慣進行論述。從〈總敘〉中引用的「寒溫適時,起居有節,滋味無爽」可知,這是本書非常重視的基礎養生內容。
- 第二卷:起居作息。 專門針對日常作息的規律性進行闡述,提出「早睡早起」等具體建議。書中〈天文部〉和〈地理部〉雖然零散,但包含了許多與日常起居相關的禁忌,例如「大風大雨不可出入」、「當風取涼,冒雨而行,成疾」、「臥伏地大凶」等,這些都可視為對「起居有節」、「適時避險」等原則的具體化。這些禁忌有些基於樸素的衛生觀念,有些則帶有濃厚的民間信仰色彩(如「勿指虹霓」、「等閒刀畫地多招不祥事」),顯示出傳統養生觀念常是醫學常識與社會文化禁忌的混合體。
- 第三卷:房事保健。 這是傳統養生學中常被提及的重要內容,核心思想是「節制房事」。〈總敘〉中明確將「情欲」視為竊命之賊,強調「知情欲之竊命,故忍之而不為」,這與本卷的「節制房事」原則一脈相承。過度房事被認為會損傷人體精氣,導致疾病乃至減壽,因此,本卷會提供如何節制、順應四時、以及相關的注意事項。
- 第四卷:疾病調理。 養生的終極目標是預防疾病,但疾病發生後如何處理也是養生的重要環節。本卷強調「辨證施治」的原則,說明在養生的過程中,若不幸罹患疾病,應根據具體病情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而非一概而論。這部分內容將養生與醫療結合起來,體現了「寓醫於養」的思想。
- 第五卷:其他養生保健。 這部分內容較為廣泛,涵蓋未歸入前四卷的其他養生方法。可能包括情志調節、運動導引、藥物草木應用、甚至修煉術等。〈總敘〉中提及的和神保氣、調息有方、堅持鍛鍊等,都可能在此卷得到更詳細的闡述。例如,「保持良好的心態,樂觀向上」和「堅持鍛鍊,增強體質」,在後來的編者補充中被單獨提出,顯示其重要性。
《養生類纂》的價值在於其系統性地匯集了南宋及以前豐富的養生智慧。它不是單一醫家的獨創學說,而是集大成式的編纂,將分散在各種醫書、道藏、筆記中的養生論述進行分類整理,使其更易於讀者查閱和理解。這種「類纂」的特點使得本書內容駁雜而廣泛,既有高度概括的哲學思想(如寡欲、形神觀),也有具體的行為規範和生活禁忌(如飲食原則、作息時間、對待自然現象的態度),甚至包含了一些比較特殊的修煉方法。
本書對後世的影響深遠,尤其在明清時期被廣泛流傳和引用,成為許多醫家和養生愛好者的重要參考。它提供了一個當時主流及非主流養生觀念的全景圖,對於研究中國傳統醫學史、養生文化史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儘管部分內容可能受時代所限,包含一些現在看來不科學或迷信的成分,但其核心的養生思想,如強調調節情志、均衡飲食、規律作息、適度運動、順應自然、重視自身精氣神的保護,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和實踐價值。
總之,《養生類纂》作為一部南宋時期重要的養生著作,以其類纂的體例,廣泛收錄並系統整理了當時的養生理論與實踐方法。它不僅提供了具體的飲食、起居、房事、疾病調理等方面的指導,更在思想層面強調了寡欲、形神兼養、情志調和等核心原則。本書的內容豐富、體系完整,是了解中國傳統養生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對後世養生思想產生了深遠影響,至今仍值得我們深入研究與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