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守忠

《養生類纂》~ 卷上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1)

1. 總敘養生

人之死也,魂飛於天,魄落於泉,水火分散,各歸本源,生則同體,死則相捐,飛沉各異,稟之自然。何者?譬如根之木,以火焚之,煙則上升,灰則下沉,亦自然之理也。夫神明者,生死之本也。精氣者,萬物之體也。全其形則生,養其精氣神,則性命長生矣。(《保神氣精論》)

一人之身,一國之象,胸臆之設,猶宮室也。支體之位猶郊境也,骨節之分猶百川也,腠理之間猶四衢也,神猶君也,血猶臣也,氣猶民也,故志人能理其身,亦猶明君能治其國。夫愛其民,所以安其國,愛其氣,所以全其身。民弊即國亡,氣衰即身謝。是以志人上士,當施醫於未病之間,不追修於既敗之後。

故知國難保而易喪,氣難清而易濁,審機權中以安社稷,制嗜欲可以保性命。若能攝生者當先除六害,然後可以延駐。何名六害?一曰薄名利,二曰禁聲色,三曰廉貨財,四曰損滋味,五曰屏虛妄,六曰除嫉妒。六者若存,則養生之道徒設耳,蓋未見其有益也。雖心希妙理,口唸真經,咀嚼英華,呼吸景象,不能補其促矣。

誠者所以保和全真,當少思、少念、少笑、少言、少喜、少怒、少樂、少愁、少惡、少好、少事、少機。夫多思則神散,多念則心勞,多笑則臟腑上翻,多言則氣海虛脫,多喜則膀胱納客風,多怒則腠理奔浮血,多樂則心神邪蕩,多愁則頭面焦枯,多好則志氣潰溢,多惡則精爽奔騰,多事則筋脈乾急,多機則智慮沉迷。茲乃伐人之生,甚於斤斧;蝕人之性,猛於豺狼。

無久行,無久坐,無久立,無久臥,無久視,無久聽。不飢強食則脾勞,不渴強飲則胃脹。體欲少勞,食欲常少,勞則勿過,少勿令虛。冬則朝勿虛,夏則夜勿飽,早起不在雞鳴前,晚起不過日出後。心內澄則真人守其位,氣內定則邪物去其身。行欺詐則神悲,行爭競則神沮,輕侮於人當減算,殺害於物必傷年。

行一善則魂神歡,構一惡則魄神喜,魂神欲人生,魄神欲人死。常欲寬泰自居,恬淡自守,則神形安靜,災病不生。仙錄必書其名,死籍必消其咎,養生之理盡在此矣。至於煉瓊丹而補腦,化金液以留神,此上真之妙道,非食谷啖血越分而修之。萬人之中,得者殊少,深可誡焉。

(出《老子養生要訣》)

養生有五難:名利不滅此一難也,喜怒不除此二難也,聲色不去此三難也,滋味不絕此四難也,神慮精散此五難也。五者必存,雖心希難老,口誦至言,咀嚼英華,呼吸太陽,不能不夭其年也。五者於無胸中,則信順日深,玄德日全,不祈喜而自福,不求壽而自延,此養生大理所歸也。(《嵇康養生論》)

聖人一度循軌,不變其宜,不易其常,放准修繩,曲因其當。夫喜怒者,道之邪也。憂悲者,德之失也。好憎者,心之過也。嗜欲者,性之累也。人大怒傷陰,大喜墜陽,薄氣發暗,驚怖為狂。憂悲多患,痛乃成積,好憎繁多,禍乃相隨。故心不憂,樂德之至也;通而不變,靜之至也;嗜欲不載,虛之至也;無所愛憎,平之至也;不與物散,粹之至也。能此五者,則通於神明。

白話文:

總敘養生

人死後,魂魄離散,各歸其所,這是自然規律,就像木頭燃燒,煙往上飄,灰往下沉一樣。人的精神和元氣是生命的根本,保持形體完整,滋養精氣神,就能長壽。

人體如同一個國家,五臟六腑是宮殿,四肢百骸是國土,骨骼關節像河流,肌理組織是道路,精神是君主,血液是臣民,氣是百姓。因此,善於養生的人,就像明君治理國家一樣,愛護百姓才能安定國家,愛惜元氣才能保全身體。百姓衰敗國家就會滅亡,元氣衰弱身體就會衰敗。所以,有智慧的人應該在疾病未發時就預防,而不是等到疾病發生後才去治療。

國家容易滅亡而難以保全,元氣容易混濁而難以清淨,要審時度勢才能安定社稷,控制慾望才能保全性命。想要養生,首先要去除六種危害:一、貪圖名利;二、沉迷聲色;三、貪戀財物;四、嗜食美味;五、迷信虛妄;六、心懷嫉妒。如果這六種危害存在,那麼養生之道就只是空談,根本沒有益處,即使你懂得高深的道理,也無法彌補生命的損耗。

誠實守信才能保全身心,應當減少思慮、念想、笑容、言語、喜怒哀樂、喜好、事務和計謀。因為多思則神散,多念則心勞,多笑則傷及臟腑,多言則耗損元氣,多喜則傷及膀胱,多怒則傷及肌膚,多樂則心神不寧,多愁則傷及容顏,多好則志氣渙散,多惡則傷及精氣,多事則筋脈緊張,多計謀則智慧蒙蔽。這些都會損害生命,比刀斧砍殺還要厲害。

不要久站、久坐、久立、久臥、久視、久聽。不要飢餓時強迫進食,不要口渴時強迫飲水。身體要適度勞動,飲食要適量,勞動不要過度,飲食也不要過少。冬天早上不要空腹,夏天晚上不要吃太飽,早起不要早於雞鳴,晚起不要晚於日出。內心平靜,真氣才能在體內運行,元氣穩定,邪氣才能遠離身體。欺騙他人會傷及精神,爭強好勝會使精神沮喪,輕慢侮辱他人會減少壽命,殺害生靈會損傷壽元。

行善則精神愉悅,作惡則精氣受損。魂魄希望人活著,而邪氣希望人死去。經常保持心胸開闊,恬淡自守,就能使身心安靜,避免疾病。這樣才能長壽,養生的道理就在於此。至於煉丹服藥以增強體質,這些是高深的修煉方法,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養生有五個難點:一、擺脫不了名利;二、控制不了喜怒;三、戒除不了聲色;四、斷絕不了美味;五、無法集中精神。如果這五點都存在,即使你懂得養生之道,也無法長壽。相反,如果能做到這五點,就能身心平和,福壽綿長。

聖人遵循自然規律,不違背常理,喜怒是違背道義的,憂愁悲傷是德行的缺失,愛憎過度是心性的偏差,嗜慾是天性的束縛。大怒傷陰,大喜傷陽,憂愁悲傷會導致疾病,愛憎過度會招致禍患。因此,要做到心無憂慮,樂於行善,通達事理而不僵化,控制慾望,不偏執於愛憎,不與外物紛爭。如果能做到這五點,就能通達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