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中醫古典籍記載「偏墜」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偏墜是中醫學中常見的一種證候,是指人體某一側出現疼痛、腫脹、麻木等症狀。偏墜的病因多與外感風寒、濕邪、痰濁、瘀血等因素有關,臨床上常見於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症、膝關節炎等疾病。

偏墜的症狀主要表現為患側疼痛、腫脹、麻木,嚴重者可伴有活動受限。此外,患者還可能出現頭痛、眩暈、耳鳴、噁心、嘔吐等全身症狀。

中醫治療偏墜,主要以疏風散寒、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等方法為主。常用方藥有獨活寄生湯、桂枝茯苓丸、桃紅四物湯等。

偏墜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 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 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波動。

偏墜是中醫學中常見的一種證候,如果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相關經絡穴道清單及中醫典籍原文如下:

太衝

太衝

  • 1.《針灸大全》:「太衝足大指,節後三寸中。動脈知生死,能除驚癇風。咽喉腫心脹,兩足不能動。七疝偏墜腫,眼目似云朦。亦能療腰痛,針下有神功。
  • 2.《針灸易學》:「其七,太衝足大指,節後二寸中。動脈知生死,能醫驚癇風。咽喉並心脹,兩足不能行。七疝偏墜腫,眼目似云朦,亦能療腰痛,針下有神功。(針三分,灸三壯。)
  • 3.《針灸聚英》:「腨腿分肉間。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難。腳氣並膝腫。展轉戰疼酸。霍亂及轉筋。穴中刺便安。太衝足大指。節後二寸中。動脈知生死。能醫驚癇風。咽喉腹心脹。兩足不能動。七疝偏墜腫。眼目似云蒙。亦能療腰痛。針下有神功。崑崙足外踝。跟骨上邊尋。轉筋腰尻痛。暴喘滿衝心。
  • 4.《針灸大成》:「其七:太衝足大趾,節後二寸中。動脈知生死,能醫驚癇風,咽喉並心脹,兩足不能行,七疝偏墜腫,眼目似云朦,亦能療腰痛,針下有神功(針三分,灸三壯)。
  • 5.《楊敬齋針灸全書》:「太衝、足、大指節、後、三寸、中、動脈、知、生死、能、除、驚癇、風、咽喉、腫、心脹、兩足、不能、動、七疝、偏墜、腫、眼目、似、云朦、亦、能、療、腰痛、針下、有、神功
  • 6.《刺灸心法要訣》:「太衝足大趾,節後二寸中,動脈知生死,能醫驚癇風,咽喉並心腋,兩足不能動,七疝偏墜腫,眼目似云朦,亦能療腰痛,針下有神功。
  • 7.《凌門傳授銅人指穴》:「太衝足大指節後二寸中,動脈知生死,能醫驚癇風,咽喉並心脹,兩足不能行,七疝偏墜腫,眼目似云朦,兼能療腰痛,針下有神功。
  • 8.《針灸問答》:「太衝足大指,節後二寸中。動脈知生死,能醫驚癇風,咽喉並心脹,兩足不能行,七疝偏墜腫,眼目似云朦,亦能療腰痛,針下有神功(一分或三分)。

二間

二間

  • 1.《針灸大全》:「嵇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固知腕骨祛黃。然谷瀉腎,行間治膝腫目疾,尺澤去肘疼筋緊。目昏不見,二間宜取,鼻塞無聞,迎香可引。肩井除兩臂之難任,攢竹療頭疼之不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昏冷淚,臨泣尤准。髖骨並腿痛以祛殘,腎俞腰痛而瀉泄。
  • 2.《針灸逢源》:「勞宮退胃翻心痛亦何疑。稽夫大敦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之。腕骨祛黃。然谷瀉腎。行問治膝腫目疾。尺澤去肘疼。筋緊。目昏不見。二間宜求鼻窒無聞。迎香可引。肩井除兩臂不任。絲竹療頭疼難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䁾冷淚臨泣尤准。
  • 3.《普濟方·針灸》:「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固知腕骨祛黃。然骨瀉腎。行間治膝腫目疾。尺澤去肘疼筋攣。目昏不見。二間宜取。鼻窒無聞。迎香可引。肩井除兩臂難任。絲竹療頭疼不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蔑冷淚。臨泣尤准。髖骨將腿痛以傷殘。腎俞把腰疼而瀉盡。

大敦

大敦

  • 1.《針灸大全》:「嵇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固知腕骨祛黃。然谷瀉腎,行間治膝腫目疾,尺澤去肘疼筋緊。目昏不見,二間宜取,鼻塞無聞,迎香可引。肩井除兩臂之難任,攢竹療頭疼之不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昏冷淚,臨泣尤准。髖骨並腿痛以祛殘,腎俞腰痛而瀉泄。
  • 2.《針灸大全》:「大敦二穴主偏墜,水溝間使治邪顛。吐而定喘補尺澤,地倉能止口流涎。勞宮醫得身勞倦,水腫水分灸即安。五指不伸中渚取,頰車可針牙齒愈。陰蹺陽蹺兩踝邊、腳氣四穴先尋取。陰陽陵泉亦主之,陰蹺陽蹺與三里,諸穴一般治腳氣,在腰玄機宜正取。膏肓豈止治百病,灸得玄切病須愈。
  • 3.《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胸滿脅脹取期門,大敦七疝兼偏墜。
  • 4.《針灸易學》:「,肺癰咳嗽:肺俞,膻中、支溝、大陵、風門、三里。久咳不愈:肺俞、三里、膻中、乳根、風門、缺盆。消渴:金津、玉液、承漿、海泉、人中、廉泉、氣海、腎俞。遺精白濁:心俞、腎俞、關元、陰交、命門、白環俞。陰汗偏墜:蘭門、陰交、歸來,大敦。陰門忽紅腫痛:會陰、中極、三陰交、百會。
  • 5.《針灸聚英》:「頸項強。承漿可保。太白宣導於氣衝。陰陵開通於水道。腹䐜而脹。奪內庭以休遲。筋轉而疼。瀉承山而在早。大抵腳腕痛。崑崙解愈。股膝痛。陰市能醫。癇發癲狂兮。憑後谿而療理。瘧生寒熱兮。仗間使以扶持。期門罷胸滿血膨而可已。勞宮退胃翻心痛以何疑。稽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墜。
  • 6.《針灸聚英》:「氣刺兩乳求太淵。大敦二穴主偏墜。水溝間使治邪癲。吐血定喘補尺澤。地倉能止兩流涎。勞宮醫得身勞倦。水腫水分灸即安。五指不伸中渚取。頰車可針牙齒愈。陰蹺陽蹺兩踝邊。腳氣四穴先尋取。陰陽陵泉亦主之。陰蹺陽蹺與三里。諸穴一般治腳氣。在腰玄機宜正取。膏肓豈止治百病。
  • 7.《針灸聚英》:「風癇屈指如數物。鼻上髮際治之不。一二歲者目赤眥。大指小指間後尋。一寸半灸三壯沒。夜啼百會灸三壯。囟門不合各有方。臍上臍下各五分。三穴各灸止三壯。灸瘡未發囟門合。患者誠之必然康。肩腫偏墜是關元。灸止三壯誠宜然。大敦七壯真果便。若此治之病即痊。豬癇如屍厥吐沫。
  • 8.《針灸大成》:「**稽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
  • 9.《針灸大成》:「**傷寒過經期門愈,氣刺兩乳求太淵。大敦二穴主偏墜,水溝間使治邪癲。**
  • 10.《針灸逢源》:「勞宮退胃翻心痛亦何疑。稽夫大敦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之。腕骨祛黃。然谷瀉腎。行問治膝腫目疾。尺澤去肘疼。筋緊。目昏不見。二間宜求鼻窒無聞。迎香可引。肩井除兩臂不任。絲竹療頭疼難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䁾冷淚臨泣尤准。
  • 11.《神應經》:「偏墜木腎:歸來,大敦,三陰交
  • 12.《針經指南》:「太白宣導於氣衝,陰陵開通於水道。腹痛而脹,奪內庭以休遲;筋轉而疼,瀉承山而在早。大抵腳腕痛,崑崙解愈;股膝疼,陰市能醫。癇發顛狂兮,憑後谿而療理;瘧生寒熱兮,仗間使以扶持。期間罷胸滿血膨而可已,勞宮退胃翻心痛以何疑。稽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
  • 13.《針方六集》:「大敦二穴主偏墜,水溝間使治邪癲。

