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類纂》~ 卷下 (13)
卷下 (13)
1. 柰子
柰子不可多食,令人虛病。(《食療本草》)
柰味苦,令人臆脹,病人不可多食。(《太平御覽》)
白話文:
【柰子】
不可以吃太多柰子,因為會使人產生虛弱的症狀。(出自《食療本草》)
柰子味道苦,會導致胃部脹悶,對於病人來說不宜食用過量。(出自《太平御覽》)
2. 柑子
柑子食多,令人肺燥,冷中,發痃癖。(《食療本草》)
柑子多食發陰汗。(《本草》)
白話文:
【柑子】
吃太多柑子會導致肺部乾燥,腹部感覺寒冷,並可能引發肝臟部位的疾病。(根據《食療本草》)
多吃柑子會導致身體產生過多的冷汗,特別是在陰部。(根據《本草》)
3. 橘子
橘子,酸者聚痰,甜者潤肺。(《本草拾遺》)
橘柚不可多食,令人口爽,不知五味。(《食禁方》)
白話文:
關於橘子的部分,酸的橘子會導致痰液聚集,而甜的橘子則能滋潤肺部。這點在《本草拾遺》中有記載。
然而,《食禁方》提到,橘子和柚子不能過量食用,因為這樣會使人的味覺變得遲鈍,甚至可能感受不到五種基本味道。
4. 橙子
橙子不可多食,傷肝氣。(《本草》)
橙子不可與猵肉同食,令人頭旋噁心。(《食禁方》)
白話文:
關於橙子的部分,古代文獻指出,不可以過量食用橙子,因為這樣會損傷肝臟的功能(此說法出自《本草》)。
另外,橙子不可以和猵肉一起食用,兩者若同時食用會使人感到頭暈並且噁心(此禁忌來自《食禁方》)。在這裡,猵肉指的是野雞肉。
5. 松子
取松子搗為膏,如雞子大,酒調下,日三服,則不飢渴。飲水,勿食他物,百日身輕。(《聖惠方》)
松子補虛羸、少氣、不足。(《本草》)
油松子不可吃,損人聲。(《瑣碎錄》)
白話文:
【松子】
將松子磨成膏狀,每次服用量約雞蛋大小,用酒調和後吞服,每日三次,能使人不感飢渴。期間只能喝水,避免食用其他食物,持續一百天後,身體會變得較輕盈。
根據本草記載,松子能補充虛弱體質、緩解氣短、改善體力不足。
但需注意,油松子不宜食用,會損害人的嗓音,此點記載於瑣碎錄中。
6. 柿子
紅柿摘下未熟,每籃將木瓜三、兩枚於其中,其柿得木瓜即發,並無澀味。(《瑣碎錄》)
紅柿飲酒令人心痛。(《本草》)
凡食柿,不可與蟹同,令人腹痛大瀉。(《本草圖經》)
牛奶柿至冷,不可多食。(同上)
椑柿久食令人寒中。(《本草》)
日乾柿溫補,多食去面皯,除腹中宿血。(同上)
白話文:
[柿子]
若紅色的柿子在未成熟時摘下,可以每個籃子裡放入二至三顆木瓜,柿子接觸到木瓜後就會熟透,且不會有澀味。
喝紅柿汁後再喝酒會導致心痛。
食用柿子時,切記不能與螃蟹一同食用,否則會造成嚴重腹痛及拉肚子。
牛奶和柿子性質極冷,不可以過量食用。
長期大量食用硬柿子會讓人感到體內寒冷。
經過太陽曬乾的柿子有溫補的效果,常吃能去除臉上的斑點,並清除體內長久積累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