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類纂》~ 卷下 (17)
卷下 (17)
1. 茄子
茄子不可多食,動氣及痼疾,熟者少食無畏。(《本草拾遺》)
茄子熟者,食之厚腸胃,動氣發疾。(《酉陽雜俎》)
白話文:
【茄子】
不能過量食用茄子,因為它可能會引發體內氣機不順及舊疾復發,但對於烹煮熟透的茄子,適量食用則無需過度擔心。
食用煮熟的茄子能增強腸胃功能,但同時也可能會使體內氣機運作異常,引發疾病。
2. 菘菜
菘菜有小毒,不宜多食。然能殺魚腥,最相宜也。多食過度,惟生薑可解其性。(《本草圖經》)
藥有甘草而食菘,即令病不除。(《本草》)
菘菜多食發皮風瘙癢。(同上)
白話文:
【菘菜】
菘菜本身帶有些微毒性,不適合大量食用。然而,它能去除魚的腥味,與魚一起烹調非常合適。但若不慎吃太多,可用生薑來緩解其影響。
若在服用含有甘草成分的藥物時同時食用菘菜,可能使病情無法得到改善。
過量食用菘菜可能會引發皮膚風疹和搔癢。
3. 莙薘
莙薘不可多食,動氣,先患腹冷,食必破腹。(《本草》)
白話文:
"莙薘不可以多吃,會引起胃腸脹氣。如果原本就有腹部畏寒的症狀,吃了必然會導致腹部不適或疼痛。這是根據《本草》中的記載。"
這樣現代化的解釋應該更易於理解。"莙薘"在這裡是一種植物或者食物,古文中提到不可以過量食用,否則會造成腸胃脹氣。如果本身有腹部冰冷的問題,食用後可能會引發腹部不適或疼痛。
4. 苜蓿
苜蓿安中利人,可久食。(《本草》)
苜蓿少食好,多食當冷氣入筋中,即瘦人。(《食療本草》)
白話文:
【苜蓿】
根據《本草》記載,食用苜蓿能安定中焦,對身體有益,可以長期食用。
然而,《食療本草》指出,適量食用苜蓿是好的,但過量食用可能會讓寒氣進入肌肉中,進而導致人體消瘦。
5. 蘿蔔
上床蘿蔔下床姜,蓋夜間蘿蔔消酒食,早起姜開胃也。(《瑣碎錄》)
蘿蔔能解面毒。(《洞微志》)
蘿蔔根,消食利關節,理顏色,練五臟惡氣,解面毒。凡人飲食過度,生嚼咽之,便消破如泥,和麵作餺飥佳。(《本草》)
蘿蔔和羊肉食,下五臟一切氣,令人肥白。如無羊肉,諸魚肉亦得用也。(《食療本草》)
蘿蔔久服澀榮衛,令人發早白。(《孫真人食忌》。又《本草衍義》云:服地黃、何首烏人食蘿蔔則髭發白。)
白話文:
【蘿蔔】
在睡前吃蘿蔔,在起牀後吃薑,因為晚上食用蘿蔔有助於消化飲酒過量的食物,而早晨吃薑則能幫助開胃。
蘿蔔有解面部毒素的功效。
蘿蔔的根部,能促進消化、活絡關節,調整面色,排除五臟的惡氣,並能解除面部的毒素。如果飲食過量,可以生嚼蘿蔔吞下,它會像泥一樣幫助消化,和麵粉一起做餃子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蘿蔔與羊肉同食,能調理五臟的所有氣息,讓人皮膚白皙且身體健康。如果沒有羊肉,其他魚肉也能代替。
長期大量食用蘿蔔可能會導致血液循環變差,使人提前出現白髮。此外,服用地黃或何首烏的人食用蘿蔔,也可能導致鬍鬚和頭髮變白。
6. 薺菜
薺菜久食視物鮮明。(《本草》)
薺和肝氣明目,凡人夜則血歸於肝,肝為宿血之臟,過三更不睡,則朝旦面色黃燥,以血不得歸故也。若肝氣和,則血脈通流,津液暢潤,瘡疥於此何有。君今患瘡,宜食薺。其法:取薺一二升許,淨洗入淘了米三合,冷水三升,生薑不去皮,挫兩指大,同入釜中,澆生油一蜆殼,當於羹面上不得觸,觸則生油氣,不得入鹽醋。此物以為幽人山居之祿,不可忽也。
(《東坡尺牖》)
白話文:
【薺菜】
長期食用薺菜能使視力清晰明亮。(根據《本草》記載)
薺菜能調和肝氣,使視力明亮。一般來說,到了夜晚,血液會回歸到肝臟,因為肝臟是儲存血液的器官。如果過了深夜三點還未入睡,第二天早上臉色就會變得黃而乾燥,這是因為血液無法正常回歸肝臟所致。如果肝氣調和,那麼血液就能順暢流通,體內的津液也能充足潤澤,這樣,皮膚病如瘡癬等就不容易發生。你現在患有皮膚病,應該多吃薺菜。具體做法如下:取薺菜約一二升,清洗乾淨後,加入淘好的三合米,再加入三升冷水,生薑不用去皮,切一小塊,一同放入鍋中,最後加入一蠔殼量的生油,要倒在湯面上且不能攪動,一旦攪動,油就會散開,影響口感,烹煮過程中不能加鹽和醋。這道食物適合隱居山林的人食用,千萬不要輕視。
(摘自《東坡尺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