尺澤

尺澤

  • 1.《針灸大全》:「嵇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固知腕骨祛黃。然谷瀉腎,行間治膝腫目疾,尺澤去肘疼筋緊。目昏不見,二間宜取,鼻塞無聞,迎香可引。肩井除兩臂之難任,攢竹療頭疼之不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昏冷淚,臨泣尤准。髖骨並腿痛以祛殘,腎俞腰痛而瀉泄。
  • 2.《針灸大全》:「大敦二穴主偏墜,水溝間使治邪顛。吐而定喘補尺澤,地倉能止口流涎。勞宮醫得身勞倦,水腫水分灸即安。五指不伸中渚取,頰車可針牙齒愈。陰蹺陽蹺兩踝邊、腳氣四穴先尋取。陰陽陵泉亦主之,陰蹺陽蹺與三里,諸穴一般治腳氣,在腰玄機宜正取。膏肓豈止治百病,灸得玄切病須愈。
  • 3.《針灸聚英》:「氣刺兩乳求太淵。大敦二穴主偏墜。水溝間使治邪癲。吐血定喘補尺澤。地倉能止兩流涎。勞宮醫得身勞倦。水腫水分灸即安。五指不伸中渚取。頰車可針牙齒愈。陰蹺陽蹺兩踝邊。腳氣四穴先尋取。陰陽陵泉亦主之。陰蹺陽蹺與三里。諸穴一般治腳氣。在腰玄機宜正取。膏肓豈止治百病。
  • 4.《針灸逢源》:「勞宮退胃翻心痛亦何疑。稽夫大敦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之。腕骨祛黃。然谷瀉腎。行問治膝腫目疾。尺澤去肘疼。筋緊。目昏不見。二間宜求鼻窒無聞。迎香可引。肩井除兩臂不任。絲竹療頭疼難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䁾冷淚臨泣尤准。
  • 5.《普濟方·針灸》:「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固知腕骨祛黃。然骨瀉腎。行間治膝腫目疾。尺澤去肘疼筋攣。目昏不見。二間宜取。鼻窒無聞。迎香可引。肩井除兩臂難任。絲竹療頭疼不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蔑冷淚。臨泣尤准。髖骨將腿痛以傷殘。腎俞把腰疼而瀉盡。

列缺

列缺

  • 1.《針灸大全》:「嵇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固知腕骨祛黃。然谷瀉腎,行間治膝腫目疾,尺澤去肘疼筋緊。目昏不見,二間宜取,鼻塞無聞,迎香可引。肩井除兩臂之難任,攢竹療頭疼之不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昏冷淚,臨泣尤准。髖骨並腿痛以祛殘,腎俞腰痛而瀉泄。
  • 2.《針灸逢源》:「勞宮退胃翻心痛亦何疑。稽夫大敦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之。腕骨祛黃。然谷瀉腎。行問治膝腫目疾。尺澤去肘疼。筋緊。目昏不見。二間宜求鼻窒無聞。迎香可引。肩井除兩臂不任。絲竹療頭疼難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䁾冷淚臨泣尤准。
  • 3.《普濟方·針灸》:「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固知腕骨祛黃。然骨瀉腎。行間治膝腫目疾。尺澤去肘疼筋攣。目昏不見。二間宜取。鼻窒無聞。迎香可引。肩井除兩臂難任。絲竹療頭疼不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蔑冷淚。臨泣尤准。髖骨將腿痛以傷殘。腎俞把腰疼而瀉盡。

行間

行間

  • 1.《針灸大全》:「嵇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固知腕骨祛黃。然谷瀉腎,行間治膝腫目疾,尺澤去肘疼筋緊。目昏不見,二間宜取,鼻塞無聞,迎香可引。肩井除兩臂之難任,攢竹療頭疼之不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昏冷淚,臨泣尤准。髖骨並腿痛以祛殘,腎俞腰痛而瀉泄。
  • 2.《普濟方·針灸》:「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固知腕骨祛黃。然骨瀉腎。行間治膝腫目疾。尺澤去肘疼筋攣。目昏不見。二間宜取。鼻窒無聞。迎香可引。肩井除兩臂難任。絲竹療頭疼不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蔑冷淚。臨泣尤准。髖骨將腿痛以傷殘。腎俞把腰疼而瀉盡。

肩井

肩井

  • 1.《針灸大全》:「嵇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固知腕骨祛黃。然谷瀉腎,行間治膝腫目疾,尺澤去肘疼筋緊。目昏不見,二間宜取,鼻塞無聞,迎香可引。肩井除兩臂之難任,攢竹療頭疼之不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昏冷淚,臨泣尤准。髖骨並腿痛以祛殘,腎俞腰痛而瀉泄。
  • 2.《針灸逢源》:「勞宮退胃翻心痛亦何疑。稽夫大敦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之。腕骨祛黃。然谷瀉腎。行問治膝腫目疾。尺澤去肘疼。筋緊。目昏不見。二間宜求鼻窒無聞。迎香可引。肩井除兩臂不任。絲竹療頭疼難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䁾冷淚臨泣尤准。
  • 3.《普濟方·針灸》:「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固知腕骨祛黃。然骨瀉腎。行間治膝腫目疾。尺澤去肘疼筋攣。目昏不見。二間宜取。鼻窒無聞。迎香可引。肩井除兩臂難任。絲竹療頭疼不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蔑冷淚。臨泣尤准。髖骨將腿痛以傷殘。腎俞把腰疼而瀉盡。

