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湯

YI ZH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局方》卷十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肺經 18%
肝經 18%
胃經 13%
心經 9%
腎經 9%
膽經 4%
脾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益智湯中包含益智仁,主要因其以下兩方面功效:

  1. 健脾益智:益智仁味甘、性溫,入脾、腎經,具有健脾益氣、溫腎助陽、開竅醒神的功效,可改善脾胃虛弱導致的記憶力減退、神志不清等症狀,與益智湯中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健腦益智的功效。
  2. 溫腎固精:益智仁能溫腎助陽、固精止遺,適用於腎陽虛衰、遺精滑泄等病症。益智湯中若有其他針對腎虛的藥材,益智仁則能強化其溫腎固精的作用,協同改善患者的腎功能。

益智湯中加入三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散結: 三稜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行氣散結、消腫止痛的功效。益智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氣虛,運化失調引起的腹脹、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三稜的加入,有助於疏通氣血,緩解脾胃氣滯,促進食物消化吸收。
  2. 活血化瘀: 三稜還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和腫脹。益智湯中常配伍其他活血化瘀的藥物,如延胡索、川芎等,共同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綜上所述,三稜在益智湯中起到行氣散結、活血化瘀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健脾益智、消食止痛的療效。

益智湯中加入乾薑,主要有兩方面的考量:

  1. 溫中散寒,助陽化氣:乾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助陽化氣的功效。益智湯多用於脾胃虛寒、陽氣不足所致的症狀,例如脾胃不和、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乾薑能溫暖脾胃,促進陽氣生化,有助於改善這些症狀。
  2. 調和藥性:益智湯中其他藥物,如益智仁、茯苓等,性偏寒涼,乾薑的溫性可以中和藥性,避免寒涼藥性過重,導致脾胃受損。

總而言之,乾薑在益智湯中發揮溫中散寒、助陽化氣以及調和藥性的作用,是方劑不可或缺的藥材。

益智湯中加入青皮,主要是利用其行氣消脹的功效。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消脹、化痰止咳的功效。

在益智湯中,青皮主要用於改善脾胃氣滯,緩解因氣機阻滯而引起的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同時,青皮還能促進脾胃運化,增強消化吸收功能,有助於益智湯中其他藥材的有效吸收和發揮作用。

益智湯中加入莪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莪朮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益智湯本身針對脾胃虛弱、氣滯血瘀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而莪朮的行氣止痛作用可助於疏通氣機,緩解腹痛,改善消化功能。
  2. 消積化瘀: 莪朮還具有一定的消積化瘀作用,對於食積不消、積滯腹痛等症狀有輔助療效。益智湯中加入莪朮,可增強方劑的消積化瘀效果,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不良。

益智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健脾,和胃止嘔: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和胃止嘔的功效,可助益智仁、茯苓等藥材健脾和胃,緩解脾胃氣滯所致的噁心嘔吐等症狀。
  2.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 陳皮還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作用,有助於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腹脹、脅肋疼痛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共同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益智湯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 甘草性甘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藥性、解毒、緩解藥物毒性的作用。益智湯中多用辛溫藥材,甘草能中和其燥烈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偏燥,減輕對人體的刺激。
  2. 增強藥效,促進藥物吸收: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功效,使藥物更易於被人體吸收。益智湯中,甘草與其他藥材配合,能更有效地改善脾胃虛弱、記憶力下降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益智湯 」,是以益智仁,三稜,乾薑,青皮,莪朮,陳皮,甘草等7種中藥材組成的複方中藥,具有溫中散寒、理氣化痰、消食導滯的功效,主治寒邪犯胃引起的嘔吐噁心、腹脹疼痛、胸膈痞悶、不思飲食等症狀。

  1. 益智仁:性溫、味甘,歸脾、胃、腎經,具有補陽、補氣、溫裡溫中、調經和補腎的功效。補陽益智仁性溫,味甘,能補充陽氣,增強體質。補氣富含營養,能提供身體所需營養,補充氣血,增強免疫抗疲勞能力。溫裡溫中:益智仁性溫,味甘,入脾、胃、腎經,能溫中散寒,健脾益氣,用於中焦虛寒,食少,多唾及腹痛便溏等證。調經補腎益精,促進腎臟對女性生殖系統的調節作用,改善月經不調的症狀。補腎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有助於促進腎臟組織的修復和更新,增強腎臟的免疫力和抗疲勞能力,進而保護和補充腎臟的功能。

