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守忠
《養生類纂》~ 卷下 (25)
卷下 (25)
1. 烏芋
烏芋又名𦽏茨,可作粉食,明耳目。若先有冷氣,不可食,令人腹脹氣滿;小兒秋食,臍下當痛。(《食療本草》)
白話文:
【烏芋】 烏芋,又被稱為𦽏茨,可以做成粉來食用,有明亮耳目的功效。但如果身體本來就有寒氣的人不宜食用,因為會導致腹部脹氣;小孩如果在秋季食用,可能會引起肚臍下方疼痛。(根據《食療本草》記載)
2. 茨菰
茨菰冷有毒,多食發虛熱及腸風、痔瘻、崩中、帶下、瘡癤,煮以生薑御之佳,懷孕人不可食。(《日華子本草》)
茨菰不可多食,令人患腳,又髮腳氣、癱緩風、損齒,令人失顏色,皮肉乾燥,卒食之令人嘔冷。(《食療本草》)
白話文:
【茨菰】
根據《日華子本草》記載,茨菰性質偏冷且具有毒性,若食用過量可能導致身體產生虛熱,並可能誘發腸風、痔瘡、月經過多、白帶異常以及皮膚病變等問題。建議在烹調茨菰時可加入生薑來緩和其寒性,效果更佳。此外,孕婦應避免食用茨菰。
而《食療本草》則提到,茨菰不宜過量食用,否則可能會引發腳部疾病,或加重已有的腳氣病、肌肉無力症狀,並對牙齒造成損害,影響面色,使皮膚與肌肉變得乾燥。短時間內大量食用還可能導致噁心、吐冷等不適反應。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