迎香

迎香

  • 1.《針灸大全》:「嵇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固知腕骨祛黃。然谷瀉腎,行間治膝腫目疾,尺澤去肘疼筋緊。目昏不見,二間宜取,鼻塞無聞,迎香可引。肩井除兩臂之難任,攢竹療頭疼之不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昏冷淚,臨泣尤准。髖骨並腿痛以祛殘,腎俞腰痛而瀉泄。
  • 2.《針灸逢源》:「勞宮退胃翻心痛亦何疑。稽夫大敦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之。腕骨祛黃。然谷瀉腎。行問治膝腫目疾。尺澤去肘疼。筋緊。目昏不見。二間宜求鼻窒無聞。迎香可引。肩井除兩臂不任。絲竹療頭疼難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䁾冷淚臨泣尤准。
  • 3.《普濟方·針灸》:「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固知腕骨祛黃。然骨瀉腎。行間治膝腫目疾。尺澤去肘疼筋攣。目昏不見。二間宜取。鼻窒無聞。迎香可引。肩井除兩臂難任。絲竹療頭疼不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蔑冷淚。臨泣尤准。髖骨將腿痛以傷殘。腎俞把腰疼而瀉盡。

然谷

然谷

  • 1.《針灸大全》:「嵇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固知腕骨祛黃。然谷瀉腎,行間治膝腫目疾,尺澤去肘疼筋緊。目昏不見,二間宜取,鼻塞無聞,迎香可引。肩井除兩臂之難任,攢竹療頭疼之不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昏冷淚,臨泣尤准。髖骨並腿痛以祛殘,腎俞腰痛而瀉泄。
  • 2.《針灸逢源》:「勞宮退胃翻心痛亦何疑。稽夫大敦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之。腕骨祛黃。然谷瀉腎。行問治膝腫目疾。尺澤去肘疼。筋緊。目昏不見。二間宜求鼻窒無聞。迎香可引。肩井除兩臂不任。絲竹療頭疼難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䁾冷淚臨泣尤准。

腕骨

腕骨

  • 1.《針灸大全》:「嵇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固知腕骨祛黃。然谷瀉腎,行間治膝腫目疾,尺澤去肘疼筋緊。目昏不見,二間宜取,鼻塞無聞,迎香可引。肩井除兩臂之難任,攢竹療頭疼之不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昏冷淚,臨泣尤准。髖骨並腿痛以祛殘,腎俞腰痛而瀉泄。
  • 2.《針灸逢源》:「勞宮退胃翻心痛亦何疑。稽夫大敦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之。腕骨祛黃。然谷瀉腎。行問治膝腫目疾。尺澤去肘疼。筋緊。目昏不見。二間宜求鼻窒無聞。迎香可引。肩井除兩臂不任。絲竹療頭疼難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䁾冷淚臨泣尤准。
  • 3.《普濟方·針灸》:「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固知腕骨祛黃。然骨瀉腎。行間治膝腫目疾。尺澤去肘疼筋攣。目昏不見。二間宜取。鼻窒無聞。迎香可引。肩井除兩臂難任。絲竹療頭疼不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蔑冷淚。臨泣尤准。髖骨將腿痛以傷殘。腎俞把腰疼而瀉盡。

腎俞

腎俞

  • 1.《針灸大全》:「嵇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固知腕骨祛黃。然谷瀉腎,行間治膝腫目疾,尺澤去肘疼筋緊。目昏不見,二間宜取,鼻塞無聞,迎香可引。肩井除兩臂之難任,攢竹療頭疼之不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昏冷淚,臨泣尤准。髖骨並腿痛以祛殘,腎俞腰痛而瀉泄。
  • 2.《針灸易學》:「,肺癰咳嗽:肺俞,膻中、支溝、大陵、風門、三里。久咳不愈:肺俞、三里、膻中、乳根、風門、缺盆。消渴:金津、玉液、承漿、海泉、人中、廉泉、氣海、腎俞。遺精白濁:心俞、腎俞、關元、陰交、命門、白環俞。陰汗偏墜:蘭門、陰交、歸來,大敦。陰門忽紅腫痛:會陰、中極、三陰交、百會。
  • 3.《普濟方·針灸》:「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固知腕骨祛黃。然骨瀉腎。行間治膝腫目疾。尺澤去肘疼筋攣。目昏不見。二間宜取。鼻窒無聞。迎香可引。肩井除兩臂難任。絲竹療頭疼不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蔑冷淚。臨泣尤准。髖骨將腿痛以傷殘。腎俞把腰疼而瀉盡。

攢竹

攢竹

  • 1.《針灸大全》:「嵇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固知腕骨祛黃。然谷瀉腎,行間治膝腫目疾,尺澤去肘疼筋緊。目昏不見,二間宜取,鼻塞無聞,迎香可引。肩井除兩臂之難任,攢竹療頭疼之不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昏冷淚,臨泣尤准。髖骨並腿痛以祛殘,腎俞腰痛而瀉泄。

中渚

中渚

  • 1.《針灸大全》:「大敦二穴主偏墜,水溝間使治邪顛。吐而定喘補尺澤,地倉能止口流涎。勞宮醫得身勞倦,水腫水分灸即安。五指不伸中渚取,頰車可針牙齒愈。陰蹺陽蹺兩踝邊、腳氣四穴先尋取。陰陽陵泉亦主之,陰蹺陽蹺與三里,諸穴一般治腳氣,在腰玄機宜正取。膏肓豈止治百病,灸得玄切病須愈。
  • 2.《針灸聚英》:「氣刺兩乳求太淵。大敦二穴主偏墜。水溝間使治邪癲。吐血定喘補尺澤。地倉能止兩流涎。勞宮醫得身勞倦。水腫水分灸即安。五指不伸中渚取。頰車可針牙齒愈。陰蹺陽蹺兩踝邊。腳氣四穴先尋取。陰陽陵泉亦主之。陰蹺陽蹺與三里。諸穴一般治腳氣。在腰玄機宜正取。膏肓豈止治百病。

