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守忠

《養生類纂》~ 卷上 (2)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

1. 總敘養生

人之情性,為利慾之所敗,如冰雪之曝日,草木之沾霜,皆不移時而消壞矣。冰雪以不消為體,而盛暑移其真;草木以不凋為質,而大寒奪其性。人有久視之命,而嗜欲滅其壽。若能導引盡理,則長罔極。(《保聖纂要》)

神者,魂也,降之於天。鬼者,魄也,經之於地。是以神能服氣,形能食味,氣清則神爽,形勞則魄濁。服氣者,綿綿而不死,身飛於天。食味者,混混而徂,形歸於地,理之自然也。(同上)

專精養神,不為物雜,謂之清。反神服氣,安而不動,謂之靜。制念以定志,靜身以安神,保氣以存精,思慮兼忘,冥想內視,則身神並一,身神並一,則近真矣。(《仙經》)

有者因無而生,形者須神則立,故有為無之宮。形者神之宅,莫不全宅以安生,修身以養神。若氣散歸空,遊魂為變。火之於燭,燭靡則火不居;水之於堤,堤壞則水不存。魂勞神散,氣竭命終矣。(同上)

我命在我,不在於天,但愚人不能知此道為生命之要,所以致百病。風邪者,皆由恣意極情,不知自惜,故虛損生也。譬如枯朽之木,遇風即折,將崩之岸,值水先頹,今若不能服藥,但知愛精節情,亦得一二百年壽也。(同上)

夫稟氣含靈,惟人為貴。人所貴者,蓋貴於生。生者,神之本,形者,神之具。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死,若能遊心虛靜,息慮無為,候元氣於子候,時道引於閒室,攝養無虧,兼餌良藥,則百年嗜壽,足常分也。如恣意以耽聲色,役智而圖富貴,得喪縈於懷抱,躁橈未能自遣,不拘禮度,飲食無節,如斯之流,寧免天傷之患也?(《養生延命錄》序)

人生而命有長短者,非自然也,皆由將身不謹,飲食過差,淫泆無度,忤逆陰陽,魂神不守,精竭命衰,百病萌生,故不終其壽。(《養生延命錄》)

五穀充飢體而不能益壽,百藥療疾延年而不能甘口。充飢甘口者,俗人之所珍;苦口延年者,道士之所寶。(同上)

百病橫夭,多由飲食。飲食之患,過於聲色。聲色可絕之踰,雖飲食不可廢之一日,為益亦多為患。(同上)

體欲常勞,食欲常少,勞無過極,少無過虛。去肥濃,節鹹酸,減思慮,捐喜怒,除馳逐,慎房室,武氏行之有效。(同上)

人受氣雖不知方術,但養之得理,常壽一百二十歲。不得此者,皆傷之也。少復曉道,可得二百四十歲。復微加藥物,可得四百八十歲。(同上)

養壽之法,但莫傷之而已。夫冬溫夏涼,不失四時之和,所以適身也。重衣厚褥,體不堪苦,以致風寒之疾。厚味脯臘,醉飽厭飫,以致聚結之疾。美色妖麗,嬪妾盈房,以致虛損之禍。淫聲哀音,怡心悅耳,以致荒耽之惑。馳騁遊觀,弋獵原野,以致荒狂之失。謀得戰勝,兼弱取亂,以致驕逸之敗。

白話文:

總敘養生

人的本性,容易被利益和慾望所敗壞,就像冰雪暴露在太陽下,草木沾染了霜雪,都會很快消融腐壞。冰雪之所以不融化,是因為它本身的特性,但盛夏的高溫卻能改變它的本質;草木之所以不凋謝,是因為它本身的質地,但嚴寒卻能奪去它的生機。人雖然有長壽的命運,但縱慾卻會減損壽命。如果能遵循導引養生的道理,就能長壽無極。

