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守忠

《養生類纂》~ 卷上 (4)

回本書目錄

卷上 (4)

1. 總敘養生

人為陽善,正人報之;人為陰善,鬼神報之。人為陽惡,正人治之;人為陰惡,鬼神治之;故天不欺人依以影,地不欺人依以響。(《養生延命錄》)

氣者身之根也,魚離水必死,人失道豈存?是以保生者,務修於氣;愛氣者,務保於精。精氣兩全,是名保真。(《延陵君修養大略》)

修身之法,保身之道,因氣養精,因精養神,神不離身乃常健。(《太上老君說內經丹》)

眼多視則貪資,口多言則犯難,身多動則淫賊,心多飾則奢侈,未有用此四多而天下成治者也。(《仙傳拾遺》)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

道者,氣也,賓氣得道長存。秘者,精也,寶精則神明長生。精者,川脈之川流,守骨之靈神,精去則骨枯,骨枯則死矣。是以為道者,務寶其精。(《太平御覽》)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乃可以長生。日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汝神淨守形表乃長生。(《莊子》)

聖人休休焉則平易矣,平易則恬淡矣,平易恬淡則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故其德全而神不虧。(同上)

養生者忘形,養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同上)

目欲聽色,耳欲聽聲,口欲察味,志氣欲盈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除病瘦、死喪、憂患,其中開口笑者,一月之中不過四、五日而已矣。天與地無窮,人死者有時。操有時之具,而托於無窮之間,忽然無異騏驥之馳過隙也。不能悅其志意,養其壽命者,皆非通道者也。(同上)

凝心虛形,內觀洞房,抱玄念神,專守真一者,則頭髮不白,禿者更須,未有以百思纏胸,寒熱,破神。營此官務,當此風塵,口言凶吉之會,身排得失之門,眾憂若是,萬慮若此,雖有真心為不篤,抱道不行,握寶不用,而自然望頭不白者,亦希聞也。(《真誥》)

眼者,身之鏡。耳者,體之牖。視多則鏡昏,聽眾則牖閉。面者,神之庭。發者,齒之華。心悲則面焦,腦減則發素。所以精元內喪,丹精損竭也。精者,體之神明,身之寶,勞多則精散,營竟則明消,所以老隨氣落,耄已及之。(同上)

虛妄者,德之病。華炫者,身之災。滯者,失之首。恥者,體之籥。遣此四難,然後始可以問道耳。(同上)

為道當令三關恆調,是根精固骨之道也。三關者,口為天關,足為地關,手為人關,謂之三關。三關調,則五臟安,五臟安,則舉身無病。(同上)

夫可久於其道者,養生也。常可與久遊者,納氣也。氣全則生存,然後能養至。養至則合真,然後能久登。生氣之二域,望養存之寂寂,萬物玄黃,盡假寄耳,豈可不勤之哉。氣全則闢鬼邪,養生則闢百害,入軍不逢甲兵,山行不觸虎兕,此之謂矣。(同上)

白話文:

總敘養生

人做好事,陽間的人會回報;做好陰間的事,鬼神會回報。人做壞事,陽間的人會懲罰;做壞陰間的事,鬼神會懲罰;所以天不欺騙人,以影子為憑;地不欺騙人,以回聲為憑。

氣是身體的根本,魚離開水必死,人失去養生之道還能生存嗎?所以保養生命,務必修養元氣;愛惜元氣,務必保護精氣。精氣俱全,這才叫做保養真元。

修養身體的方法,保養身體的道理,是依據元氣滋養精氣,依據精氣滋養精神,精神不離開身體就能夠經常健康。

眼睛看多了就貪圖財利,嘴巴說多了就招惹禍患,身體動多了就犯淫亂偷盜,心思算計多了就奢侈浪費,從來沒有因為這四個「多」而使天下太平的。

五種顏色使人眼睛失明,五種聲音使人耳朵聾掉,五種味道使人口味變差,縱情馳騁打獵使人心狂妄,追求難得的財物使人行為違法。所以聖人注重腹部而非眼睛,因此捨棄那些而選擇這個。

道,就是元氣,調養元氣就能長久生存。秘訣,就是精氣,珍惜精氣則精神清明而長壽。精氣,是貫穿經脈的流動,是守護骨骼的神明,精氣耗盡則骨骼枯萎,骨骼枯萎則死亡。所以修道的人,務必珍惜精氣。

至道的精微奧妙,深不可測。至道的極致,昏暗寂靜。不看、不聽,抱持精神保持平靜,形體自然就會端正。一定要保持平靜清明,不要勞累你的身體,不要耗損你的精氣,這樣才可以長壽。每天什麼也不看,什麼也不聽,什麼也不去想,你的精神專注守護形體,就能長壽。

聖人安靜平和,就顯得平易近人;平易近人就顯得恬淡;平易恬淡,憂患就無法侵入,邪氣就無法侵襲,所以他們的德行完善,精神也不受損傷。

養生的人忘掉形體,養形的人忘掉利益,體悟大道的人忘掉心思。

眼睛想看顏色,耳朵想聽聲音,嘴巴想品嚐味道,志氣想超過別人。上壽一百歲,中壽八十歲,下壽六十歲。除去生病、消瘦、死亡、喪事、憂慮,其中能開口大笑的,一個月之中不過四五天而已。天地是無限的,人死亡是有期限的。掌握有限的時間,寄託在無限的時空之中,忽然之間就如同駿馬飛奔過隙縫一樣。不能使自己的志向和意願得到滿足,不能保養自己的壽命,這些都不是通達大道的人。

凝神虛靜,內觀丹田,抱持玄妙,專注於真一,這樣頭髮就不會變白,禿頭的還會長出頭髮來。從來沒有因為百般思慮纏繞胸懷,而導致寒熱交加,損傷精神。從事官場事務,處在塵世風波之中,整天說著吉凶禍福,身體忙碌於得失之間,種種憂慮如此,萬千思慮如此,即使有真心卻不篤實,抱持大道卻不實行,握有寶物卻不用,而自然頭髮不白的人,也是很少聽說的。

眼睛是身體的鏡子,耳朵是身體的窗戶。看得太多,鏡子就昏暗;聽得太多,窗戶就關閉。臉是精神的庭院,頭髮是牙齒的花朵。心裡悲傷,臉色就焦枯;腦髓減少,頭髮就變白。所以精氣元神內耗,丹田精氣損耗殆盡。精氣是身體的神明,身體的珍寶,勞累過度精氣就會散失,操勞過度精神就會消磨,所以衰老隨著元氣下降而來,老年就這樣到來了。

虛妄是德行的疾病,華麗炫耀是身體的災禍,停滯不前是失敗的開始,羞恥是身體的鎖鑰。去除這四種禍患,然後才能談論修道。

修道應該讓三關經常調和,這是使精氣固守骨骼的方法。三關,就是口為天關,腳為地關,手為人關,稱為三關。三關調和,則五臟安寧,五臟安寧,則全身無病。

能夠長久保持在道的人,是因為養生;經常能夠與道同遊的人,是因為吸納元氣。元氣充足就能生存,然後才能修養到極致;修養到極致就能夠合於真道,然後才能長久登臨大道。生命元氣的兩個領域,希望修養到存於寂靜之中,萬物雖然玄妙多彩,但都只是暫時的寄託,怎麼能不勤勉呢?元氣充足就能夠避開鬼邪,養生就能夠避開百害,即使進入軍隊也不遭遇兵戈,即使在山裡行走也不遇到老虎野獸,這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