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醫驗》~ 卷上 (6)

回本書目錄

卷上 (6)

1. 反胃

(案1)一兒始以食積停滯下焦,又感寒氣鬱伏於腸胃,致朝食暮吐,小腹實而大便堅。《經》云:「朝人入出,是無火也。」潔古云:「朝入暮出,名下焦吐,皆本於寒。」今脈息遲緩,正合此症。用溫胃、順氣、通便之劑。

陳皮香附,法半夏,紫厚朴檳榔丁香木香,江枳殼

服二劑後,加桂三分、吳萸五粒。

(案2)一兒,素有積症,腹大而實。至春患脾泄,至夏飲食大減,延至九月,食積作嘔,純是餿酸清水,甚至水漿盡嘔,干食可納。此乃胃中有火,膈上有痰,氣逆者則㳅出清水,連乾者盡吐,火氣炎上故也。《經》云:「諸嘔吐酸,皆屬於火。」此兒向多怒氣,因氣鬱傷脾,怒結傷肝,肝火炎上所致。兼見大便堅,小便澀。皆鬱火為患,未可溫補。

陳皮,楂肉,江枳殼,白茯苓甘草青皮,香附,法半夏,鮮竹茹

2. 泄瀉

(案1)一兒,半歲許。患泄瀉,色黃而有沫,將及月餘。面色如常,此吮母壞乳所致。宜補脾順氣,佐以消風。

白朮茯苓,新會皮,淮山藥,米仁,甘草木通,青防風,建澤瀉木香

(案2)一兒,身熱,腹實,瀉而作痛,此「積症」也。

楂肉,陳皮厚朴,白茯苓,制香附白芍,木通,澤瀉,細青皮

服後,病勢如故,不敢過用克伐之劑,恐成慢驚也。

木通,澤瀉,甘草,雲茯苓,嫩桔梗前胡

(案3)一兒,腹實作瀉。

上午用參苓白朮散,下午用四苓湯

(案4)一兒,傷食作瀉,肚腹膨脹。

新會皮,柴胡萊菔子,楂肉,防風,芍藥,豬苓,建澤瀉,赤茯苓麥芽車前

(案5)一兒,久瀉不止,肛門脫出。此脾土衰弱,真元下陷也。《經》云:「實熱則大腸閉結,虛寒則肛門脫出。」法當補脾而兼以升提。

人參,白朮,雲茯苓,綠升麻,楂肉,陳皮,芍藥,淮山藥,軟柴胡,燈心

如小便欠利,加澤瀉、車前;盜汗加黃耆;作渴加烏梅;腹膨脹加木香。

(案6)一兒,水瀉不止。用五苓散加芍藥、木通、廣皮。

(案7)一兒,白瀉後潮熱。

芍藥,厚朴,山楂肉,新會皮,麥芽,澤瀉,甘草,川黃連,煨肉果

(案8)一兒,二歲。身熱不食,腹脹潮熱,瀉後有積,面黃身弱。

陳皮,山楂,萊菔子,紫厚朴,麥芽,香附,川連,大腹皮

(案9)一兒,水瀉,身熱。四苓散加木通、山楂肉、軟柴胡、葛根

(案10)一兒患傷食吐瀉,理宜斷乳谷,投以消導。乃竟以寒涼雜進乳食,以致身熱、腹熱,愈治愈劇。仍以消食定吐為主。

陳皮,厚朴,山藥,青防風,廣薷香,麥芽,法夏

服二劑後,吐減熱除。但面部腫滿。投以參苓白朮散而安。

(案11)一兒,因乳食傷,久瀉不止,自汗,睡臥不安,神思困倦,將成慢驚。急當補脾寬氣,以待胃氣之復。

陳皮,山楂肉,麥芽,香附,建澤瀉,茯苓,焦白朮,芍藥,肉果

服後,泄瀉稍減,因脾氣困頓,必須大理脾氣,方可無虞。

人參,白朮,陳皮,建澤瀉,車前子,茯苓

(案12)一兒,四歲。瀉久,日十餘行,間發潮熱,唇紅作渴,面瘦,腹如鼓,喜其善飯。丹溪云:「善食而瘦者,胃有伏火也。」若竟投參、朮、訶、果,必致不救,當先用消食破積藥,次投平胃散加茯苓。

川連,楂肉,建神麯,焦麥芽

兩劑而瀉減,後以五疳丸調理而愈。此係實證似虛,不可防其「慢驚」而投以溫補。

(案13)一兒,因濕熱下流,故四肢作痛,今又腹痛而瀉。

陳皮,山楂肉,厚朴,芍藥,細青皮,木通,建澤瀉,檳榔

(案14)一兒,兩日前水瀉,至第三日身發壯熱,面赤唇紅,防驚。

柴胡,乾葛,青防風,荊芥,新會皮,前胡,蘇子,山楂肉,木通

(案15)一兒,久患骨蒸潮熱,左脈無力,右脈弱而細小,泄瀉,身疼,手足麻木,消瘦,面色無神,睡則盜汗,遇食則脹。此氣血損傷,脾氣敗壞,漸成勞瘵。過用清涼恐損脾氣,宜實脾啟胃。

