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守忠

《養生類纂》~ 卷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

1. 卷上

2. 養生部

3. 總敘養生

夫人稟二儀之氣,成四大之形,愚智貴賤,則別好養、貪生不異。貧迫者力微而不達,富貴者侮傲而難恃,性愚者未悟於全生,識智者或先於名利,自非至真之士,何能保養生之理哉?其有輕薄之倫,亦有矯情冒俗,口誦其事,行已違之。設能行者,不踰晦朔,即希長壽,此亦難矣。

是以達人,知富貴之驕傲,故屈跡而下人;知名利之敗身,故割情而去欲;知酒色之傷命,故量事而樽節;知喜怒之損性,故豁情以寬心;知思慮之銷神,故損情而內守;知語煩之侵氣,故閉口而忘言;知哀樂之損壽,故抑之而不有;知情欲之竊命,故忍之而不為。若加之寒溫適時,起居有節,滋味無爽,調息有方,精氣補於泥丸,魂魄守藏,和神保氣,吐故納新,嗜欲無以干其心,邪淫不能惑其性,此則持身之上品,安有不延年者哉。(《雲笈七籤》)

形者,氣之聚也,氣虛則形羸。神者,精之成也,精虛則神悴。形者,人也,為萬物之最靈。神者,生也,是天地之大德。最靈者,萬物之首。大德者,為天地之宗。萬物以停育為先,天地以清淨是務。故君子養其形而愛其神,敬其人而重其生,莫不稟於自然,從於自在,不過勞其形,不妄役其神。(同上)

夫人只知養形,不知養神;不知愛神,只知愛身。不知形者載身之車也,神去則人死,車敗則馬奔,自然之至理也。(同上)

五色重而天下爽,珠玉貴而天下勞,幣帛通而天下傾。是故五色者,陷目之錐;五音者,塞耳之椎;五味者,截舌之斧。(同上)

譙國華佗,善養性。弟子廣陵吳普,彭城樊阿,授術於佗。倫嘗語普曰: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人身常搖動則穀氣消,血脈流通,病不生。譬猶屍樞不朽是也。(同上)

人所以得全生命者,以元氣屬陽,陽為榮;以血脈屬陰,陰為衛。榮衛常流,所以常生矣。亦曰榮衛。榮衛,即榮華氣脈,如樹木芳榮也。榮衛臟腑,愛護神氣,得以經營,保於生路。又云清者為榮,濁者為衛,榮行脈中,衛行脈外,晝行於身,夜行於臟,一百刻五十周,至平旦大會兩手寸關尺。陰陽相貫,常流如循其環,始終不絕。

絕則人死,流則人生,故當運用調理,愛惜保重,使榮衛周流,神氣不竭,可與天地同壽矣。(《元氣論》)

樹衰培土,陽衰陰補,含育元氣,慎莫失度。注云無情莫若木,木至衰朽,即塵土培之,尚得再榮。又見以嫩枝接續老樹,亦得長生,卻為芳嫩。用意推理,陽衰陰補,是亦宜爾。衰陽以少陰補而不失,取其元氣津液,引於我身,即顏復童矣。童女少女,正氣未散,元和才一,遇之修煉,其功百倍,切忌自己元氣流奔也。(出《羅公遠三峰歌》)

白話文:

總敘養生

人體由陰陽二氣構成,無論貧富貴賤、聰愚賢否,都渴望長壽。貧窮者因體力不足而難以保養身體,富貴者則因驕傲而忽略養生;愚笨者不懂養生之道,聰明者可能因追求名利而忽略養生。只有真正懂得養生的人,才能掌握長壽的秘訣。輕浮之輩,即使口頭上談論養生,行為卻與之相悖。即使真正實踐養生之道,也不能保證馬上長壽,這也是很困難的。

因此,明智之人懂得:富貴容易令人驕傲,所以要謙虛待人;名利易損害身心,所以要割捨情慾;酒色傷身,所以要節制;喜怒損傷性情,所以要豁達開朗;思慮過度傷神,所以要減少思慮,保持內心平靜;說話太多耗損元氣,所以要少說話;悲哀喜樂損害壽命,所以要控制情緒;情慾損害生命,所以要克制。如果再配合適當的環境溫度、規律的作息、均衡的飲食、正確的呼吸吐納方法,使精氣充盈,魂魄安寧,保持身心平和,吐故納新,不受物慾干擾,不被邪念迷惑,這就是最佳的養生方法,怎能不長壽呢?

身體是氣的聚集,氣虛則形體消瘦;精神是精氣的凝聚,精氣不足則精神萎靡。人體是萬物中最靈秀的,而生命是天地間最美好的德行。人作為萬物之靈,生命為天地之根本。萬物以生長繁衍為先,天地以清淨為要務。所以君子要保養身體,愛護精神,尊重生命,順應自然,不讓身體過度勞累,不讓精神過度耗損。

許多人只注重保養身體,卻忽略了保養精神;只愛惜身體,卻不懂得愛護精神。他們不明白,身體是載負生命的車輛,精神離去,人便死亡;車輛損壞,馬匹便逃散,這是自然界的真理。

五彩繽紛的顏色使人眼花繚亂,珍貴的珠寶玉器讓人疲於奔命,流通的貨幣使天下混亂。所以,五彩的顏色如同刺瞎眼睛的錐子;五種聲音如同堵塞耳朵的椎子;五種味道如同砍斷舌頭的斧子。

譙國的華佗精通養生之道,他的弟子吳普和樊阿也繼承了他的衣缽。華佗曾告訴吳普:人體需要勞動,但不能過度。人體經常活動,可以促進氣血循環,使疾病不生,如同經常活動的關節不易腐朽一樣。

人之所以能夠保持生命,是因為元氣屬陽,陽氣使人繁榮;血脈屬陰,陰氣使人強壯。陽氣和陰氣的正常運行,是人體保持生命力的關鍵。陽氣和陰氣,如同樹木的枝葉繁茂,滋養臟腑,保護神氣,使人得以生存。清氣為陽,濁氣為陰,陽氣運行在經脈之中,陰氣運行在經脈之外,白天運行於體表,晚上運行於臟腑,每百刻循環五十周,到清晨在手腕上的寸關尺三處匯合。陰陽之氣相互貫通,周而復始,生生不息。

陰陽之氣運行不息,人則生;陰陽之氣停止運行,人則死。因此,我們應該調養身體,愛護身體,使陰陽之氣周流不息,神氣充盈,就能與天地同壽。

樹木衰敗了就培土,陽氣衰弱了就補充陰氣,滋養元氣,謹慎把握分寸。無情之物莫過於樹木,即使樹木衰敗腐朽,只要培土,也能重新繁茂。嫩枝嫁接老樹,也能使老樹長壽,並重新煥發青春。以此類推,陽氣衰弱就用陰氣來補充,而不失其分寸,吸收元氣和津液,就能使容顏恢復年輕。少女童女,正氣未散,元氣充沛,如果加以修煉,效果會更好,但要避免元氣過度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