水分

水分

  • 1.《針灸大全》:「大敦二穴主偏墜,水溝間使治邪顛。吐而定喘補尺澤,地倉能止口流涎。勞宮醫得身勞倦,水腫水分灸即安。五指不伸中渚取,頰車可針牙齒愈。陰蹺陽蹺兩踝邊、腳氣四穴先尋取。陰陽陵泉亦主之,陰蹺陽蹺與三里,諸穴一般治腳氣,在腰玄機宜正取。膏肓豈止治百病,灸得玄切病須愈。
  • 2.《針灸聚英》:「氣刺兩乳求太淵。大敦二穴主偏墜。水溝間使治邪癲。吐血定喘補尺澤。地倉能止兩流涎。勞宮醫得身勞倦。水腫水分灸即安。五指不伸中渚取。頰車可針牙齒愈。陰蹺陽蹺兩踝邊。腳氣四穴先尋取。陰陽陵泉亦主之。陰蹺陽蹺與三里。諸穴一般治腳氣。在腰玄機宜正取。膏肓豈止治百病。

水溝

水溝

  • 1.《針灸大全》:「大敦二穴主偏墜,水溝間使治邪顛。吐而定喘補尺澤,地倉能止口流涎。勞宮醫得身勞倦,水腫水分灸即安。五指不伸中渚取,頰車可針牙齒愈。陰蹺陽蹺兩踝邊、腳氣四穴先尋取。陰陽陵泉亦主之,陰蹺陽蹺與三里,諸穴一般治腳氣,在腰玄機宜正取。膏肓豈止治百病,灸得玄切病須愈。
  • 2.《針灸聚英》:「氣刺兩乳求太淵。大敦二穴主偏墜。水溝間使治邪癲。吐血定喘補尺澤。地倉能止兩流涎。勞宮醫得身勞倦。水腫水分灸即安。五指不伸中渚取。頰車可針牙齒愈。陰蹺陽蹺兩踝邊。腳氣四穴先尋取。陰陽陵泉亦主之。陰蹺陽蹺與三里。諸穴一般治腳氣。在腰玄機宜正取。膏肓豈止治百病。
  • 3.《針灸大成》:「**傷寒過經期門愈,氣刺兩乳求太淵。大敦二穴主偏墜,水溝間使治邪癲。**
  • 4.《針方六集》:「大敦二穴主偏墜,水溝間使治邪癲。

地倉

地倉

  • 1.《針灸大全》:「大敦二穴主偏墜,水溝間使治邪顛。吐而定喘補尺澤,地倉能止口流涎。勞宮醫得身勞倦,水腫水分灸即安。五指不伸中渚取,頰車可針牙齒愈。陰蹺陽蹺兩踝邊、腳氣四穴先尋取。陰陽陵泉亦主之,陰蹺陽蹺與三里,諸穴一般治腳氣,在腰玄機宜正取。膏肓豈止治百病,灸得玄切病須愈。
  • 2.《針灸聚英》:「氣刺兩乳求太淵。大敦二穴主偏墜。水溝間使治邪癲。吐血定喘補尺澤。地倉能止兩流涎。勞宮醫得身勞倦。水腫水分灸即安。五指不伸中渚取。頰車可針牙齒愈。陰蹺陽蹺兩踝邊。腳氣四穴先尋取。陰陽陵泉亦主之。陰蹺陽蹺與三里。諸穴一般治腳氣。在腰玄機宜正取。膏肓豈止治百病。

勞宮

勞宮

  • 1.《針灸大全》:「大敦二穴主偏墜,水溝間使治邪顛。吐而定喘補尺澤,地倉能止口流涎。勞宮醫得身勞倦,水腫水分灸即安。五指不伸中渚取,頰車可針牙齒愈。陰蹺陽蹺兩踝邊、腳氣四穴先尋取。陰陽陵泉亦主之,陰蹺陽蹺與三里,諸穴一般治腳氣,在腰玄機宜正取。膏肓豈止治百病,灸得玄切病須愈。
  • 2.《針灸聚英》:「少府,小指本節後骨縫陷中。直勞宮。手少陰心脈所溜為滎。火。銅人。針二分。灸七壯。明堂。三壯。主煩滿少氣。悲恐畏人。掌中熱。臂酸。肘腋攣急。胸中痛。手拳不伸。㾬瘧久不愈。振寒陰挺出。陰痛陰癢。遺尿。偏墜。小便不利。太息。
  • 3.《針灸聚英》:「頸項強。承漿可保。太白宣導於氣衝。陰陵開通於水道。腹䐜而脹。奪內庭以休遲。筋轉而疼。瀉承山而在早。大抵腳腕痛。崑崙解愈。股膝痛。陰市能醫。癇發癲狂兮。憑後谿而療理。瘧生寒熱兮。仗間使以扶持。期門罷胸滿血膨而可已。勞宮退胃翻心痛以何疑。稽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墜。
  • 4.《針灸聚英》:「氣刺兩乳求太淵。大敦二穴主偏墜。水溝間使治邪癲。吐血定喘補尺澤。地倉能止兩流涎。勞宮醫得身勞倦。水腫水分灸即安。五指不伸中渚取。頰車可針牙齒愈。陰蹺陽蹺兩踝邊。腳氣四穴先尋取。陰陽陵泉亦主之。陰蹺陽蹺與三里。諸穴一般治腳氣。在腰玄機宜正取。膏肓豈止治百病。
  • 5.《針灸逢源》:「勞宮退胃翻心痛亦何疑。稽夫大敦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之。腕骨祛黃。然谷瀉腎。行問治膝腫目疾。尺澤去肘疼。筋緊。目昏不見。二間宜求鼻窒無聞。迎香可引。肩井除兩臂不任。絲竹療頭疼難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䁾冷淚臨泣尤准。
  • 6.《針經指南》:「太白宣導於氣衝,陰陵開通於水道。腹痛而脹,奪內庭以休遲;筋轉而疼,瀉承山而在早。大抵腳腕痛,崑崙解愈;股膝疼,陰市能醫。癇發顛狂兮,憑後谿而療理;瘧生寒熱兮,仗間使以扶持。期間罷胸滿血膨而可已,勞宮退胃翻心痛以何疑。稽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
  • 7.《經脈圖考》:「少府:在小指本節後,骨縫陷中,直勞宮。手少陰所溜為滎。(此穴灸三壯,主治痎瘧久不愈,振寒,煩滿,少氣,胸中痛,悲恐畏人,臂酸,肘腋攣急,陰挺出,陰癢,陰痛,遺尿,偏墜,小便不利。)

