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症匯

《奇症匯》,這部由清代醫家沈源所輯的醫案著作,成書於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共分八卷,是一部系統性蒐集並探討疑難怪疾的珍貴文獻。不同於許多只記錄常見病證的醫案集,《奇症匯》劍走偏鋒,將目光聚焦於那些病程詭異、症狀奇特、診治棘手的「奇症」,不僅體現了古人對醫學未知領域的探索精神,也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臨床記錄和辨證思維範例。

《奇症匯》的編纂,反映了清代醫學在繼承前代學術的基礎上,對於臨床實踐經驗的高度重視。在序言中,編者沈源自謙地表示,醫之為業,代有名家,而他認為「托諸空言,不如載之臨症之深切著明」,點明瞭此書以醫案為主體的編纂宗旨。他耗費「窮年矻矻」之力,廣泛蒐羅醫書、筆記乃至小說中有關奇症的記載,力求「蒐羅奇症而以常理釋之」,旨在為面臨棘手病例的醫者提供借鑒與啟示,使其能「瞭然若指諸掌」,達到「枕中之秘,何如肘後之方」的實用價值。這也體現了當時醫家對臨床經驗的重視已滲透到對非典型病例的關注。

本書在結構上採取了按部位分類的方式,從頭部開始,依次記述目、耳、鼻等人體各部位的奇特病案。這種編排方式清晰條理,便於讀者查找特定部位的相關病症。全書收錄了四百餘則醫案,每一則都記錄了病症的具體表現,部分案例還包含了診斷、治療方法及療效。更為重要的是,沈源在這些案例後或穿插「源按」,或在敘述中融入個人見解,對病案進行分析、闡發心得體會。這些按語是理解沈源醫學思想的核心所在,也是他對前人記載進行篩選、補充和提升的體現。

書名中的「奇症」,涵蓋了多種類型。從提供的部分內容可見,有些是病理機制較為複雜、難以單純歸於某經某臟的病證,例如頭痛、頭暈、腹痛等常見症狀,但在書中收錄的可能是其表現異常、遷延不癒或伴有特殊症狀的類型。例如頭部一則「頭痛以數歲不已」的案例,引述《黃帝奇病論》解釋為「厥逆」,源於大寒內至骨髓,影響腦髓。又如「目晴忽垂出至鼻」的案例,沈源按語解釋為「風熱客於厥陰肝木」,導致目系不縱,並引發便血。這些案例及其按語,展示了沈源及其引述的醫家如何嘗試運用中醫理論來解釋這些非典型表現。

書中也包含了許多更為罕見、甚至帶有傳奇色彩的病案,這正是《奇症匯》獨特而引人注目的地方。例如頭部「頂上生瘡五色,如櫻桃狀,破則自頂分裂連皮剝脫至足,名曰肉人」的案例,以及「患鳥鵲生於頭上或臂上,內作鳥鵲之聲」的案例。對於「肉人」案,沈源試圖用經絡(足太陽、足陽明)和病理(風毒、氣血不貫、肌肉燥裂)來解釋,並分析牛乳的潤胃解毒作用。對於「鳥鵲」案,他更是引述《素問》五方、五臟、五蟲的理論,將此異物歸類於「蟲裸」,認為應「應中央濕土為病,病生於脾」。這些分析體現了古人試圖用當時的宇宙觀和醫學理論來解釋一切生命現象,即使是看似匪夷所思的症狀。

此外,書中還有一些從非醫學文獻(如筆記、小說)中蒐集而來的案例,例如《稽神錄》中「額角患瘤醫為剖之得一黑石棋子」以及「足脛生瘤者因狾犬所齧而愈得針百餘枚」的記載。這些案例往往帶有更強烈的傳奇或民間故事色彩,如書籍介紹所言,「雜有一小部分傳奇或病案,須予分析對待」。它們可能記錄了古代對某些疾病的非理性認識,或是文獻傳抄中的演繹與誇大。對於現代讀者而言,這些內容需要以批判性的眼光來審視,理解它們是特定歷史文化背景下的產物,而非完全等同於嚴謹的臨床事實。

