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源

《奇症匯》~ 卷之二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7)

1.

夏子益《奇疾方》云:有人忽鼻中出毛,晝夜可長二三寸,漸漸粗圓如繩,痛不可忍,摘去復生,此因食豬羊血過多所致,用生乳香、硇砂各一兩為末,飯丸梧子大,每服空心臨臥各服十丸,開水送下,服儘自落。

《奇病方》云:人有鼻中生紅線一條,長三尺許,少動則痛,此飲酒過多而然。方用硼砂一分,冰片一分,研為末,以人乳調之,點紅線中間自愈。

又云:有人患鼻大如拳,疼痛欲死,此乃肺經之火,熱壅於鼻而不得泄。法當清其肺邪,去其鼻間之火,服解壅湯數劑自消。此方全在群入肺經以去其邪,故治隨愈。此奇病而以常法治之者也。

《酉陽雜俎》云:永貞年,有東市富翁王布知之女,年十四五,患鼻孔各隨息肉,如皂莢子。其根細如麻絲,長寸許,觸之痛入心髓。其父破錢數百萬,治之不瘥。忽一日,有梵僧乞食,因問布知君,女有異疾,吾能治之。布喜即就治,僧隨取白色藥吹鼻孔,少頃摘去之,出黃水,都無所苦,賞之百金不受而去。

〔源按〕息肉由胃中食積,熱痰流注,古方俱用硼砂、白礬消,此二味色俱白,前案所吹之藥白色者,或即此也。

《集異記》云:狄梁公性好醫藥,尤妙針術。顯慶中,應制入關,路旁大榜云:能療此兒,酬絹千匹。有富室兒,鼻端贅如拳石,綴鼻根蒂如筋,痛楚危急。公即腦後下針,疣贅應手而落,其父母備干絹奉焉,公不顧而去。

《聖惠方》云:有小兒患腦疳,鼻癢不止,毛髮作穗,身體黃瘦,用鯽魚膽滴鼻中,數日取效。

《醫學正傳》云:有人患腦崩流汁,鼻中時流臭黃水,兼痛。名控腦砂,有蟲食腦中故也,用絲瓜藤近根三五尺,燒存性,每服一錢,溫酒下,以愈為度。

許學士治檢正患鼻額間痛,或麻痹不仁,如是數年,忽一日,連唇口頰車髮際皆痛,不能言語,飲食皆妨。許作足陽明經受風毒,傳入經絡,血凝滯而不行,故有此症,或以排風小續命、透髓丹之類與之,皆不效。制犀角升麻湯贈之,數日愈。夫足陽明胃也,經云:腸胃為市。

又云:陽明多血多氣,胃之中腥膻五味無所不納,如市廛無所不有也。以其熟腐飲食之毒聚於胃,此方以犀角為主,解飲食之毒也。陽明經脈環唇,挾舌起於鼻,合額中,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髮際,至頭顱。今所患皆一經絡也。故以升麻佐之,余藥滌除風熱,升麻、黃芩專入胃經,稍通者自能曉。

史載之治朱思古,眉州人,年三十歲,得疾不能食,聞葷腥即嘔,惟用大鐺,旋煮湯沃,淡飯食之,醫莫能治。史曰:俗皆不讀醫經,而妄欲療人之疾,可嘆也。君之疾,正在《素問》經中,名曰食掛。凡人之肺六葉,舒張而蓋。下覆於脾,子母氣和,則進飲食。一或有疾,則肺不能舒,脾之氣敝,故不嗜食。

白話文:

古代醫書記載了一些奇特的鼻部疾病及其治療方法。有些病例是因飲食不節造成,例如有人鼻中長出毛髮,晝夜可長數寸,粗如繩索,疼痛難忍,拔除後又會再生,這是因為食用過多豬羊血所致,可用生乳香、硇砂製成藥丸服用,直至毛髮自行脫落。也有人鼻中生出紅線,長達三尺,輕微觸碰就疼痛,這是因為飲酒過度引起,可用硼砂和冰片研末,用人乳調和後點在紅線上即可痊癒。還有人鼻腫如拳,疼痛劇烈,這是肺經火熱壅塞於鼻所致,需服用清肺瀉火的藥物治療。

另有記載,有人鼻孔長出息肉,狀如皂莢子,根部細如麻絲,觸碰即痛,經多方治療無效,後被一位僧人用白色藥粉吹入鼻孔,片刻後息肉脫落,黃水流出,病症痊癒。據推測,此白色藥粉可能是由硼砂和白礬等藥物組成。

也有人鼻端長出贅瘤,如拳石般大小,疼痛劇烈,經針灸治療後贅瘤脫落。

還有一些小兒鼻部疾病,例如鼻癢不止,毛髮成束,身體消瘦,可用鯽魚膽滴鼻治療。又如腦崩流汁,鼻中流出臭黃水並伴有疼痛,可用燒過的絲瓜藤根治療。

此外,記載了治療鼻額間疼痛、麻痺的病例,經診斷為足陽明經受風毒,血凝滯不通,需服用犀角升麻湯等藥物治療。文中也解釋了足陽明經的循行路線及其與疾病的關係,並說明該方劑以犀角解毒,升麻疏通經絡的機理。

最後,記載了一位三十歲男子因患“食掛”症,不能進食,聞到葷腥就嘔吐,經醫生診斷,此病是因肺脾氣虛所致,需調理肺脾之氣才能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