間使

間使

  • 1.《針灸大全》:「大敦二穴主偏墜,水溝間使治邪顛。吐而定喘補尺澤,地倉能止口流涎。勞宮醫得身勞倦,水腫水分灸即安。五指不伸中渚取,頰車可針牙齒愈。陰蹺陽蹺兩踝邊、腳氣四穴先尋取。陰陽陵泉亦主之,陰蹺陽蹺與三里,諸穴一般治腳氣,在腰玄機宜正取。膏肓豈止治百病,灸得玄切病須愈。
  • 2.《針灸聚英》:「頸項強。承漿可保。太白宣導於氣衝。陰陵開通於水道。腹䐜而脹。奪內庭以休遲。筋轉而疼。瀉承山而在早。大抵腳腕痛。崑崙解愈。股膝痛。陰市能醫。癇發癲狂兮。憑後谿而療理。瘧生寒熱兮。仗間使以扶持。期門罷胸滿血膨而可已。勞宮退胃翻心痛以何疑。稽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墜。
  • 3.《針灸聚英》:「氣刺兩乳求太淵。大敦二穴主偏墜。水溝間使治邪癲。吐血定喘補尺澤。地倉能止兩流涎。勞宮醫得身勞倦。水腫水分灸即安。五指不伸中渚取。頰車可針牙齒愈。陰蹺陽蹺兩踝邊。腳氣四穴先尋取。陰陽陵泉亦主之。陰蹺陽蹺與三里。諸穴一般治腳氣。在腰玄機宜正取。膏肓豈止治百病。
  • 4.《針灸大成》:「**傷寒過經期門愈,氣刺兩乳求太淵。大敦二穴主偏墜,水溝間使治邪癲。**
  • 5.《針經指南》:「太白宣導於氣衝,陰陵開通於水道。腹痛而脹,奪內庭以休遲;筋轉而疼,瀉承山而在早。大抵腳腕痛,崑崙解愈;股膝疼,陰市能醫。癇發顛狂兮,憑後谿而療理;瘧生寒熱兮,仗間使以扶持。期間罷胸滿血膨而可已,勞宮退胃翻心痛以何疑。稽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
  • 6.《針方六集》:「大敦二穴主偏墜,水溝間使治邪癲。

陽陵泉

陽陵泉

  • 1.《針灸大全》:「大敦二穴主偏墜,水溝間使治邪顛。吐而定喘補尺澤,地倉能止口流涎。勞宮醫得身勞倦,水腫水分灸即安。五指不伸中渚取,頰車可針牙齒愈。陰蹺陽蹺兩踝邊、腳氣四穴先尋取。陰陽陵泉亦主之,陰蹺陽蹺與三里,諸穴一般治腳氣,在腰玄機宜正取。膏肓豈止治百病,灸得玄切病須愈。
  • 2.《針灸聚英》:「氣刺兩乳求太淵。大敦二穴主偏墜。水溝間使治邪癲。吐血定喘補尺澤。地倉能止兩流涎。勞宮醫得身勞倦。水腫水分灸即安。五指不伸中渚取。頰車可針牙齒愈。陰蹺陽蹺兩踝邊。腳氣四穴先尋取。陰陽陵泉亦主之。陰蹺陽蹺與三里。諸穴一般治腳氣。在腰玄機宜正取。膏肓豈止治百病。

膏肓

膏肓

  • 1.《針灸大全》:「大敦二穴主偏墜,水溝間使治邪顛。吐而定喘補尺澤,地倉能止口流涎。勞宮醫得身勞倦,水腫水分灸即安。五指不伸中渚取,頰車可針牙齒愈。陰蹺陽蹺兩踝邊、腳氣四穴先尋取。陰陽陵泉亦主之,陰蹺陽蹺與三里,諸穴一般治腳氣,在腰玄機宜正取。膏肓豈止治百病,灸得玄切病須愈。
  • 2.《針灸聚英》:「氣刺兩乳求太淵。大敦二穴主偏墜。水溝間使治邪癲。吐血定喘補尺澤。地倉能止兩流涎。勞宮醫得身勞倦。水腫水分灸即安。五指不伸中渚取。頰車可針牙齒愈。陰蹺陽蹺兩踝邊。腳氣四穴先尋取。陰陽陵泉亦主之。陰蹺陽蹺與三里。諸穴一般治腳氣。在腰玄機宜正取。膏肓豈止治百病。

頰車

頰車

  • 1.《針灸大全》:「大敦二穴主偏墜,水溝間使治邪顛。吐而定喘補尺澤,地倉能止口流涎。勞宮醫得身勞倦,水腫水分灸即安。五指不伸中渚取,頰車可針牙齒愈。陰蹺陽蹺兩踝邊、腳氣四穴先尋取。陰陽陵泉亦主之,陰蹺陽蹺與三里,諸穴一般治腳氣,在腰玄機宜正取。膏肓豈止治百病,灸得玄切病須愈。
  • 2.《針灸聚英》:「氣刺兩乳求太淵。大敦二穴主偏墜。水溝間使治邪癲。吐血定喘補尺澤。地倉能止兩流涎。勞宮醫得身勞倦。水腫水分灸即安。五指不伸中渚取。頰車可針牙齒愈。陰蹺陽蹺兩踝邊。腳氣四穴先尋取。陰陽陵泉亦主之。陰蹺陽蹺與三里。諸穴一般治腳氣。在腰玄機宜正取。膏肓豈止治百病。

期門

期門

  • 1.《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胸滿脅脹取期門,大敦七疝兼偏墜。
  • 2.《針灸聚英》:「頸項強。承漿可保。太白宣導於氣衝。陰陵開通於水道。腹䐜而脹。奪內庭以休遲。筋轉而疼。瀉承山而在早。大抵腳腕痛。崑崙解愈。股膝痛。陰市能醫。癇發癲狂兮。憑後谿而療理。瘧生寒熱兮。仗間使以扶持。期門罷胸滿血膨而可已。勞宮退胃翻心痛以何疑。稽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墜。
  • 3.《針灸大成》:「**傷寒過經期門愈,氣刺兩乳求太淵。大敦二穴主偏墜,水溝間使治邪癲。**

三陰交

三陰交

  • 1.《針灸易學》:「,肺癰咳嗽:肺俞,膻中、支溝、大陵、風門、三里。久咳不愈:肺俞、三里、膻中、乳根、風門、缺盆。消渴:金津、玉液、承漿、海泉、人中、廉泉、氣海、腎俞。遺精白濁:心俞、腎俞、關元、陰交、命門、白環俞。陰汗偏墜:蘭門、陰交、歸來,大敦。陰門忽紅腫痛:會陰、中極、三陰交、百會。
  • 2.《針灸大成》:「**〔第八十八〕陰汗偏墜:闌門三陰交。**
  • 3.《神應經》:「偏墜木腎:歸來,大敦,三陰交

大陵

大陵

  • 1.《針灸易學》:「,肺癰咳嗽:肺俞,膻中、支溝、大陵、風門、三里。久咳不愈:肺俞、三里、膻中、乳根、風門、缺盆。消渴:金津、玉液、承漿、海泉、人中、廉泉、氣海、腎俞。遺精白濁:心俞、腎俞、關元、陰交、命門、白環俞。陰汗偏墜:蘭門、陰交、歸來,大敦。陰門忽紅腫痛:會陰、中極、三陰交、百會。

