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守忠

《養生類纂》~ 卷下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1)

1. 白豆

白豆味鹹,腎之谷,腎病宜食,煞鬼氣。(《孫真人食忌》)

白豆合魚鮓食之,成消渴。(同上)

白話文:

【白豆】

白豆的味道是鹹的,它是滋補腎臟的食物,有腎臟疾病的人適合食用,而且能驅除邪氣。這資料出自《孫真人食忌》。

另外,若將白豆與魚鮓一同食用,會導致消渴症的產生。(出處同上)

2. 青小豆

青小豆合鯉魚鮓食之,令人肝黃,五年成干痟病。(《千金要方》)

白話文:

如果把青色的小豆和鯉魚鮓一起吃,會導致肝臟變黃,長久下來,大約五年,會形成一種稱為幹痟的疾病。這段文字出自《千金要方》。

3. 赤小豆

赤小豆久服,令人枯燥。(《千金要方》)

赤小豆久食瘦人。(《本草》)

赤豆合魚鮓食之,成消渴。(《孫真人食忌》)

昔有人患腳氣,用赤小豆作袋,置足下朝夕輾轉踐踏之,其疾遂愈。(《本草圖經》)

丹毒,以赤小豆末和雞子白塗之,逐手即消。又諸腫毒欲作癰疽者,以水塗便可消散。(同上)

赤小豆和鯉魚爛煮食之,甚治腳氣。(《食療本草》)

暴痢後,氣滿不能食,煮赤小豆一頓服之,即愈。(同上)

熱毒下血,或食熱物發動,以赤小豆杵末,水調方寸匕。(《梅師方》)

白話文:

長期服用赤小豆,可能會讓人身體乾燥無潤。(出自《千金要方》)

長期食用赤小豆,可能會讓人體重減輕。(出自《本草》)

赤豆與魚肉一起食用,可能會引發糖尿病。(出自《孫真人食忌》)

過去有人患有腳氣病,使用赤小豆做成袋子,放置在腳下早晚反覆踩踏,疾病就痊癒了。(出自《本草圖經》)

對於丹毒,可以使用赤小豆磨成粉,加上雞蛋清塗抹於患處,很快就能消除。對於各種腫毒,如果有可能發展成膿包的情況,用水調和赤小豆粉塗抹即可幫助消散。(同上)

赤小豆和鯉魚一起煮熟食用,對治療腳氣病有很好的效果。(出自《食療本草》)

突發性腹瀉後,如果感到腹部脹滿無法進食,可以煮一些赤小豆一次性服用,就會有所改善。(同上)

因熱毒導致的下血癥狀,或者因為食用熱性食物引發的病症,可以用赤小豆研磨成粉末,用水調和成一寸大小的丸子服用。(出自《梅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