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類纂》~ 卷上 (24)
卷上 (24)
1. 沐浴
數澡洗,每至甲子當沐。不爾,當以幾月旦,使人通靈。浴不患數,患人不能耳。蕩煉屍臭而真氣來入。(《正一平經》)
沐浴不數,魄之性也。違魄反真,是煉其濁穢,魄自亡矣。(《真誥》)
白話文:
[沐浴]
經常洗澡,最好在甲子日(六十甲子中的某一天)沐浴。如果不是這天,就選擇每月的初一沐浴,可以使人神清氣爽。洗澡次數多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做不到。洗澡能去除身體的污垢,使真氣得以進入。
沐浴次數不要太多,這是順應人的精氣神自然規律的。違反自然規律強行煉氣,反而會去除身體的濁氣,精氣神也會因此受損。
2. 洗面
旦起勿開目洗面,令人目澀失明,饒淚。(《千金要方》)
盛熱中自日中來,不得用冷水沃面,恐成目疾也。(《瑣碎錄》)
白話文:
【洗臉】
早晨起來不要一睜眼就洗臉,這樣會讓人眼睛乾澀,視力模糊,甚至多淚。(出自《千金要方》)
當你從烈日下回到家,不能立刻用冷水洗臉,這樣可能會引發眼睛疾病。(出自《瑣碎錄》)
3. 叩齒
叩齒之法:左相叩名曰打天鍾,右相叩名曰捶天磬,中央上下相叩,名曰鳴天鼓。若卒遇凶惡不祥,當打天鍾三十六遍。若經凶惡辟邪威神大咒,當捶天磬三十六遍。若存思念道,致真招靈,當鳴天鼓。以正中四齒相叩,閉口緩頰,使聲虛而深響也。(《九真高上寶書神明經》)
夜行常琢齒,琢齒亦無正限數也,然鬼邪鬼常畏琢齒聲,是故不得犯人也。若兼之漱液、祝說亦善。昔鮑助者都不學道,亦不知法術,年四十餘,忽得面風氣,口目不正。炁入口而兩齒上下惟相切拍,甚有聲響,如此晝夜不止,得壽百二十七歲。(《真誥》)
齒,骨之窮。朝久琢齒,齒不⿰齒扁。(《雲笈七籤》)
齒宜數叩。(《黃庭內經》)
朝暮叩齒,以會身神。(《黃庭外經注》)
白話文:
【叩齒】
叩齒的方法如下:左邊的牙齒互相輕叩被稱為「打天鐘」,右邊的牙齒互相輕叩被稱為「捶天磬」,上下中間的牙齒互相輕叩則被稱為「鳴天鼓」。如果突然遇到兇險或不祥之事,應當打天鐘三十六次。如果經歷了兇險或是要避邪,應當捶天磬三十六次。如果心懷道念,想要召喚靈魂,就應當鳴天鼓,用正中的四顆牙齒互相輕叩,然後閉嘴,讓臉頰放鬆,使聲音空靈而深遠。
在夜晚行走時,常做叩齒的動作,叩齒並沒有固定的次數限制,然而鬼邪往往害怕叩齒的聲音,所以不會來侵犯人。如果再配合漱口和祈禱,效果更好。曾經有個叫鮑助的人,他並未學習過道術,也不懂法術,到了四十多歲時,突然得了面部神經風濕,口眼歪斜。他呼吸時,上下牙齒互相輕叩,發出很大的聲音,晝夜不停,最後活到了一百二十七歲。
牙齒是骨骼的終端。早晨經常叩齒,可以使牙齒保持堅固,不易扁平。
牙齒應該經常輕叩。
早晨和晚上叩齒,可以與身體的神靈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