中極

中極

  • 1.《針灸易學》:「,肺癰咳嗽:肺俞,膻中、支溝、大陵、風門、三里。久咳不愈:肺俞、三里、膻中、乳根、風門、缺盆。消渴:金津、玉液、承漿、海泉、人中、廉泉、氣海、腎俞。遺精白濁:心俞、腎俞、關元、陰交、命門、白環俞。陰汗偏墜:蘭門、陰交、歸來,大敦。陰門忽紅腫痛:會陰、中極、三陰交、百會。

心俞

心俞

  • 1.《針灸易學》:「,肺癰咳嗽:肺俞,膻中、支溝、大陵、風門、三里。久咳不愈:肺俞、三里、膻中、乳根、風門、缺盆。消渴:金津、玉液、承漿、海泉、人中、廉泉、氣海、腎俞。遺精白濁:心俞、腎俞、關元、陰交、命門、白環俞。陰汗偏墜:蘭門、陰交、歸來,大敦。陰門忽紅腫痛:會陰、中極、三陰交、百會。

支溝

支溝

  • 1.《針灸易學》:「,肺癰咳嗽:肺俞,膻中、支溝、大陵、風門、三里。久咳不愈:肺俞、三里、膻中、乳根、風門、缺盆。消渴:金津、玉液、承漿、海泉、人中、廉泉、氣海、腎俞。遺精白濁:心俞、腎俞、關元、陰交、命門、白環俞。陰汗偏墜:蘭門、陰交、歸來,大敦。陰門忽紅腫痛:會陰、中極、三陰交、百會。

白環俞

白環俞

  • 1.《針灸易學》:「,肺癰咳嗽:肺俞,膻中、支溝、大陵、風門、三里。久咳不愈:肺俞、三里、膻中、乳根、風門、缺盆。消渴:金津、玉液、承漿、海泉、人中、廉泉、氣海、腎俞。遺精白濁:心俞、腎俞、關元、陰交、命門、白環俞。陰汗偏墜:蘭門、陰交、歸來,大敦。陰門忽紅腫痛:會陰、中極、三陰交、百會。

百會

百會

  • 1.《針灸易學》:「,肺癰咳嗽:肺俞,膻中、支溝、大陵、風門、三里。久咳不愈:肺俞、三里、膻中、乳根、風門、缺盆。消渴:金津、玉液、承漿、海泉、人中、廉泉、氣海、腎俞。遺精白濁:心俞、腎俞、關元、陰交、命門、白環俞。陰汗偏墜:蘭門、陰交、歸來,大敦。陰門忽紅腫痛:會陰、中極、三陰交、百會。
  • 2.《針灸聚英》:「風癇屈指如數物。鼻上髮際治之不。一二歲者目赤眥。大指小指間後尋。一寸半灸三壯沒。夜啼百會灸三壯。囟門不合各有方。臍上臍下各五分。三穴各灸止三壯。灸瘡未發囟門合。患者誠之必然康。肩腫偏墜是關元。灸止三壯誠宜然。大敦七壯真果便。若此治之病即痊。豬癇如屍厥吐沫。

乳根

乳根

  • 1.《針灸易學》:「,肺癰咳嗽:肺俞,膻中、支溝、大陵、風門、三里。久咳不愈:肺俞、三里、膻中、乳根、風門、缺盆。消渴:金津、玉液、承漿、海泉、人中、廉泉、氣海、腎俞。遺精白濁:心俞、腎俞、關元、陰交、命門、白環俞。陰汗偏墜:蘭門、陰交、歸來,大敦。陰門忽紅腫痛:會陰、中極、三陰交、百會。

命門

命門

  • 1.《針灸易學》:「,肺癰咳嗽:肺俞,膻中、支溝、大陵、風門、三里。久咳不愈:肺俞、三里、膻中、乳根、風門、缺盆。消渴:金津、玉液、承漿、海泉、人中、廉泉、氣海、腎俞。遺精白濁:心俞、腎俞、關元、陰交、命門、白環俞。陰汗偏墜:蘭門、陰交、歸來,大敦。陰門忽紅腫痛:會陰、中極、三陰交、百會。

承漿

承漿

  • 1.《針灸易學》:「,肺癰咳嗽:肺俞,膻中、支溝、大陵、風門、三里。久咳不愈:肺俞、三里、膻中、乳根、風門、缺盆。消渴:金津、玉液、承漿、海泉、人中、廉泉、氣海、腎俞。遺精白濁:心俞、腎俞、關元、陰交、命門、白環俞。陰汗偏墜:蘭門、陰交、歸來,大敦。陰門忽紅腫痛:會陰、中極、三陰交、百會。
  • 2.《針灸聚英》:「頸項強。承漿可保。太白宣導於氣衝。陰陵開通於水道。腹䐜而脹。奪內庭以休遲。筋轉而疼。瀉承山而在早。大抵腳腕痛。崑崙解愈。股膝痛。陰市能醫。癇發癲狂兮。憑後谿而療理。瘧生寒熱兮。仗間使以扶持。期門罷胸滿血膨而可已。勞宮退胃翻心痛以何疑。稽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墜。

肺俞

肺俞

  • 1.《針灸易學》:「,肺癰咳嗽:肺俞,膻中、支溝、大陵、風門、三里。久咳不愈:肺俞、三里、膻中、乳根、風門、缺盆。消渴:金津、玉液、承漿、海泉、人中、廉泉、氣海、腎俞。遺精白濁:心俞、腎俞、關元、陰交、命門、白環俞。陰汗偏墜:蘭門、陰交、歸來,大敦。陰門忽紅腫痛:會陰、中極、三陰交、百會。

風門

風門

  • 1.《針灸易學》:「,肺癰咳嗽:肺俞,膻中、支溝、大陵、風門、三里。久咳不愈:肺俞、三里、膻中、乳根、風門、缺盆。消渴:金津、玉液、承漿、海泉、人中、廉泉、氣海、腎俞。遺精白濁:心俞、腎俞、關元、陰交、命門、白環俞。陰汗偏墜:蘭門、陰交、歸來,大敦。陰門忽紅腫痛:會陰、中極、三陰交、百會。

氣海

氣海

  • 1.《針灸易學》:「,肺癰咳嗽:肺俞,膻中、支溝、大陵、風門、三里。久咳不愈:肺俞、三里、膻中、乳根、風門、缺盆。消渴:金津、玉液、承漿、海泉、人中、廉泉、氣海、腎俞。遺精白濁:心俞、腎俞、關元、陰交、命門、白環俞。陰汗偏墜:蘭門、陰交、歸來,大敦。陰門忽紅腫痛:會陰、中極、三陰交、百會。