白朮,茯苓,新會皮,廣藿香,香附,黃連,山藥,甘草

服後諸症俱減,惟飲食仍脹,而噁心內熱更甚。此虛火炎上,脾陰困頓而不能宣降耳。

白朮,陳皮,白茯苓,川黃連,桔梗,秦艽,山藥,地骨皮,廣藿香生薑

(案16)一兒,水瀉不止,手足冷,作瀉。此暴瀉損陰,防變慢驚,因尚有熱伏於內,故未可驟用止瀉之劑。

辰砂六一散,茯苓,豬苓,焦白朮,建澤瀉,川連,防風,木通

(案17)一兒,不節生冷,脾土有傷,瀉下如木樨色,日或一次,或二次,此係食積釀瀉。以久瀉之後,雖宜大補,然積滯未盡,不可驟用人參,宜消補兼施。

白朮,茯苓,建澤瀉,芍藥,淮山藥,厚朴,陳皮,粉甘草

服後積滯稍減,去厚朴、芍藥,加防風、車前、生薑。又隔一日,積已盡,即加人參,三劑而愈。

(案18)一兒,乳食過多,久瀉不止,自汗神倦。慮其變成慢驚,宜扶脾為主。

白朮,陳皮,香附,白芍藥,山楂肉,肉果,澤瀉

服後瀉雖少減,然元氣虛甚。宜異功散加味治之。

人參,白朮,雲茯苓,淮山藥,甘草,肉果,澤瀉,杜車前

(案19)一兒腹不痛,水瀉不已,神思困倦,飲食不進,《經》云:水泄而腹不痛者是濕。此因坐臥濕處,恣飲水漿,以致濕傷脾土。宜燥濕健脾,平胃散加味治之。

茅朮,厚朴,新會皮,山楂肉,甘草,木通,肉果

(案20)一兒,泄瀉,微有積,身熱、腹痛。乃傷食而復感風邪所致。宜兼治之。

柴胡,防風,山楂肉,麥芽,紫厚朴,豬苓,澤瀉,杜車前

服後熱退,去防風、柴胡。又積盡除,減厚朴,加參、朮、茯苓、山藥、肉果,四劑而安。

(案21)一兒,水瀉作渴,此因冷熱相摶,脾胃不和,致陰陽不分。四苓散加味治之。

白朮,茯苓,豬苓,建澤瀉,川黃連,木通,防風

(案22)一兒,素啖生冷,寒氣隔於腸胃,遂洞泄不止,六脈沉微。法當溫補而兼利水止瀉之劑。

陳皮,茯苓,山藥,杜車前,建澤瀉,煨姜,肉果,白朮,炙甘草

(案23)一兒,秋初暴瀉,面紅口渴。此傷暑而兼食積也。香薷飲加減治之而安。

香薷,厚朴,川黃連,新會皮,麥芽,甘草

(案24)一兒,瀉後面白無神,頭不能仰舉,身熱、作嘔。因瀉久而元氣虛憊所致。當專補脾胃,理中湯加減主之。

人參,茯苓,炙甘草,煨姜,淮山藥,藿香

(案25)一兒,身微熱,印堂青紅相雜,夜臥不安,泄瀉。

防風,芍藥,川黃連,雲茯苓,木通,澤瀉,甘草

(案26)一兒,久瀉不止,腸鳴,小水不利,飲食少進,右脈按之無力,左關弦長而數。此肝木乘脾,氣陷於至陰之所,有克賊而無發生之意。理宜和中、溫胃、回陽,佐以分利水道,使脾能健運,再商後法。

人參,白朮,茯苓,淮山藥,炙甘草,澤瀉,乾薑,升麻,甜肉桂

(案27)一兒,久瀉之後,四肢虛腫,肚腹作脹。此土虛而不能制水故也。當補中、行濕、利水,兼理乳積,養其正氣。脾實則腫脹自愈,若投峻厲之品,多致不起。

人參,白朮,茯苓,新會皮,法半夏,山楂肉,厚朴,木通,澤瀉,大腹皮

(案28)一兒,瀉後腹脹足腫,《經》曰:脾主行氣於三陰,脾傷則三陰之氣不行,故驟然腫脹。宜利水為主。

陳皮,厚朴,澤瀉,杜車前,大腹皮,茯苓,蘇子

服二劑,諸症少減,再服實脾補元之劑而愈。

附:啟脾止瀉丸(凡久瀉不止可服此方)

白朮,茯苓,山藥,訶子肉,煨肉果,扁豆,木香,龍骨赤石脂

為末白湯調服二錢

(案29)一兒,面赤少神,瘦弱,不時泄瀉,咳有微痰。乃脾胃虛而不能生金。宜戒生冷,避風寒,投以六君子湯加味治之。

人參,白朮,白茯苓,法半夏,會皮,山藥,澤瀉,炙甘草

服後泄瀉未除,此脾胃真元下陷也。加乾薑以溫之,柴胡以升之。

服後去柴胡,加升麻、肉果,四劑而愈。

(案30)一兒,飲食不易消化,胸膈脹,便泄,身熱。此由飲食不節,損傷脾陰所致,《經》曰:「濁氣在上則生䐜脹,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治宜升其清而降其濁而症自愈矣。

陳皮,楂肉,建神麯,紫厚朴,車前,澤瀉,枳殼,青防風,軟柴胡

服二劑,諸症減半,進健脾利水之劑而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