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醫驗》~ 卷上 (7)

回本書目錄

卷上 (7)

1. 吐瀉

(案1)一兒,數歲。始因食積,一醫昧於「衰其半而止」之句,峻用苦寒消導,遂洞泄不止,繼增嘔吐。余謂:「吐瀉乃脾胃兩傷,舍溫補別無他法。」以六君子湯投數劑而安。

(案2)一兒,吐瀉不止,面白無神。宜健脾養胃為主。

白朮陳皮茯苓,紫厚朴廣藿香,楂肉,甘草

(案3)一兒,吐瀉不愈,唇紅煩渴,目慢神昏。投以實脾定吐之劑。

防風,白朮,茯苓,白芍藥,枇杷葉藿香車前澤瀉

服二劑而吐瀉止。又服參苓白朮散,兩許而愈。

(案4)一兒,吐瀉交作,身與腹俱熱,醫不知戒乳,反進寒涼,冀其除熱,愈治愈劇,余以消食止吐投之。

新會皮,法半夏,厚朴,楂肉,藿香,青防風,焦麥芽

(案5)一兒,先傷於食,復感暑邪,吐瀉。

黃連香薷,厚朴,山楂肉,細木通,澤瀉

(案6)一兒,吐瀉腹實,醫用寬氣消食之藥,愈加脹滿,手足逆冷,氣粗作渴,不能睡臥。此土衰而水來侮之。以四君子湯加陳皮、厚朴、車前、炮姜,二劑而安。

(案7)一兒,吐瀉腹實。此係食積傷脾。余先令節乳,投以消導。

楂肉,麥芽,建神麯,紫厚朴,澤瀉,黃連,芍藥,新會皮

(案8)一兒,久瘧之後,失於調理,脾胃虧損已極,吐瀉交作,身熱不乳,危症蜂起。宜溫補而佐以防搐之劑。

人參,白朮,茯苓,熟附子,煨肉果,鉤藤,法夏,甘草,廣橘紅,加煨姜大棗

(案9)一兒,患吐,繼增水瀉,面㿠白,目睛露,吁氣昏睡,手足厥冷。真陽消耗之候也。速宜溫補。

人參,白朮,茯苓,淮山藥,煨肉果,木通,建澤,瀉木香,甘草

2. 痢疾

(案1)一兒,七八歲。初起外感出汗,繼而瀉下如西瓜汁,腹痛身熱,飲食不進。此痢兼外感也。因其腹痛,先用白芍一兩煎湯,時時服之,隨後進:

枳殼陳皮檳榔山楂肉,焦麥芽厚朴豬苓澤瀉細木通,川黃連,芍藥,前胡柴胡石蓮

服後,腹痛愈甚,前方加延胡、木香黃芩

又:身熱稍減,前方去柴胡,加藿香。間進辰砂六一散、燈草湯調服。去延胡。

又:腹痛下利少減。但飲食未進,夜多冷汗。前方去枳實、前胡。

又:痢減,食進。服茯苓山藥、木香、木通、黃連、車前、檳榔、甘草、燈心

又:山藥、茯苓、人參、陳皮、甘草、楂肉、煨姜。

(案2)一兒,下血不止,腹不痛。《內經》所謂「結陰」之症,實非痢也。此係飲食過度,損傷脾陰,陰氣內結,不能外行,滲入大腸故也。

陳皮,白朮,茯苓,山楂肉,紫厚朴,生地,歸身,白芍,地榆炭,粉甘草

(案3)一兒,久利不止,腹不痛。

煨肉果,煨訶子,煅龍骨,木香,炮姜

為末參湯下。

腹痛者非所宜也。以藥性太澀,恐滯其氣而反增他病耳。

(案4)一兒,患血利,自夏至冬未愈。始因濕熱,繼多感冒。血利者,風邪傷肝血也。法當補虛養血,虛回而利自止。

生地,當歸,白芍,地榆炭,炒阿膠,人參,防風,肉果,軟柴胡,廣木香,陳皮

(案5)一兒,久利,元氣大虛,腸胃不能禁固。曾服參、術輩,佐以固澀之藥,終不能效。診脈虛浮,四肢倦怠,鼻煤目坎,危險何疑?急用理中湯,仍佐以固澀之劑。幸高明裁之。

