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異香散為一傳統中醫方劑,其組成成分中包含了無名異這一味藥材。無名異,又稱磁石、吸鐵石,是一種礦物質,主要由四氧化三鐵組成。在中醫學中,無名異具有平肝潛陽、鎮驚安神、開竅醒腦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頭暈目眩、耳鳴、失眠、健忘等症狀。
在異香散的配方中加入無名異,主要是取其能安神定志、開竅醒腦之效。此方多用於治療因心神不寧、情志鬱結所致的各種病證,如精神恍惚、記憶力減退、情緒波動等。無名異與其他草藥相配伍,可增強整體方劑的安神效果,使患者心情得以平靜,從而達到調理身心、改善睡眠品質的目的。此外,無名異還有助於調節人體的氣血運行,促進身體的和諧平衡,對增強體質亦有裨益。
異香散中包含地骨皮,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地骨皮性寒,味甘,入肺、肝經,具有清熱涼血、退虛熱、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異香散中,地骨皮主要用於治療因熱毒蘊結而引起的各種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瘡瘍等。同時,地骨皮也能涼血止血,對於熱毒所致的出血症狀,如鼻衄、咯血等也有一定的療效。因此,地骨皮在異香散中起著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重要作用。
異香散中含有麝香,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兩大特性:
1. 開竅醒神: 麝香氣味辛香濃烈,能直達心竅,具有開竅醒神、豁痰開竅之效,對於神志昏迷、痰迷心竅等症狀有顯著效果。
2. 活血通絡: 麝香性溫,可活血化瘀,通經絡,對於氣血瘀滯、經絡不通所致的疼痛、麻木等症狀有改善作用。
因此,異香散中加入麝香,可以增強方劑開竅醒神、活血通絡之效,達到治療目的。
異香散中包含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止痛: 沒藥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異香散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而沒藥的活血止痛作用正是針對這些病症的關鍵。
- 消炎止癢: 沒藥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抑制炎症反應,並能止癢消腫。異香散除治療跌打損傷外,也可用於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病,沒藥的消炎止癢功效可有效減輕病症。
異香散中包含乳香,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 乳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其揮發油成分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有助於消除瘀血,緩解疼痛。
2. 消腫止痛: 乳香的抗炎作用能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組織腫脹和疼痛。其所含的沒藥醇等成分能抑制炎症介質的釋放,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乳香在異香散中與其他藥材配伍,發揮協同作用,有效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異香散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異香散主治「鶴膝」,即中醫所稱之「鶴膝風」,為膝關節腫大疼痛、形如鶴膝之病症。此證多因風寒濕邪侵襲,或氣血不足、經絡瘀滯所致,臨床表現為膝關節腫脹變形、屈伸不利,甚則肌肉萎縮。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組成藥物解析
無名異(1錢)
- 性味:甘、平。
- 功效:散瘀消腫、止痛生肌。常用於跌打損傷、瘡瘍腫毒。
- 在此方中,主要發揮活血化瘀、消腫散結之作用,針對膝關節局部瘀滯之病機。
地骨皮(1錢)
- 性味:甘、寒。
- 功效:清熱涼血、除骨蒸熱。
- 在此方中,用以清解鬱熱,防止瘀久化熱,同時緩解局部腫脹熱痛。
麝香(3分)
- 性味:辛、溫。
- 功效:開竅醒神、活血散結、消腫止痛。
- 在此方中,憑其強力穿透之性,引藥直達病所,並促進氣血運行,破除深部瘀滯。
沒藥(去油,3錢)
- 性味:苦、平。
- 功效:活血止痛、散瘀消腫。
- 與乳香相須為用,增強行氣活血、通絡止痛之效。
乳香(去油,3錢)
- 性味:辛、苦、溫。
- 功效:活血行氣、舒筋止痛。
- 與沒藥配伍,協同化解膝關節氣血瘀阻。
車前子汁
- 性味:甘、寒。
- 功效:利水滲濕、清熱解毒。
- 作為溶媒使用,既助藥物滲透,又能緩解局部水濕腫脹。
黃酒
- 功效:溫通血脈、助藥力散行。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活血化瘀為主:
- 無名異、沒藥、乳香三藥協同,針對「鶴膝」氣血瘀滯之本,活血散瘀、通絡止痛。
透達病所:
- 麝香穿透力強,引諸藥直達筋骨深處,破除膝關節局部之痰瘀膠結。
清熱與散結並行:
- 地骨皮清熱涼血,防止瘀久化熱;車前子利濕消腫,助解局部水濕停聚。
外治法優勢:
- 外用塗敷可直接作用患處,藉車前子汁與黃酒之助,促進藥物吸收與局部氣血運行。
綜論
異香散以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為核心,佐以清熱利濕,符合「鶴膝風」瘀阻經絡、濕熱夾雜之病機。其配伍體現中醫「通則不痛」之理,尤其適合局部腫痛明顯而正氣未虛者。
傳統服藥法
無名異1錢,地骨皮1錢,麝香3分,沒藥(去油)3錢,乳香(去油)3錢。
上為末。
以車前子打汁,入黃酒和,塗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陰虛火旺者慎用。
- 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異香散, 出處:《嬰童百問》卷五。 組成:透明沒藥。 主治:小兒諸般釣症,角弓反張,胸高臍凸。
異香散, 出處:《雞鳴錄》卷上。 組成:無名異1錢,地骨皮1錢,麝香3分,沒藥(去油)3錢,乳香(去油)3錢。 主治:鶴膝。
異香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九。 組成:三棱(炮)5分,莪朮5分,青皮5分,陳皮5分,半夏曲5分,藿香5分,苦楝根5分,益智仁5分,枳殼(煨)5分,香附子(炒)5分,縮砂仁5分,丁香2錢,甘草(炙)3分(一方有五靈脂)。 主治:疳脹虛中有積,其毒與氣交並,而致腹脹,脾土受濕,腎水不能宣通,而致頭面、手足浮腫。
異香散, 出處:《局方》卷三(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組成:石蓮肉(去皮)1兩,蓬莪朮(煨)6兩,京三棱(炮)6兩,益智仁(炮)6兩,甘草(爁)6兩,青皮(去白)3兩,陳皮(去白)3兩,厚朴(去粗皮,薑汁炙)2兩。 主治:破癥瘕結聚,消宿冷沉積,調五臟三焦,和胃進食。主治:腎氣不和,腹脅膨脹,痞悶噎塞,喘滿不快,飲食難化,噫氣吞酸;一切氣痞,腹中刺痛,下痢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