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加味異香散

JIA WEI YI XIANG SAN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脾經 33%
肝經 17%
肺經 17%
胃經 12%
心經 8%
腎經 6%
膽經 3%
大腸經 1%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右脅下痛,屬痰與食積者。

傳統服藥法

莪朮(炮)1錢, 益智仁1錢, 三稜(炮)1錢, 甘草1錢, 青皮(去瓤)5分, 陳皮5分, 石蓮肉2分, 厚朴(薑汁炒)2分。
食積,脈弦,按之痛益甚,加神曲、麥櫱(各炒)、山楂肉、蒼朮、香附各5分;痰積,脈滑,按之痛不甚,加半夏曲、南星、茯苓、蒼朮、香附各5分。
上(口父)咀。加生薑3片,大棗1個,白鹽少許,水1盞半,煎1盞,去滓溫服。

方劑組成解釋

莪朮性味辛、苦、溫。主治行氣破血、消積止痛。用於症瘕瘤痞塊、瘀血經閉痛經、食積脹痛、早期宮頸癌、飲食積滯、脘腹脹痛、跌打損傷

益智仁性味辛、溫。主治溫脾開胃攝唾:主治中焦虛寒、食少、多唾及腹痛便溏等證、每與溫中益氣藥同用。溫腎固精縮尿:適用於腎陽不足、下元虛冷、失其固秘、症見遺精、遺尿、尿頻、尿有餘瀝等證。

三稜性苦辛、主治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用於症瘕痞塊、瘀血經閉、食積脹痛。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青皮性苦,辛,溫。主治疏肝破氣、消積化滯。用於肝鬱氣滯之脅肋脹痛、乳房脹痛、乳核、乳癰、疝氣疼痛、食積氣滯之胃脘脹痛、以及氣滯血瘀所至的症瘕積聚、久瘧癖塊。

陳皮性苦、辛、溫。主治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常用於脾胃氣滯證。具有行氣止痛、健脾和中之功、可改善寒濕阻中的脾胃氣滯、脘腹脹痛、噁心嘔吐、腹瀉。

厚朴性苦、辛、溫。主治燥濕消痰、下氣除滿。用於濕滯傷中、脘痞吐瀉、食積氣滯、腹脹便秘、痰飲喘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異香散, 出處:《保命歌括》卷三十二。 組成:莪朮(炮)1錢,益智仁1錢,三棱(炮)1錢,甘草1錢,青皮(去瓤)5分,陳皮5分,石蓮肉2分,厚朴(薑汁炒)2分。 主治:右脅下痛,屬痰與食積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益智湯

相似度 80%

罄脾丸

相似度 70%

化氣散

相似度 70%

積聚湯

相似度 66%

石膈散

相似度 66%

木香三棱湯

相似度 66%

十香丸

相似度 66%

香砂七氣湯

相似度 63%

三棱湯

相似度 62%

相關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