  2. 三稜:性味辛、溫,歸脾、胃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消食化積、止嘔、通經等傳統代功效。三稜中的三萜類化合物、苯丙素類化合物和生物鹼等成分可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三稜中活性成分還可疏通氣機,理順氣血運行;三稜丸可以破血消癥,瀉火解毒,治療癥瘕、積聚、腹痛、脹滿等症;三稜具有消食化積、破瘀行氣之功,可治療反胃噁心,藥食不下、食積腹脹等症;三稜中的化合物可調節神經系統,抑制消化道收縮,減緩消化道蠕動,從而緩解嘔吐的症狀;三稜還有消腫止痛、治療跌打損傷等作用。

  3.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乾薑不僅具有藥用價值,還可以作為日常食品添加,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消炎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

  4.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青皮可疏肝理氣,活血化瘀,適用於肝鬱氣滯、經痛、跌打損傷等症狀。青皮還可以消積化滯,降氣止痛,常與山楂、神麴、麥芽等同用,以增強消積化滯之功。青皮能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胸悶脹滿、呃逆等氣滯症狀。

  5. 莪朮: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健脾胃和消食化積的功效。它可以治療月經不調、小腹作痛、痛經兼寒、氣滯血瘀所致的癥瘕積聚、經閉以及心腹瘀痛等。莪朮還能夠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增強胃排空率,促進胃動力作用。

  6.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理氣行氣方面,陳皮能行氣、燥濕、化痰,常用於濕阻氣滯痰凝所致之肺失宣肅、脾失健運之證。止咳化痰方面,陳皮能溫化寒痰,宣肺止咳,常用於濕痰咳嗽,寒痰咳嗽等。健脾胃方面,陳皮能行氣止痛、健脾和中,常用於脾胃氣滯證。消食化積方面,陳皮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積氣,常用於食積、消化不良等。燥濕方面,陳皮能燥濕化痰,理氣健脾,常用於胸中痰飲、脘痞腹脹、脾虛食少、嘔吐泄瀉等。活絡止痛方面,陳皮能活絡止痛,常用於脾胃氣滯較甚,脘腹脹痛較劇者。

  7.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總結:中藥方劑「 益智湯 」,是由益智仁,三稜,乾薑,青皮,莪朮,陳皮,甘草組成,具有溫中散寒、理氣化痰、消食導滯的功效,主治寒邪犯胃引起的嘔吐噁心、腹脹疼痛、胸膈痞悶、不思飲食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益智(去皮)1兩,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麻黃(去根節)半兩,乾薑(炮)半兩。
上銼,如麻豆大。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3片,鹽半錢,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適合一切冷氣,嘔逆惡心,臍腹脅肋脹滿刺痛,胸膈痞悶,飲食減少等症狀。但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上火。

相關疾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嘔吐手腳冰冷多痰尿中混挾精液噁心反胃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益智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一。 組成:益智(去皮)1兩,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麻黃(去根節)半兩,乾薑(炮)半兩。 主治:傷寒四肢厥冷,其脈沉細。

益智湯, 出處:《雜類名方》。 組成:乾生薑4兩,杏仁1斤(炒),白面3斤(炒),甘草7兩(炒),鹽3兩(炒,旋加),益智仁3兩,京三棱1兩,青皮2兩,陳皮2兩,蓬莪荗1兩。 主治:破傷見血。

益智湯, 出處:《竹林女科》卷一。 組成:陳皮2錢,茯苓2錢,白朮(蜜炙)2錢,甘草(炙)2錢,蒼朮(制)2錢,益智仁(鹽水炒)1錢,柴胡1錢,升麻5分。 主治:胃中濁氣滲入膀胱,白淫時常隨小便而出,渾濁如米泔。

益智湯, 出處:《局方》卷十。 組成:益智4斤半,京三棱(煨)1斤半,乾薑(炮)3兩,青皮12兩,蓬莪荗12兩,陳皮12兩,甘草(炒)15斤,鹽(炒)16斤半。 主治:常服順氣寬中,消宿冷,調脾胃。主治:一切冷氣,嘔逆惡心,臍腹脅肋脹滿刺痛,胸膈痞悶,飲食減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