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守忠

《養生類纂》~ 卷上 (9)

回本書目錄

卷上 (9)

1. 總敘養生

(《崔真人天元入藥鏡》)

彭祖曰:養壽之道,但莫傷之而已。夫冬溫夏涼,不失四時之和,所以適身也。美色淑姿,幽閒娛樂,不致思欲之惑,所以通神也。車服威儀,知足無求,所以一志也。八音五色,以悅視聽,所以導心也。凡此皆以養壽,而不能斟酌之者,反以速患。古之聖人,恐下才之子,不識事宜,流遁不還,故絕其源。

故有上士別床,中士異被,服藥百劑,不如獨臥。五音使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苟能節宣其宜適、抑揚其通塞者不減年算而得其益。凡此之類,譬猶水火,用之過當,反為害也。不知其經脈損傷,血氣不足,內理空疏,髓腦不實,體已先病,故為外物所犯,因風寒酒色,以發之耳。

若本充實,豈有病也?夫遠思強記傷人,汲汲所願傷人,陰陽不順傷人,有所傷者甚眾,而獨戒於房中,豈不惑哉?男女相成,猶天地相生也,所有導養神氣,使人不識其和,天地得交接之道,故無終竟之限。人失交接之道,故有殘傷之期。能避眾傷之事,得陰陽之術,則不死之道也。

天地晝分而夜合,一歲三百六十交,而精氣和合,故能生產萬物而不窮。人能則之可以長存。次有服氣,得其道則邪氣不得入。治身之本,要其餘吐納、導引之術。及念體中萬神有含影守形之事,皆非真道。人能愛精養體,服氣煉形,則萬神自守其真。不然者,則榮衛枯悴,萬神目逝,非思念所留者也。

(《神仙傳》)

上元夫人謂漢武帝曰:汝好道乎,勤而不獲,實有由也。汝胎性暴、胎性淫、胎性奢、胎性酷、胎性賊。暴則使氣奔而攻神,是故神擾而竭。淫則談精漏而魂疲,是故精竭而魂消。奢則使真雜而魄穢,是故命逝而靈臭。酷則使喪仁而攻目,是故失仁而眼亂。賊則使心鬥而口乾,是故內戰而外絕。

此五事皆是截身之刀鋸,刳命之斧斤矣。雖復志好長生,不能遣滋五難,亦何為損性而自勞乎。去諸淫,養汝神,放諸奢,處至儉勤,齋戒,節飲食,絕五穀,去臭腥,鳴天鼓,飲玉漿,蕩華池,叩金梁,按而行之,當有冀耳。(《漢武內傳》)

夫道者,藏精於內,棲神於心,靜漠恬淡,悅穆胸中,廓然無形,寂然無聲。(《文子》)

靜漠恬淡,所以養生也。和愉虛無,所以據德也。外不亂內,即性得其宜靜不動,和即德安其位。養生以經世,抱德以終年,可謂能體道矣。(同上)

能尊主,雖富貴不以養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同上)

神養於氣,氣會於神,神氣不散,是謂修真。(《三茅真君訣》)

喜怒損性,哀樂傷神。性損則害生,故養性以全氣,保神以安身。氣全體平,心安神逸,此全生之訣也。(《元始太玄經》)

晉道成,自號崇真子,其論長生、養性之旨曰:其要在於存三抱一。三者,精氣神,其名曰三寶。抱元者,抱守元陽真氣也。守一,神靈也。神在心,心有性,屬陽,是為南方丙丁之火也。腎者,能生元陽為真氣。其泄為精,是為北方壬癸之水。水為命,命繫於陰也。此之謂性命焉。

白話文:

總敘養生

彭祖說:養生之道,只要不傷害身體就可以了。冬天溫暖,夏天涼爽,不違背四季的規律,這樣就能適應自身。容貌美麗,性格溫和,生活悠閒娛樂,不沉迷於慾望,這樣就能通達神明。穿著得體,儀態端莊,知足常樂,這樣就能專注於一事。欣賞美好的音樂和色彩,使視聽愉悅,這樣就能引導心性。這些都是養生的方法,但如果不能恰當掌握,反而會加速疾病的到來。古代聖人擔心能力不足的人不懂得養生之道,走入歧途,所以就斬斷了他們的邪念。