儘管包含一些帶有傳奇色彩的案例,但《奇症匯》的主體內容仍是具有醫學價值的醫案記錄。沈源的按語,無論是分析病因病機、闡述治療思路,還是評價藥物應用,都展現了他作為一位清代醫家的臨床經驗和理論功底。他嘗試將這些 seemingly "odd" conditions納入中醫辨證論治的框架,豐富了傳統中醫對疑難雜症的認識和處理方法。例如,對於不同原因引起的頭痛、頭暈、腹痛、腹瀉等,他都給出了相應的辨證分型(如風寒、肝陽、痰濕、氣血不足、飲食內傷、濕熱蘊結等)及治療原則(如解表散寒、平肝潛陽、化痰散結、健脾和胃、清熱利濕、補益氣血等),這些都是中醫臨床的常用思路。

《奇症匯》的價值體現在多個方面。首先,它是一部豐富的醫案資料庫,保存了大量古代醫家處理疑難怪疾的經驗和智慧,為後世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素材。其次,它反映了清代醫學對非典型病例的關注以及將其納入傳統理論體系的努力,為研究中國醫學史和疾病史提供了視角。再次,沈源的按語具有學術研究價值,可以幫助了解清代醫家的辨證思路和臨證習慣。最後,對於當代中醫臨床醫生而言,雖然部分案例可能過於奇特,但書中討論的許多病理機制和治療方法,對於理解複雜疾病和拓展辨證思路仍有啟發意義。例如,書中多處將怪異症狀歸結於「痰」或「肝膽經有痰」,提示了痰邪在中醫病機中的廣泛性及與奇特病症的關聯,這對臨床辨證具有指導意義。

當然,《奇症匯》的閱讀也需要具備一定的辨識能力。由於資料來源複雜,書中內容良莠不齊,讀者需要區分其中哪些是經過驗證的臨床經驗,哪些是基於當時認知水平的推測,哪些又可能僅僅是傳說或記錄失真。特別是那些涉及超自然現象或現代醫學難以解釋的案例,應更多地從文化史或醫學史的角度來理解,而非視為嚴格的醫學事實。

總而言之,《奇症匯》是一部充滿特色、具有重要文獻價值和一定臨床參考意義的中醫著作。它彙集了清代以前流傳的諸多關於疑難怪疾的醫案和傳聞,展現了古人面對疾病時的探索精神與思考方式。沈源的編纂與闡釋工作,為這部書注入了學術生命。通過閱讀《奇症匯》,我們不僅能 glimpse 古代豐富多彩的醫案世界,更能體會到傳統中醫在認識和處理複雜病證方面的獨特視角與智慧,即使其中雜糅著一些需要審慎對待的內容。這部書無疑是研究中國醫學史、醫案學以及古人疾病觀念的一扇重要窗口。


卷之一 (1)

卷之一 (2)

卷之一 (3)

卷之一 (4)

卷之一 (5)

卷之一 (6)

卷之一 (7)

卷之一 (8)

卷之一 (9)

卷之一 (10)

卷之一 (11)

卷之二 (1)

卷之二 (2)

卷之二 (3)

卷之二 (4)

卷之二 (5)

卷之二 (6)

卷之二 (7)

卷之二 (8)

卷之二 (9)

卷之二 (10)

卷之三 (1)

卷之三 (2)

卷之三 (3)

卷之三 (4)

卷之三 (5)

卷之三 (6)

卷之三 (7)

卷之三 (8)

卷之三 (9)

卷之三 (10)

卷之四 (1)

卷之四 (2)

卷之四 (3)

卷之四 (4)

卷之四 (5)

卷之四 (6)

卷之四 (7)

卷之四 (8)

卷之四 (9)

卷之四 (10)

卷之四 (11)

卷之五 (1)

卷之五 (2)

卷之五 (3)

卷之五 (4)

卷之五 (5)

卷之五 (6)

卷之五 (7)

卷之五 (8)

卷之五 (9)

卷之六 (1)

卷之六 (2)

卷之六 (3)

卷之六 (4)

卷之六 (5)

卷之六 (6)

卷之六 (7)

卷之六 (8)

卷之六 (9)

卷之六 (10)

卷之七 (1)

卷之七 (2)

卷之七 (3)

卷之七 (4)

卷之七 (5)

卷之七 (6)

卷之七 (7)

卷之七 (8)

卷之七 (9)

卷之七 (10)

卷之七 (11)

卷之八 (1)

卷之八 (2)

卷之八 (3)

卷之八 (4)

卷之八 (5)

卷之八 (6)

卷之八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