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古籍記載「瘀血」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指體內有血液停滯,包括離經之血積存體內,或血運不暢,阻滯於經脈及腑內的血液。瘀血既可以是疾病過程中的病理產物,又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因氣滯、氣虛等引起之血行不暢而凝滯;二是因內外傷或血熱妄行造成的離經之血。由於瘀血的部位、原因等不同,臨床表現極為複雜。多見有血液瘀滯體內,包括溢出經脈外而積存於組織間隙的,或因血液運行受阻而面色黧黑,肌膚青紫,皮膚乾枯如鱗狀,局部固定性刺涌、拒按,夜間痛甚,紫色血腫,或有症積痞塊,小腹硬滿,胸脅撐痛,經閉,大便黑色,或伴有各種出血,舌紫暗或有瘀點,脈澀,甚或出現善忘,驚狂等。主要治療大法為活血祛瘀。中醫古代典籍中記載相關穴道如下:

巨骨

巨骨

1.《針灸大成》:「主驚癇,破心吐血,臂膊痛,胸中有瘀血,肩臂不得屈伸。」


足三里

足三里

1.《子午流注說難》:「證治:胃中寒。心腹脹滿。胃氣不足。聞食殠。腸鳴腹痛。食不化。秦丕祖云。諸病皆治。食氣水氣。蠱毒痃癖。四肢腫滿。膝胻痠痛。目不明。華佗云。療五勞羸瘦。七傷虛乏。胸中瘀血。乳癰。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氣上衝目。」


巨髎

巨髎

1.《針灸易學》:「胸停瘀血:腎俞、巨髎。」


腎俞

腎俞

1.《針灸易學》:「胸停瘀血:腎俞、巨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