缺盆

缺盆

  • 1.《針灸易學》:「,肺癰咳嗽:肺俞,膻中、支溝、大陵、風門、三里。久咳不愈:肺俞、三里、膻中、乳根、風門、缺盆。消渴:金津、玉液、承漿、海泉、人中、廉泉、氣海、腎俞。遺精白濁:心俞、腎俞、關元、陰交、命門、白環俞。陰汗偏墜:蘭門、陰交、歸來,大敦。陰門忽紅腫痛:會陰、中極、三陰交、百會。

廉泉

廉泉

  • 1.《針灸易學》:「,肺癰咳嗽:肺俞,膻中、支溝、大陵、風門、三里。久咳不愈:肺俞、三里、膻中、乳根、風門、缺盆。消渴:金津、玉液、承漿、海泉、人中、廉泉、氣海、腎俞。遺精白濁:心俞、腎俞、關元、陰交、命門、白環俞。陰汗偏墜:蘭門、陰交、歸來,大敦。陰門忽紅腫痛:會陰、中極、三陰交、百會。

會陰

會陰

  • 1.《針灸易學》:「,肺癰咳嗽:肺俞,膻中、支溝、大陵、風門、三里。久咳不愈:肺俞、三里、膻中、乳根、風門、缺盆。消渴:金津、玉液、承漿、海泉、人中、廉泉、氣海、腎俞。遺精白濁:心俞、腎俞、關元、陰交、命門、白環俞。陰汗偏墜:蘭門、陰交、歸來,大敦。陰門忽紅腫痛:會陰、中極、三陰交、百會。

膻中

膻中

  • 1.《針灸易學》:「,肺癰咳嗽:肺俞,膻中、支溝、大陵、風門、三里。久咳不愈:肺俞、三里、膻中、乳根、風門、缺盆。消渴:金津、玉液、承漿、海泉、人中、廉泉、氣海、腎俞。遺精白濁:心俞、腎俞、關元、陰交、命門、白環俞。陰汗偏墜:蘭門、陰交、歸來,大敦。陰門忽紅腫痛:會陰、中極、三陰交、百會。

歸來

歸來

  • 1.《針灸易學》:「,肺癰咳嗽:肺俞,膻中、支溝、大陵、風門、三里。久咳不愈:肺俞、三里、膻中、乳根、風門、缺盆。消渴:金津、玉液、承漿、海泉、人中、廉泉、氣海、腎俞。遺精白濁:心俞、腎俞、關元、陰交、命門、白環俞。陰汗偏墜:蘭門、陰交、歸來,大敦。陰門忽紅腫痛:會陰、中極、三陰交、百會。
  • 2.《神應經》:「偏墜木腎:歸來,大敦,三陰交

關元

關元

  • 1.《針灸易學》:「,肺癰咳嗽:肺俞,膻中、支溝、大陵、風門、三里。久咳不愈:肺俞、三里、膻中、乳根、風門、缺盆。消渴:金津、玉液、承漿、海泉、人中、廉泉、氣海、腎俞。遺精白濁:心俞、腎俞、關元、陰交、命門、白環俞。陰汗偏墜:蘭門、陰交、歸來,大敦。陰門忽紅腫痛:會陰、中極、三陰交、百會。
  • 2.《針灸聚英》:「風癇屈指如數物。鼻上髮際治之不。一二歲者目赤眥。大指小指間後尋。一寸半灸三壯沒。夜啼百會灸三壯。囟門不合各有方。臍上臍下各五分。三穴各灸止三壯。灸瘡未發囟門合。患者誠之必然康。肩腫偏墜是關元。灸止三壯誠宜然。大敦七壯真果便。若此治之病即痊。豬癇如屍厥吐沫。
  • 3.《針方六集》:「關元二穴,在曲骨穴微上,兩旁各開三寸是穴。針入三寸,灸五十壯。治乳痃疝氣,肚腹膨脹,偏墜木腎,遺尿,先補後瀉。

少府

少府

  • 1.《針灸聚英》:「少府,小指本節後骨縫陷中。直勞宮。手少陰心脈所溜為滎。火。銅人。針二分。灸七壯。明堂。三壯。主煩滿少氣。悲恐畏人。掌中熱。臂酸。肘腋攣急。胸中痛。手拳不伸。㾬瘧久不愈。振寒陰挺出。陰痛陰癢。遺尿。偏墜。小便不利。太息。
  • 2.《刺灸心法要訣》:「少府主治久咳瘧,肘腋拘急痛引胸,兼治婦人挺痛癢,男子遺尿偏墜疼。
  • 3.《經脈圖考》:「少府:在小指本節後,骨縫陷中,直勞宮。手少陰所溜為滎。(此穴灸三壯,主治痎瘧久不愈,振寒,煩滿,少氣,胸中痛,悲恐畏人,臂酸,肘腋攣急,陰挺出,陰癢,陰痛,遺尿,偏墜,小便不利。)

內庭

內庭

  • 1.《針灸聚英》:「頸項強。承漿可保。太白宣導於氣衝。陰陵開通於水道。腹䐜而脹。奪內庭以休遲。筋轉而疼。瀉承山而在早。大抵腳腕痛。崑崙解愈。股膝痛。陰市能醫。癇發癲狂兮。憑後谿而療理。瘧生寒熱兮。仗間使以扶持。期門罷胸滿血膨而可已。勞宮退胃翻心痛以何疑。稽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墜。
  • 2.《針經指南》:「太白宣導於氣衝,陰陵開通於水道。腹痛而脹,奪內庭以休遲;筋轉而疼,瀉承山而在早。大抵腳腕痛,崑崙解愈;股膝疼,陰市能醫。癇發顛狂兮,憑後谿而療理;瘧生寒熱兮,仗間使以扶持。期間罷胸滿血膨而可已,勞宮退胃翻心痛以何疑。稽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

太白

太白

  • 1.《針灸聚英》:「頸項強。承漿可保。太白宣導於氣衝。陰陵開通於水道。腹䐜而脹。奪內庭以休遲。筋轉而疼。瀉承山而在早。大抵腳腕痛。崑崙解愈。股膝痛。陰市能醫。癇發癲狂兮。憑後谿而療理。瘧生寒熱兮。仗間使以扶持。期門罷胸滿血膨而可已。勞宮退胃翻心痛以何疑。稽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墜。
  • 2.《針經指南》:「太白宣導於氣衝,陰陵開通於水道。腹痛而脹,奪內庭以休遲;筋轉而疼,瀉承山而在早。大抵腳腕痛,崑崙解愈;股膝疼,陰市能醫。癇發顛狂兮,憑後谿而療理;瘧生寒熱兮,仗間使以扶持。期間罷胸滿血膨而可已,勞宮退胃翻心痛以何疑。稽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

