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藥物」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中醫藥物名詞詳解:元神、元氣與內丹修煉
在中醫與道家內丹術中,「藥物」為修煉之核心概念,泛指人體用以養生、煉化的精微物質,分為元神與元氣(元精)兩大類。此二者為內丹修煉之根本原料,並依其來源、作用及煉化階段,細分為外藥與內藥,更有「小藥」、「大藥」之別。
一、外藥:元精所化,煉精化氣
外藥指人體先天之元精,於活子時(生理自然生發之機)顯現,需透過調息凝神採攝而得。因其自外在身形中發動,故稱「外藥」。初生之刻又稱「真種子」,為小周天階段煉化之基礎,亦稱小藥。外藥的煉化關鍵在於「煉精化氣」,通過周天運轉,將元精轉化為純陽之氣,逐步充養丹田。
二、內藥:元神為本,煉氣化神
內藥指人體本有之元神,屬先天意識,不假外求,亦稱「性功」之本。當煉精化氣圓滿,氣足神凝時,元神自然顯發。此時元氣封存於下丹田,凝為大藥,與內藥相合,進入「煉氣化神」階段。內藥主導性命雙修中的「性功」,強調心神寂照、返本還原,為超凡入聖之關鍵。
三、大藥與金液還丹
煉精化氣完成後,元氣充沛,凝結成「大藥」,需經「過關服食」之法(如打通任督二脈),引至中丹田(黃庭),與內藥交融。此過程稱金液還丹,為道家至高修煉境界,標誌著形神俱妙、天人合一。《中和集》云:「外藥了命,內藥了性」,即外藥強健形體、延年益壽;內藥則超脫形骸,達至虛空無為之境。
四、藥物與中醫理論
中醫視元神、元氣為人體根本,《黃帝內經》稱「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強調調神與養氣並重。元精屬腎,元氣根於命門,元神寓於心,三者互化,維繫生命活動。內丹術更進一步,通過藥物煉化,實現「精滿不思淫,氣滿不思食,神滿不思睡」的養生極境。
此套理論融合中醫臟象、經絡學說與道家修煉法門,展現傳統文化對生命能量的深刻認知。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