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瀉下]功效的中藥清單(2023年更新)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2-09-18

關於瀉下

凡以通利大便、排除積滯、攻逐水飲為主要功效的藥物稱為瀉下藥。瀉下藥是能引起腹瀉,或潤滑大腸,促進排便的藥物,功用是攻積、逐水,透過腹瀉、潤腸通便來達到治病的目的。

瀉下藥性味多屬苦、寒。多數歸脾、胃、大腸經。具有通便、下積、瀉火、逐水等功效。臨床主治裡實證,例如:燥屎秘結、食積、蟲積、蓄血、痰飲阻於腸胃者;又如內熱壅盛、痢疾初期、食物藥物中毒等病證。

上述主治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便秘、消化不良、蛔蟲病、上消化道出血以及腸梗阻、急性胰腺炎、膽結石、膽道感染、膽道蛔蟲、急性闌尾炎等急腹症。根據其瀉下作用和適應證的不同。

臨床常分為三類:

  1. 攻下藥:主要有大黃、芒硝、番瀉葉和蘆荼等,為中醫內科治療大法之一
  2. 潤下藥:主要有火麻仁、郁李仁等;
  3. 峻下逐水藥:主要有牽牛子、芫花、大戟、甘遂、商陸、巴豆等。

關於瀉下的7種常見中藥或食物

1. 大黃

大黃

大黃性苦寒、主治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常用於治療實熱便秘、積滯腹痛、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

大黃性苦寒,以降泄熱為主,兼具化食消滯功效。治熱結便祕,常與芒硝、積實、厚朴同用,以增強瀉下通腑泄熱作用。治實熱結而兼氣血虛虧,可與補氣血藥或養陰生津藥同用。治脾陽不足,冷積便祕,須與附子、乾薑等溫裡藥同用。治濕熱痢疾初起,常與黃連、木香等同用,以清除腸道濕熱積滯。治食積腹痛,瀉而不暢者,與青皮、木香等同用,以攻積導滯。 大黃含鞣質較多,炮製或久煎後,反呈收斂止瀉作用,停藥後也常表現有繼發性便祕。


2. 芒硝

芒硝

芒硝性辛苦鹹、寒。主治瀉熱通便、潤燥軟堅、清火消腫。用於實熱便秘、大便燥結、積滯腹痛、腸癰腫痛、外治乳癰、痔瘡腫痛。

芒硝具有瀉下通便的作用,其瀉下作用與飲水量有關,飲水量多則瀉下作用快。芒硝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鈉,口服後會水解產生大量硫酸根離子,滯留於腸腔內,使腸內容物形成高滲狀態,抑制腸內水分的吸收,使腸內容物容積增大,擴張腸道,機械性刺激腸壁,反射性引起腸蠕動增加而致瀉。芒硝常與大黃相須為用,以增強瀉下熱結作用,用於治療腸道實熱積滯、大便燥結。


3. 番瀉葉

番瀉葉

番瀉葉性甘苦、寒涼。主治瀉熱行滯、通便、利水。 用於熱結積滯、便秘腹痛、水腫脹滿。

番瀉葉性寒、味苦,具有瀉下、清導實熱之功,常用於治療熱結便祕、習慣性便祕及老年便祕。其瀉下作用主要歸因於其中所含的大黃素,能刺激腸道蠕動,增加腸道蠕動頻率,從而促進排便。 番瀉葉亦可瀉下行水消脹,單用或與牽牛子、大腹皮同用,可增強瀉下行水之功,用於腹水腫脹之證。


4. 蘆薈

蘆薈

蘆薈性味苦、寒。主治清熱,通便瀉下、清肝、殺蟲。用於熱結便秘、肝火頭痛、目赤驚風、蟲積腹痛、疥癬、痔瘺、解巴豆毒、婦女經閉、小兒驚癇、疳熱蟲積、痔瘺、瘰癧

蘆薈性寒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瀉下、清肝、殺蟲之效。主治熱結便祕、肝火頭痛、目赤驚風、蟲積腹痛、疥癬、痔瘺,並可解巴豆毒。蘆薈常用於治療肝膽實火之眩暈、脅痛、驚悸、抽搐、譫語發狂、便祕溲赤等症。此外,蘆薈還可治療下疳潰爛作痛、婦人陰蝕瘡作癢、小兒肝積發熱、口舌生瘡、牙齦蝕爛、口舌生瘡、腸胃燥熱、大便不通等症。現代研究表明,蘆薈具有峻下藥作用,且有健胃通經之效。


5. 火麻仁

火麻仁

火麻仁性甘、平。主治潤燥滑腸、利水通淋、活血。主腸燥便秘、風痹、消渴、風水、熱淋、痢疾、月經不調、瘡癬、丹毒。

火麻仁具有潤腸通便作用。其脂肪油可直接潤滑腸壁和糞便,同時能分解成脂肪酸,刺激腸黏膜,增進分泌及蠕動,減少大腸吸收水分,故有瀉下作用。常配伍補血補虛藥物治療老人、產婦血虛便祕。


6. 鬱李仁

鬱李仁

性辛、苦甘、平、無毒。主治潤燥滑腸、下氣、利水。 用於津枯腸燥、食積氣滯、腹脹便秘、水腫、腳氣、小便不利。

鬱李仁瀉下,治腹瀉、便祕、痔疾。其性滑潤,能入大腸,滑腸促下,以治便祕。滑潤又能養胃,以治腹瀉。故《本草通玄》云:「鬱李仁,治腹瀉,治便祕,皆宜炒用。」


7. 牽牛子

牽牛子

牽牛子性苦、寒有毒。主治利水通便、祛痰逐飲、消積殺蟲。主水腫、腹水、腳氣、痰壅喘咳、大便秘結、食滯蟲積、腰痛、陰囊腫脹、癰疽腫毒、痔漏便毒等。

牽牛子瀉下,功專大腸。性寒,故能清熱通便。味苦,故能燥濕逐水。其瀉下之功,尤以黑牽牛子為勝。生用牽牛子,瀉下之力較弱,宜炒用或炮用。炒牽牛子,瀉下之力較強,且能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炮牽牛子,瀉下之力較弱,但能補腎壯陽,固精縮尿。


關於瀉下的33種中藥清單

請點選以下中藥按鈕,取得更多詳細資訊...

關於瀉下的2種食物清單

請點選以下食物按鈕,取得更多詳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