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守忠

《養生類纂》~ 卷下 (2)

回本書目錄

卷下 (2)

1.

白馬玄頭,食之殺人。(《魚龍河圖》。又《千金要方》云:白馬玄頭,食其腦,令人癲。)

白馬自死,食其肉害人。(同上)

白馬青蹄,不可食。(《千金要方》)

患疥馬肉,食之令人身體癢。(同上)

白馬鞍下烏色徹肉裡者,食之傷人五臟。(同上)

一一切馬汗氣及毛,不可入食中,害人。(同上)

馬腳無夜眼者,不可食之。(《金匱要略方》)

馬肉不可熱吃,傷人心。(同上)

馬鞍下肉,食之殺人。(同上)

白馬黑蹄者,不可食之。(同上)

馬肉、㹠肉共食飽醉臥,大忌。(同上。又《食禁方》云馬豬肉共食霍亂。)

馬肝有毒,食之殺人。(同上)

馬肉不可與倉米同食,必卒得惡疾,十有九死。不與姜同食,生氣嗽。(《食療本草》)

食駿馬肉,不飲酒,殺人。(《食禁方》。又《呂氏春秋》云:秦繆公失左駿,見野人殺食之。繆公笑曰:食駿馬肉而不飲酒,命恐傷,其性也,遍飲之而去。)

馬肉不可與蒼耳同食,傷人。(同上)

馬治𨿜欲深,春欲如伏龜。兩邊有回毛,曰騰蛇,殺主。口邊回毛,日御禍,妨主。白額入口,名曰的盧奴,乘客死,主乘棄市。回毛在目下,曰承淚,不利人也。(《伯樂相馬經》)

白話文:

【馬】

如果食用有黑色頭部的白色馬的腦髓,會導致癲癇。(根據《魚龍河圖》和《千金要方》)

若白色馬自然死亡,食用其肉對人有害。

有青色蹄子的白色馬,其肉不可食用。(《千金要方》)

患有疥癬的馬肉,食用後會使人全身瘙癢。

食用黑色滲入肌肉的白馬鞍下部位,會損害人的五臟。

所有馬的汗水氣味和毛髮都不應混入食物中,因為這對人體有害。

若馬腳上沒有夜眼(特殊的眼睛),這種馬的肉不能食用。(《金匱要略方》)

馬肉不宜熱食,否則會傷害心臟。

馬鞍下的肉,食用會致人死亡。

黑色蹄子的白馬,其肉不可食用。

馬肉和㹠肉一起吃至飽足並醉酒躺下,這是大忌。

馬肝有毒,食用會致人死亡。

馬肉不能與倉米一同食用,否則會突然生病,且十有八九會死;也不能與薑同食,會產生氣嗽。(《食療本草》)

食用快馬的肉但不喝酒,會致人死亡。(《食禁方》和《呂氏春秋》記載,秦繆公失去了一匹左側的快馬,見到村民宰殺食用。繆公笑道:只吃快馬肉不喝酒,可能會傷害性命,於是勸所有人喝酒後離開。)

馬肉不能與蒼耳一同食用,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馬治療的門檻要求高,春天的時候應該像伏龜一樣保持低調。馬兩側若有捲曲的毛髮,被稱為騰蛇,對主人不利。嘴巴周圍的捲毛,被稱為禍端,對主人有害。白色的額頭延伸至口部,被稱為的盧奴,乘客會死亡,主人會被拋棄於市集。眼睛下方的捲毛,被稱為承淚,對人不利。(《伯樂相馬經》)

2.

驢肉食之動風,脂肥尤甚,屢試屢驗。《日華子》以謂:止風狂,治一切風。未可憑也。(《本草衍義》)

驢病死者不任用。(《食禁方》)

驢肉合豬內食之,成霍亂。(同上)

白話文:

【驢】

食用驢肉會引發風邪,尤其是其肥膩的脂肪部分,這一點經過多次實踐證明無誤。然而,《日華子》卻認為:驢肉能制止瘋狂的風疾,能治療所有的風病。但這種說法並不可靠。(出自《本草衍義》)

病死的驢,其肉不能食用。(出自《食禁方》)

驢肉若與豬內臟一起食用,會引起霍亂。(同上)

3.