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炮乾薑,白芍,木香,烏梅,訶子肉,罌粟殼

(案6)一兒,久利腹痛。此熱鬱大腸,血虛作痛也。服歸、芍、香、連,痛勢稍減,幸六脈和平,可無他慮。擬和血理氣法。俟腹痛全愈,然後議補。

當歸,白芍,地榆炭,木通,雲茯苓,厚朴,甘草,山楂肉

(案7)一兒,久患食積下利,身有微熱。此脾氣虛損而邪易湊也。《經》云:「風邪入胃,則下利膿黏。」

乾葛,防風,前胡,焦白朮,白茯苓,黃連,澤瀉,甘草

(案8)一兒,下利紅白,腹不甚痛,只不作渴而小便赤澀。因平時喜弄冷水,濕傷脾故也。

蒼朮,厚朴,陳皮,白芍藥,川黃連,木通,澤瀉,車前,粉甘草

(案9)一兒,歲許。身熱腹痛,下利紅白相兼,裡急後重,弩力則如搐,小便不利,驚風將至之兆。

枳殼,檳榔,厚朴,川黃連,鉤藤鉤,陳皮,山楂,芍藥,細木通

服後稍減,去檳榔、枳殼、厚朴,加人參。是晚連去數次,或清瀉,或兼積。次早視之,手足搐掣,身熱汗出。此脾虛生風,已成慢驚之候,急進獨參湯。恐未能達,續進牛黃一分、人參八分、煨姜一片,徐徐服之。俟胃氣平復,方可無虞。

(案10)一兒,先患水瀉,繼增血利,裡急後重,飲食不思,更兼身熱。此脾傳腎,難愈之症。故以養陰和氣,清熱開胃之劑投之。

陳皮,厚朴,茯苓,白芍藥,川黃連,藿香,木通,澤瀉,杜車前

(案11)一兒,患赤白利二十餘日,腹痛身微熱,作嘔脫肛,更兼浮腫。種種見症,皆是脾陰不足之候。《經》曰:「胃虛則嘔」,又曰:「虛則肛門脫出。」法當議補,所謂「虛回而利自止」矣。

人參,茯苓,川黃連,白芍藥,厚朴,陳皮,藿香,廣木香,烏梅肉,甘草

(案12)一兒,患水瀉,失於調治。至八月初,下利無度,赤白相兼,身熱,裡急後重。雖久利之後,脾氣大損,以積滯未盡,未可驟補,豈堪止澀乎!宜行血調氣,佐以升提。

陳皮,川黃連,白茯苓,柴胡,地榆,山楂,當歸身,廣木香,生地,白芍,升麻,粉甘草

(案13)一兒,久利,腹痛,有血兼黃色。

楂肉,麥芽,厚朴,江枳殼,白芍藥,地榆,川連,澤瀉,細木通

(案14)一兒,久利,脾胃已虛而又為飲食所傷。以致胸腹作脹,身發潮熱。一友欲施補法,養正除邪,雖屬正論,但胸膈未寬,先宜消導。

香附,厚朴,陳皮,萊菔子,焦白朮,茯苓,檳榔,青皮,軟柴胡,粉乾葛

(案15)一兒,患利,又外感風邪,憎寒發熱。宜和解。

柴胡,乾葛,山楂肉,新會皮,黃芩

附:治一切危利,無論新久,裡急後重,脫肛噤口,屢試屢效,宜敬珍之。

陳皮(一錢),楂肉(一錢二分),麥芽(一兩),川黃連(一錢),白茯苓(一錢二分),澤瀉(一錢二分),車前(一錢二分,包,打),地榆(一錢,血利可加),炙甘草(三分)

水二鍾,加炒黃米一撮、煨姜二片、大棗一枚、熟砂仁末八分、燈心三十根,煎六分,不拘時服。

又,初利方:

大黃(一兩),檳榔(一兩),木香(五錢)

蜜丸。

又,久利方:

人參,茯苓,陳皮,芍藥,甘草

又,向東南椿根皮,去粗皮,曬,為末,神麯漿丸,名固腸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