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源

《奇症匯》~ 卷之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3)

1.

時用檳榔、黃連二味,即為散敷之。明日乃以干艾作湯,投白礬二三錢,先洗瘡口,然後敷藥。蓋人血氣冷必假艾力以佐陽,而艾亦能殺蟲也。如是者再,即生肌,不逾月愈。醫曰:瘡一月不消,則有蟲,蟲能蠕動,氣血亦隨之,故瘡不可遽合,合則結毒,實蟲所為。

一人別處無汗,獨心孔一片有汗,思慮多則汗亦多,病在用心,名曰心汗。宜養心血,以艾煎湯調茯神末治之。

化聖通治湯

銀花,蒲公英(各一兩),花粉,白芥子(各五錢),附子,木通(各一錢),柴胡(二錢),白芍,梔子,茯苓(各三錢)

水煎。

百合丹

大黃(煨),天冬,杏仁,百合,桑皮,甜葶藶,軟石膏

上為末,煉蜜為丸,梧子大。每服五丸白湯下,臨睡服。

枳殼防風丸

枳殼,防風,獨活,前胡,麻黃,當歸,大黃(煨,各一錢)

麵糊丸黍米大,米飲下。

東垣痞氣丸

黃連(八錢),厚朴(五錢),吳茱萸(三錢),白朮(土炒),黃芩(二錢),茵陳(酒炒),乾薑(炮),砂仁,人參,茯苓,澤瀉(各一錢),川烏(炮),川椒(各五錢),肉桂,巴豆霜(各四錢)

蜜丸燈草湯下。

三聖散

甜瓜蒂,防風,藜蘆

為末,熟水調下。

白朮調中湯

白朮,橘皮,茯苓,澤瀉(各一錢),砂仁,官桂,藿香,炮姜(各五分),甘草(一兩)

白湯入蜜少許,調服二錢。

五苓散

豬苓,茯苓,桂,澤瀉,白朮

為末,每服三錢。

紫蘇散

蘇葉(一錢),當歸(七分),川芎,芍藥,人參,陳皮,大腹皮(各五分),甘草(二分)

薑棗煎。

補中益氣湯(見項門)

二陳湯(見目門)

四物湯(見頭門)

白話文:

[胸]

用檳榔和黃連研成粉末外敷,隔天用艾草煎水,加入白礬(約2-3錢),先清洗患處,再敷藥。因為人體血氣虛寒,需要艾草的溫陽作用來輔助,而艾草也能殺蟲。如此治療兩次,傷口就會長出新肉,不超過一個月就能痊癒。醫生說:如果瘡瘍一個月還不消,就可能有蟲,蟲會蠕動,氣血也會跟著受影響,所以不能急著讓瘡瘍癒合,否則會導致毒素積聚,這都是蟲引起的。

有些人身上其他部位不出汗,唯獨胸口部位出汗,而且思慮越多汗就越多,這是由於心神受損導致的,稱為心汗。應該養護心血,用艾草煎水調和茯神粉末治療。

化聖通治湯:銀花、蒲公英各一兩,花粉、白芥子各五錢,附子、木通各一錢,柴胡二錢,白芍、梔子、茯苓各三錢,水煎服。

百合丹:大黃(煨)、天冬、杏仁、百合、桑皮、甜葶藶、軟石膏,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丸,用白開水送服,睡前服用。

枳殼防風丸:枳殼、防風、獨活、前胡、麻黃、當歸、大黃(煨)各一錢,做成黍米大小的麵糊丸,用米湯送服。

東垣痞氣丸:黃連八錢,厚朴五錢,吳茱萸三錢,白朮(土炒),黃芩二錢,茵陳(酒炒),乾薑(炮),砂仁,人參,茯苓,澤瀉各一錢,川烏(炮),川椒各五錢,肉桂,巴豆霜各四錢,蜜丸,用燈草湯送服。

三聖散:甜瓜蒂、防風、藜蘆,研磨成粉末,用熟水調服。

白朮調中湯:白朮、橘皮、茯苓、澤瀉各一錢,砂仁、官桂、藿香、炮姜各五分,甘草一兩,用白開水加少許蜂蜜調服,每次二錢。

五苓散:豬苓、茯苓、桂枝、澤瀉、白朮,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

紫蘇散:蘇葉一錢,當歸七分,川芎、芍藥、人參、陳皮、大腹皮各五分,甘草二分,用生薑、紅棗煎服。

補中益氣湯(見項門)

二陳湯(見目門)

四物湯(見頭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