孕婦見麋而子回目。(《淮南子》)

麋脂不可近男子陰,冷痿。(《千金要方》)

麋脂及梅、李子,若妊娠婦人食之,令子青盲,男子傷精。(《金匱要略方》)

麋骨可煮汁釀酒,飲之,令人肥白美顏色。(《本草》)

麋肉不可與雉肉同食。(同上。又《食禁方》云,麋雉肉同食令人髮腳氣。)

麋肉多食,令人弱房髮腳氣。(同上)

麋肉不可合獺肉同食,害人。(《食禁方》)

麋肉不可雜鵠肉食之。(同上)

麋肉不可合生菜食之。(同上)

麋肉不可合蝦蟆同食之。(同上)

白話文:

【麋】

如果孕婦看到麋鹿,可能導致胎兒出生後眼睛有問題。(來源:《淮南子》)

麋鹿的油脂不適合讓男性靠近下體使用,會造成性功能障礙。(來源:《千金要方》)

食用麋鹿的油脂或是梅子、李子,如果被懷孕的女性吃了,可能會讓胎兒出生後有青光眼,對男性則可能傷害精子。(來源:《金匱要略方》)

用麋鹿的骨頭煮汁釀製的酒,喝下去可以讓人長得肥胖且皮膚白皙。(來源:《本草》)

麋鹿的肉不可以和雉雞的肉一起吃。(來源同上。另外,《食禁方》中提到,同時吃麋鹿肉和雉雞肉會引發腳氣病。)

多吃麋鹿的肉,可能讓人房事能力減弱並引發腳氣病。(來源同上)

麋鹿的肉不可以和水獺的肉一起吃,對人體有害。(來源:《食禁方》)

麋鹿的肉不可以和鵠鴨的肉一起吃。(來源同上)

麋鹿的肉不可以和生菜一起吃。(來源同上)

麋鹿的肉不可以和蝦蟆一起吃。(來源同上)

4. 鹿

鹿一千年為蒼鹿。又百年化為白鹿,又五百年化為玄鹿,玄鹿為脯食之,壽二千歲。(《述異記》)

鹿膽白者,食其肉害人。(《千金要方》)

白鹿肉,不可和蒲白作羹食,發惡瘡。(同上)

鹿豹文殺人。(《本草》)

鹿九月以後,正月以前,堪食。(《食療本草》)

鹿角錯為屑,白蜜五升淹之,微火熬令小變,曝乾,更搗篩,服之令人輕身,益氣,強骨髓,補絕傷。(同上)

白話文:

鹿在活到一千年時會變成蒼鹿。再過一百年,它會轉化為白鹿,然後再經過五百年,它會轉變為玄鹿。吃玄鹿的肉可以讓人延年益壽至兩千歲。(根據《述異記》)

如果鹿的膽是白色的,食用它的肉會對人造成傷害。(根據《千金要方》)

白鹿的肉不能與蒲白一起煮湯食用,否則會導致惡性瘡癤的發生。(同上)

有豹紋的鹿肉對人體有害。(根據《本草》)

鹿肉最適合在九月後至次年正月前食用。(根據《食療本草》)

將鹿角磨成粉末,用五升的白蜜浸泡,然後用微火慢熬讓其略微變化,曬乾後再次研磨過篩,服用此物可使人體輕盈,增強氣力,強健骨髓,補充體力,治療嚴重的傷口。(同上)

5.

獐肉,不可合蝦及生菜、梅、李果實食之,皆病人。(《金匱要略方》)

獐肉,不可炙食,令人消渴。(《食禁方》)

獐肉,不可同蛤食,令人成癥病。(同上)

獐肉,八月至十二月食之勝羊肉,自十二月至七月動氣。(《食療本草》)

白話文:

關於獐肉,不可以與蝦、生菜、梅子或李子這類的果實一同食用,因為這樣會讓人感到不適。(根據《金匱要略方》所述)

獐肉,不宜用火烤的方式烹調來吃,否則會導致口渴的症狀。(根據《食禁方》所述)

獐肉,不可以與蛤蜊一起食用,這樣會使人罹患嚴重的疾病。(同樣出自《食禁方》)

獐肉,在八月至十二月期間食用,其營養價值甚至高於羊肉,然而從十二月到次年七月期間食用,則可能引發身體不適。(根據《食療本草》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