水道

水道

  • 1.《針灸聚英》:「頸項強。承漿可保。太白宣導於氣衝。陰陵開通於水道。腹䐜而脹。奪內庭以休遲。筋轉而疼。瀉承山而在早。大抵腳腕痛。崑崙解愈。股膝痛。陰市能醫。癇發癲狂兮。憑後谿而療理。瘧生寒熱兮。仗間使以扶持。期門罷胸滿血膨而可已。勞宮退胃翻心痛以何疑。稽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墜。
  • 2.《針經指南》:「太白宣導於氣衝,陰陵開通於水道。腹痛而脹,奪內庭以休遲;筋轉而疼,瀉承山而在早。大抵腳腕痛,崑崙解愈;股膝疼,陰市能醫。癇發顛狂兮,憑後谿而療理;瘧生寒熱兮,仗間使以扶持。期間罷胸滿血膨而可已,勞宮退胃翻心痛以何疑。稽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

承山

承山

  • 1.《針灸聚英》:「頸項強。承漿可保。太白宣導於氣衝。陰陵開通於水道。腹䐜而脹。奪內庭以休遲。筋轉而疼。瀉承山而在早。大抵腳腕痛。崑崙解愈。股膝痛。陰市能醫。癇發癲狂兮。憑後谿而療理。瘧生寒熱兮。仗間使以扶持。期門罷胸滿血膨而可已。勞宮退胃翻心痛以何疑。稽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墜。
  • 2.《針經指南》:「太白宣導於氣衝,陰陵開通於水道。腹痛而脹,奪內庭以休遲;筋轉而疼,瀉承山而在早。大抵腳腕痛,崑崙解愈;股膝疼,陰市能醫。癇發顛狂兮,憑後谿而療理;瘧生寒熱兮,仗間使以扶持。期間罷胸滿血膨而可已,勞宮退胃翻心痛以何疑。稽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

氣衝

氣衝

  • 1.《針灸聚英》:「頸項強。承漿可保。太白宣導於氣衝。陰陵開通於水道。腹䐜而脹。奪內庭以休遲。筋轉而疼。瀉承山而在早。大抵腳腕痛。崑崙解愈。股膝痛。陰市能醫。癇發癲狂兮。憑後谿而療理。瘧生寒熱兮。仗間使以扶持。期門罷胸滿血膨而可已。勞宮退胃翻心痛以何疑。稽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墜。
  • 2.《針經指南》:「太白宣導於氣衝,陰陵開通於水道。腹痛而脹,奪內庭以休遲;筋轉而疼,瀉承山而在早。大抵腳腕痛,崑崙解愈;股膝疼,陰市能醫。癇發顛狂兮,憑後谿而療理;瘧生寒熱兮,仗間使以扶持。期間罷胸滿血膨而可已,勞宮退胃翻心痛以何疑。稽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

崑崙

崑崙

  • 1.《針灸聚英》:「頸項強。承漿可保。太白宣導於氣衝。陰陵開通於水道。腹䐜而脹。奪內庭以休遲。筋轉而疼。瀉承山而在早。大抵腳腕痛。崑崙解愈。股膝痛。陰市能醫。癇發癲狂兮。憑後谿而療理。瘧生寒熱兮。仗間使以扶持。期門罷胸滿血膨而可已。勞宮退胃翻心痛以何疑。稽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墜。
  • 2.《針灸聚英》:「腨腿分肉間。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難。腳氣並膝腫。展轉戰疼酸。霍亂及轉筋。穴中刺便安。太衝足大指。節後二寸中。動脈知生死。能醫驚癇風。咽喉腹心脹。兩足不能動。七疝偏墜腫。眼目似云蒙。亦能療腰痛。針下有神功。崑崙足外踝。跟骨上邊尋。轉筋腰尻痛。暴喘滿衝心。
  • 3.《針經指南》:「太白宣導於氣衝,陰陵開通於水道。腹痛而脹,奪內庭以休遲;筋轉而疼,瀉承山而在早。大抵腳腕痛,崑崙解愈;股膝疼,陰市能醫。癇發顛狂兮,憑後谿而療理;瘧生寒熱兮,仗間使以扶持。期間罷胸滿血膨而可已,勞宮退胃翻心痛以何疑。稽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

陰市

陰市

  • 1.《針灸聚英》:「頸項強。承漿可保。太白宣導於氣衝。陰陵開通於水道。腹䐜而脹。奪內庭以休遲。筋轉而疼。瀉承山而在早。大抵腳腕痛。崑崙解愈。股膝痛。陰市能醫。癇發癲狂兮。憑後谿而療理。瘧生寒熱兮。仗間使以扶持。期門罷胸滿血膨而可已。勞宮退胃翻心痛以何疑。稽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墜。
  • 2.《針經指南》:「太白宣導於氣衝,陰陵開通於水道。腹痛而脹,奪內庭以休遲;筋轉而疼,瀉承山而在早。大抵腳腕痛,崑崙解愈;股膝疼,陰市能醫。癇發顛狂兮,憑後谿而療理;瘧生寒熱兮,仗間使以扶持。期間罷胸滿血膨而可已,勞宮退胃翻心痛以何疑。稽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

太淵

太淵

  • 1.《針灸聚英》:「氣刺兩乳求太淵。大敦二穴主偏墜。水溝間使治邪癲。吐血定喘補尺澤。地倉能止兩流涎。勞宮醫得身勞倦。水腫水分灸即安。五指不伸中渚取。頰車可針牙齒愈。陰蹺陽蹺兩踝邊。腳氣四穴先尋取。陰陽陵泉亦主之。陰蹺陽蹺與三里。諸穴一般治腳氣。在腰玄機宜正取。膏肓豈止治百病。
  • 2.《針灸大成》:「**傷寒過經期門愈,氣刺兩乳求太淵。大敦二穴主偏墜,水溝間使治邪癲。**

帶脈

帶脈

  • 1.《刺灸心法要訣》:「帶脈主灸一切疝,偏墜木腎盡成功,兼灸婦人濁帶下,丹田溫暖自然停。

氣穴

氣穴

  • 1.《刺灸心法要訣》:「疝氣偏墜灸為先,量口兩角折三尖,一尖向上對臍中,兩尖下垂是穴邊。

曲骨

曲骨

  • 1.《針方六集》:「關元二穴,在曲骨穴微上,兩旁各開三寸是穴。針入三寸,灸五十壯。治乳痃疝氣,肚腹膨脹,偏墜木腎,遺尿,先補後瀉。

水泉

水泉

  • 1.《針方六集》:「水泉二穴,主心悶腹痛,目𢟨𢟨不能遠視,淋瀝陰挺,腳氣,踝骨痠痛,偏墜木腎,女人月事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