因此,上等人分床而睡,中等人家也分被而睡。服用百種藥物,不如獨自睡覺。五音會讓人耳聾,五味會讓人口舌失味。如果能夠適度節制,使身體保持平衡,就能延年益壽。凡此種種,如同水火一樣,使用過度,反而有害。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經脈受損,氣血不足,臟腑空虛,髓腦不實,身體已經先患病了,所以才會被外邪入侵,因風寒、酒色等誘發疾病。

如果身體本就充實,怎麼會有病呢?遠慮、強記會傷身,貪得無厭會傷身,陰陽失調會傷身,傷身的原因有很多,卻獨獨告誡要節制房事,不是很奇怪嗎?男女結合如同天地交合一樣,可以滋養神氣,使人不知其樂趣所在。天地因為交合,所以生生不息,沒有終結。人若失去交合之道,就會有衰老死亡之期。能夠避免許多傷害,掌握陰陽之道,就能長生不死。

天地白天分離,晚上結合,一年三百六十次交合,精氣和合,所以才能生生不息,萬物繁衍不窮。人如果能效法天地,就能長存。其次,還有服氣之法,掌握了訣竅,邪氣就無法入侵。養生的根本,在於吐納、導引等方法。至於說體內有萬神,有護佑形體之說,都不是真正的養生之道。人只要愛惜精氣,保養身體,服氣煉形,那麼萬神自然會守護自身。不然的話,榮衛就會衰敗,萬神就會離去,不是思念就能留住的。

上元夫人對漢武帝說:你想要長生,卻努力而不得,是有原因的。你的天性暴躁、淫亂、奢靡、殘酷、奸詐。暴躁則使氣血奔騰,攻伐神明,所以神明擾亂而衰竭。淫亂則使精氣外泄,魂魄疲憊,所以精氣耗竭,魂魄消散。奢靡則使真氣混濁,魄神污穢,所以生命消逝,靈魂腐朽。殘酷則使人失去仁愛之心,傷害眼睛,所以失去仁愛而眼花缭亂。奸詐則使人心懷鬥爭,口乾舌燥,所以內心紛爭,與外界隔絕。

這五種都是傷害身體的刀鋸,摧殘生命的斧斤。即使你志向高遠,想要長生不老,卻不能克服這五個難關,又何必損害自身而徒勞無功呢?去除淫慾,保養神明;摒棄奢靡,過著簡樸勤勞的生活;齋戒,節制飲食,不吃五穀,不吃腥臭之物;敲擊天鼓,飲用玉漿,清洗華池,叩擊金梁,按此方法去做,應該會有希望的。

道,就是把精氣藏於內,把神明棲息於心,心境寧靜淡泊,心情愉悅,身心空靈,寂靜无声。

寧靜淡泊,是養生的方法。平和虛無,是修德的途徑。外不亂內,性情就能保持寧靜不動,平和就能使德行安於其位。養生以經世,抱德以終身,這才是真正體悟道的人。

能尊敬天命,即使富貴也不會因此損傷身體,即使貧賤也不會因此勞累形體。

神明依賴於氣,氣凝聚於神明,神明與氣都不散失,這就叫做修真。

喜怒會損傷天性,哀樂會傷害神明。天性受損就會危害生命,所以要保養天性以保持氣血充盈,保護神明以使身體安康。氣血充盈,身體平和,心情安寧,神態閒逸,這就是養生的訣竅。

晉朝的道成,自號崇真子,他關於養生、保養天性的要旨是:關鍵在於存三抱一。「三」指的是精氣神,稱為三寶。「抱元」指的是抱守元陽真氣。「守一」指的是守護神明。神明在心,心有天性,屬陽,是南方的丙丁之火。腎臟能夠生出元陽真氣。腎氣泄露就是精氣,是北方的壬癸之水。水主命,命繫於陰。這就是所謂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