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保命歌括》~ 卷之三十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二 (1)

1. 脅痛

原來脅痛屬肝經,治例曾聞左右分,

右脅痛多推氣散,枳芎左畔局方行。

經云: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小腹,令人善怒。《脈經》云:脈雙弦者,肝氣有餘,兩脅作痛。由此觀之,脅痛為肝病者明矣,但所因有不同耳。《金匱》云:飲後水流在脅下,咳唾引痛,謂之懸飲,此痰飲之流注為痛也。《脈經》云:肝脈搏堅而長,色不清,當病墜墮。若搏因血在脅下,令人喘逆,此死血之為痛也。

又云:䅽氣者,脅下痛,按之則愈,復發為䅽氣。此食積之氣為痛。

外有傷寒發寒熱而痛者,屬足少陽膽、足厥陰肝二經病也,治以小柴胡湯,無有不效者。《局方》分左右治之,右脅痛以推氣散,左脅痛以枳芎散。今緣此立法,通以小柴胡湯為主,各隨左右調服本方。

肝實當歸龍薈丸,清痰流注控涎丹

桃仁抵當能行血,虛實因人勿浪言。

丹溪云:脅痛者,屬肝木氣實,有死血,有痰流注。

肝木氣實者,因怒氣大逆,肝氣鬱甚,謀慮不決,風中於肝,皆木氣大實,故火盛肝氣急也,宜用小柴胡湯加蒼朮川芎青皮當歸。痛甚者,肝火盛也,宜當歸龍薈丸,薑汁下,是瀉肝火之要藥也,或用左金丸煎小柴胡湯送下。

《丹溪活套》治木氣實者,用小柴胡湯加青皮、川芎、白芍藥、龍膽草;甚者,煎成正藥,入真青黛麝香

痰流滾者,因痰飲流注於厥陰之經,亦能使脅下痛,病則咳嗽、氣急引脅下痛。《金匱》治懸飲證用十棗湯,果有清痰流注,痛甚者,宜控涎丹主之。蓋痰在脅下者,非白芥子不能達。丹溪治濕痰流注,脅內作痛,或加味二陳湯,或用加味小柴胡湯。其有咳嗽脅痛者,用加減二陳四物湯,以疏肝氣。

夫死血者,因惡血停留於肝,居於脅下而痛,病則痛甚不可按也,宜下之,用桃仁承氣湯,或四物湯送下抵當丸

丹溪治瘀血作痛者,或用加味小柴胡合四物湯,或用破血湯

左脅痛甚者,即是肝盛木氣實也,宜當歸龍薈丸主之。

右脅痛者,即是痰與食積也,宜加減異香散主之。

肥白人氣虛發寒熱而脅下痛者,宜補中益氣湯,以參耆補氣,多用柴胡、甘草,加黃芩以退熱,木香、青皮以調氣。

瘦弱人寒熱脅痛而多怒者,必有瘀血,宜小柴胡湯去人參,加桃仁、紅花、青皮、川芎、大黃以行之。

性急多怒之人,時常腹脅作痛者,用小柴胡湯加川芎、香附、青皮煎服;甚不止者,以煎藥送下當歸龍薈丸,其效甚速。

氣弱之人,脅下痛,脈細緊或弦,多從勞役怒氣得之,用八物湯加木香、青皮、桂心甚效。(八物湯方見虛損門。)

脅痛、胃脘痛,惟婦人多有之,以憂思忿怒之氣素蓄於中,發則上衝,被濕痰死血阻滯,其氣不得條達。故治婦人者,必以行氣開鬱為主,兼以破血散火之劑為佐,用香附子、蒼朮、川芎為君,青皮、木香、吳茱萸(炒)、黃連作丸服之。

2. 脅痛諸方

當歸龍薈丸,因內有濕熱,兩脅痛甚,伐肝木之氣,肝實宜之。

當歸龍膽草梔子仁,大黃(酒濕,煻火煨),黃連蘆薈青黛(各半兩),木香(一錢半),麝香(五分,另研),加柴胡川芎青皮(各五錢)

上為細末,瀉肝火,用神麯丸;治脅痛,用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薑湯下。

左金丸,瀉肝火,行濕,為熱甚之反佐。

黃連(六錢),吳茱萸(一錢)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十丸,淡薑湯下。

推氣散,治右脅痛,脹滿不食。

枳殼(炒),桂心,片子薑黃(各半兩),炙甘草(一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薑棗湯調下,酒亦可。

枳芎散,治左脅痛不可忍者。

枳實(炒),川芎(各半兩),炙甘草(一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薑棗煎湯調下,酒亦可。

加味二陳湯,治濕痰流注,脅內作痛。

二陳湯(方見痰飲)。加南星、蒼朮、川芎。

姜水煎服。

加減二陳合四物湯,治咳嗽引脅下痛。

二陳湯、四物湯二方相合,去地黃,加南星、青皮、香附、真青黛。

入薑汁服。

加味小柴胡湯,治痰流注者。

小柴胡湯(方見傷寒門)。倍半夏,加陳皮、南星、蒼朮、茯苓、川芎。

薑棗煎服。

加味小柴胡合四物湯,治瘀血作痛者。

柴胡湯、四物湯二方相合,加桃仁紅花乳香沒藥

煎服。

破血湯,破血行氣,治死血作痛之證。

桃仁(去皮尖,研),紅花(酒洗),川芎,香附(童便浸),青皮(各等分)

上㕮咀,水煎服。

加味異香散,治右脅下痛,屬痰與食積者。

莪朮(炮),益智仁三稜(炮),甘草(各一錢),青皮(去穰),陳皮(各五分),石蓮肉,厚朴(薑汁炒,各二分)

食積,脈弦,按之痛益甚,加神麯、麥櫱各炒、山楂肉、蒼朮、香附各五分。

痰積,脈滑,按之痛不甚,加半夏曲、南星、茯苓、蒼朮、香附各五分。

上㕮咀,生薑三片,棗一枚,白鹽少許,水一盞半,煎一盞,去渣,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