神,就是魂魄,由天而降;鬼,就是魄,由地而生。所以神能通過呼吸吐納來修煉,形體則能通過飲食來維持。氣血暢通則精神爽利,身體勞累則魂魄渾濁。吐納呼吸綿綿不斷,就能使身體輕盈如同飛翔於天;飽食終日,則身體沉重,終將歸於塵土,這是自然的道理。

專注養神,不被外物所干擾,稱為清靜;反觀內省,心神安定不動,稱為寧靜。控制思緒來安定心志,使身體安靜以養神,保全元氣以保存精氣,忘卻思慮,冥想內視,則身心合一,身心合一就能接近真理。

有是從無中生出,形體的成立需要神的存在,所以有是無的住所。形體是神的居所,必須完整地保護居所才能安身立命,修養身心才能養護神明。如果元氣散失,魂魄就會發生變化。蠟燭的火焰,蠟燭熄滅了,火焰就消失了;堤壩上的水,堤壩垮塌了,水也就沒了。魂魄勞累,神氣渙散,元氣耗盡,生命也就終結了。

我的命運掌握在我自己手中,不在於天命,只是愚昧的人不懂得這個道理是生命之根本,所以才會導致百病叢生。外邪入侵,都是由於放縱情慾,不知愛惜自己,所以才會導致身體虛損。就像枯朽的樹木遇到風就會折斷,將要崩塌的河岸遇到水就會垮掉一樣。如果不能服用藥物,只要懂得愛惜精氣,節制情慾,也能活到一百二十年。

人稟受天地之氣,懷有靈性,人是最尊貴的。人之所以尊貴,是因為人有生命。生命是神的根本,形體是神的載體。神過度使用就會枯竭,身體過度勞累就會死亡。如果能夠保持心神虛靜,去除雜念,在子時(晚上十一點到一點)調養元氣,在閒靜的房間里進行導引術,攝養精氣,不讓它有所虧損,再加上服用良藥,就能活到一百歲以上,足以享受天倫之樂。如果放縱情慾耽於聲色,耗費心智去追求富貴,得失縈繞於心,心神煩躁不能自控,不遵守禮儀規矩,飲食無節制,像這樣的人,怎能避免天災人禍呢?

人生命的長短,並不是天生的,而是由於不愛惜身體,飲食過度,縱慾無度,違背陰陽之道,魂魄不守,精氣耗竭,百病叢生,所以不能善終。

五穀可以填飽肚子,卻不能增壽;百藥可以治療疾病,延年益壽,卻不能入口甘甜。填飽肚子,入口甘甜,是世俗之人所珍貴的;藥物苦口,卻能延年益壽,是修道之人所珍視的。

百病橫死,大多是由於飲食不當造成的。飲食的危害,甚於聲色。聲色縱慾可以節制,而飲食卻不可一日廢棄,飲食既有益處也有害處。

身體需要經常勞動,飲食要經常節制,勞動不可過度,節制也不可過分。要戒除肥甘厚味,節制鹽酸辛辣,減少思慮,去除喜怒哀樂,避免奔波勞碌,謹慎房事,這是武氏(指古代某位養生家)行之有效的方法。

人即使不懂得養生之道,只要養生方法得當,也能活到一百二十歲。達不到這個壽命的人,都是因為損傷了身體。如果略懂養生之道,可以活到二百四十歲;如果再服用一些藥物,就能活到四百八十歲。

養生的方法,就是要避免損傷身體。冬天要保暖,夏天要清涼,不違背四季的規律,就能順應自然。穿著厚重的衣服,蓋著厚厚的被子,身體受不了寒冷,就會導致風寒病。食用肥甘厚味,醉酒飽食,就會導致積食。沉迷美色,妻妾成群,就會導致身體虛損。沉迷於淫靡的聲音,就會導致精神萎靡。奔波遊玩,打獵狩獵,就會導致精神渙散。爭強好勝,欺凌弱小,就會導致驕奢淫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