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膈膏
KAI GE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理瀹》
方劑配方組成
黨參(15g) 白朮(15g) 蒼朮(15g) 黃耆(15g) 茯苓(15g) 甘草(15g) 生地黃(15g) 熟地黃(15g) 當歸(15g) 白芍(15g) 川芎(15g) 天門冬(15g) 麥門冬(15g) 黃連(15g) 炒黃柏(15g) 知母(15g) 川貝母(15g) 青皮(15g) 陳皮(15g) 半夏(15g) 天南星(15g) 烏藥(15g) 香附(15g) 厚朴(15g) 枳實(15g) 桔梗(15g) 瓜蔞(15g) 連翹(15g) 紅花(15g) 神麴(15g) 麥芽(15g) 山楂(15g) 檳榔(15g) 木通(15g) 輕粉(15g) 草荳蔻(15g) 砂仁(15g) 木香(15g) 丁香(15g) 藿香(15g) 乳香(15g) 大黃(15g) 巴豆(15g) 牽牛子(15g) 莪朮(15g) 三稜(15g) 烏頭(15g) 肉桂(15g) 雄黃(15g) 白礬(15g) 鬱金(15g) 豬牙皂(15g) 生薑(30g) 烏梅(10g)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肺經 15%
胃經 15%
肝經 14%
心經 10%
腎經 7%
大腸經 7%
膽經 3%
膀胱經 2%
小腸經 2%
三焦經 2%
心包經 1%
脾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膽經
膀胱經
小腸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7
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開膈膏
組成:黨參、白朮、蒼朮、黃耆、茯苓、甘草、生地黃、熟地黃、當歸、白芍、川芎、天門冬、麥門冬、黃連、黃柏、知母、川貝母、青皮、陳皮、半夏、天南星、烏藥、香附、厚朴、枳實、桔梗、瓜螬、連翹、紅花、神麴、麥芽、山楂、檳榔、木通、輕粉、草荳蔻、砂仁、木香、丁香、藿香、乳香、大黃、巴豆、牽牛子、莪朮、三稜、烏頭、肉桂、雄黃、白礬、鬱金、豬牙皂、生薑、烏梅。
功效:開膈消痰,降逆止嘔。
主治:噎膈。
:本方由補益、消痰、降逆、止嘔等藥物組成,具有補益脾胃、消痰降逆、止嘔的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弱、痰濁阻滯、上逆所致的噎膈。
文獻參考:《醫學衷中參西錄》
中藥功效分類
功效類別 | 中藥 | 功效及解釋 |
---|---|---|
補益脾胃 | 黨參、白朮、蒼朮、黃耆、茯苓、甘草 | 補益脾胃,健脾益氣 |
滋陰養血 | 生地黃、熟地黃、當歸、白芍、川芎、天門冬、麥門冬 | 滋陰養血,潤燥生津 |
清熱燥濕 | 黃連、黃柏、知母、川貝母 | 清熱燥濕,化痰降逆 |
行氣消痰 | 青皮、陳皮、半夏、天南星、烏藥、香附、厚朴、枳實、桔梗、瓜螬、連翹、紅花、神麴、麥芽、山楂、檳榔、木通、輕粉、草荳蔻、砂仁、木香、丁香、藿香、乳香、大黃、巴豆、牽牛子、莪朮、三稜、烏頭、肉桂、雄黃、白礬、鬱金、豬牙皂、生薑、烏梅 | 行氣消痰,降逆止嘔 |
傳統服藥法
麻油熬,黃丹收。
貼上脘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滋膩之性,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開膈膏, 出處:《理瀹》。 組成:黨參5錢,白朮5錢,蒼朮5錢,黃耆5錢,茯苓5錢,甘草5錢,生地5錢,熟地5錢,當歸5錢,白芍5錢,川芎5錢,天冬5錢,麥冬5錢,黃連(同吳萸炒)5錢,黃柏5錢,知母5錢,貝母5錢,青皮5錢,陳皮5錢,半夏5錢,膽星5錢,烏藥5錢,香附5錢,厚朴5錢,枳實5錢,桔梗5錢,瓜蔞5錢,連翹5錢,紅花5錢,神曲5錢,麥芽5錢,山楂5錢,檳榔5錢,木通5錢,蘇子5錢,草蔻仁5錢,砂仁5錢,木香5錢,丁香5錢,藿香5錢,乳香5錢,大黃5錢,巴豆5錢,黑醜5錢,莪朮5錢,三棱5錢,草烏5錢,官桂5錢,雄黃5錢,明礬5錢,鬱金5錢,牙皂5錢,生薑2兩,烏梅7個,鳳仙子1錢。 主治:噎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