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症匯》~ 卷之四 (9)
卷之四 (9)
1. 心神
喻嘉言治熊仲紓之子,髫齡患一症,飲食如常,但脈細神呆,氣奪色夭。仲紓曰:此病何也?喻曰:病名淹牒。《左傳》所謂近女室晦,即是此病。彼因近女,又遭室晦,又不可為,令郎受室晦之邪,而未近女,是可為也。即以羚羊角、犀角、龍齒、虎骨、牡蠣、鹿角霜、人參、黃耆等藥合末,令以羊肉半斤,煎濃汁調末,少加牛黃丸,服旬日而安。
〔源按〕《左傳》晉侯求醫於秦,秦伯使醫和視之曰:疾不可為也,是謂近女室,疾如蠱。公曰:女不可近乎?對曰:天有六氣降生五味,發為五色,徵為五聲,淫生六疾。六氣者,陰陽風雨晦明也。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女陽物而晦時淫,則生內熱,惑蠱之疾。今君不節不時,能無及此乎?
龔子才治一男子,忽低頭往暗處藏身,不言亦不答,以飲食俱揹人竊食,人見之則食不下。諸人以為中邪,用三牲祭之,其物經宿,乃妻食之亦如是,諸醫莫識。龔云:必中鼠涎。蓋鼠涎有大毒,用吳茱萸塞貓口,以貓涎自出,將涎水令夫婦服之悉愈。
康熙年間,予里地藏庵有一僧,名鶴松。忽一日藏身暗處,若見人或聞人語,即驚避。每進飲食,必置之外室,窺視無人,然後出食之,如是數年。適有方士視之曰:病名鼠魂。鼠竊食為貓所逼,因驚失其魂於食物間,食之乃得是症。治以安神藥,外加貓涎和服而愈。〔源按〕此症即中鼠涎,云鼠魂者,士好名故耳。
有一人痞塞,不飲食,心中常有所歉。愛處暗地,或倚門後,見人即避,似失志狀。此為卑惵之病,以血不足故爾,人參養榮湯主之。
學士盧抱經為侍讀時,每寤心必驚惕,醫用安神補血之劑,數年不效。時值乾隆戊寅,予至燕京,與公同寓。初寓之日,公即問予曰:此症何故使然?予視其脈,獨左關弦數。予曰:《內經》云:臥而驚者屬肝,臥則血歸於肝,今血不靜,血不歸肝,故驚悸於臥也。《三因》用羌活勝濕湯,加柴胡,治臥而多驚悸,多魘溲者,為風寒在少陽厥陰也,非風藥行經不可。今切肝脈弦數,此風熱內侵肝臟,正經所謂血不靜,血不歸肝故也。
當用加味逍遙散,涼血舒肝,更加防風以祛其風,使風散熱解,血自歸經矣。公從之,服數劑而愈。
大生脈湯
人參,麥冬,五味子,天冬,黃柏,川歸,牛膝,紅花,枸杞,生地
水煎服,有汁加黃耆。
平胃散
蒼朮(泔水浸,二錢),厚朴,陳皮,甘草(炙,各一錢)
薑棗煎。
桃仁散
桃仁,大黃,朴硝(各一兩),虻蟲(半兩,炒黑)
四味為末,先以醇醋二升半,銀石器內慢火煎,取一升五合,下大黃、桃仁、虻蟲等藥,不住手攪,良久出,丸如梧子大。前一日不晚食,五更初溫酒吞下五丸。
白話文:
心神
喻嘉言治療熊仲紓的兒子,年紀很小就患了一種病,飲食正常,但脈搏細弱,精神呆滯,面色蒼白,像是要夭折。熊仲紓問:「這是什麼病?」喻嘉言說:「這病叫做淹牒。《左傳》裡說的‘近女室晦’,就是這種病。孩子因為靠近婦女,又遭遇晦暗之氣,又不能行房事,所以受到晦暗之邪的侵害,而沒有靠近婦女,是可以避免的。」於是用羚羊角、犀角、龍齒、虎骨、牡蠣、鹿角霜、人參、黃耆等藥材磨成粉末,用半斤羊肉煎成濃汁調藥末,再加少許牛黃丸,服用十天就痊癒了。
龔子才治療一個男子,突然低頭躲到陰暗處,不說話也不回答,飲食都偷偷摸摸地背著人吃,一有人看見他就吃不下。大家都以為他中邪了,用三牲祭祀,祭祀的物品放了一夜,他的妻子吃了也一樣。許多醫生都不認識這種病。龔子才說:「一定是中了老鼠的唾液。因為老鼠唾液有劇毒。」於是用吳茱萸塞到貓嘴裡,用貓的唾液讓夫婦二人服用,就都治好了。
康熙年間,我家鄉藏庵裡有一個和尚,名叫鶴松。有一天突然躲到陰暗處,如果看見人或聽到人說話,就驚慌躲避。每次吃飯,都必須把食物放在外屋,偷偷觀察沒人才出來吃,這樣持續了好幾年。恰好有一個方士給他診治,說這種病叫做「鼠魂」。老鼠偷吃東西被貓追趕,驚嚇丟失了魂魄在食物裡,吃了那些食物就會得這種病。治療方法是用安神藥,再加入貓唾液一起服用就好了。(原文記載:此症即中鼠涎,云鼠魂者,士好名故耳。 這病就是中了老鼠唾液,說什麼鼠魂,只是方士好名聲罷了。)
有一個人胸腹痞塞,不吃東西,心裡總是覺得不安。喜歡待在陰暗的地方,或者倚靠在門後,看見人就躲避,像是失魂落魄的樣子。這是卑惵之病,是因為血不足造成的,用人參養榮湯治療。
學士盧抱經在擔任侍讀時,每晚睡覺都會驚醒,醫生用安神補血的藥方,服用了好幾年都沒效。乾隆戊寅年,我到北京,與他同住。第一天住在一起,他就問我:「這個病為什麼會這樣?」我診了他的脈搏,發現只有左關脈弦數有力。我說:「《內經》說:睡覺驚醒屬肝,睡覺時血液歸於肝臟,現在血液不靜,血液不歸肝臟,所以睡覺時驚悸。」《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用羌活勝濕湯,加上柴胡,治療睡覺時經常驚悸,經常說夢話、尿床的人,是因為風寒侵犯少陽厥陰經,不用祛風的藥物行經治療不行。現在診脈是肝脈弦數有力,這是風熱內侵肝臟,正符合經書上說的血液不靜,血液不歸肝臟的道理。
應該用加味逍遙散,涼血舒肝,再加防風祛風,讓風散熱解,血液自然就歸經了。他聽從我的建議,服用了幾劑藥就痊癒了。
大生脈湯:人參、麥冬、五味子、天冬、黃柏、川芎、牛膝、紅花、枸杞、生地。水煎服,湯汁加黃耆。
平胃散:蒼朮(用淘米水浸泡,二錢)、厚朴、陳皮、甘草(炙甘草,各一錢)。用薑棗煎服。
桃仁散:桃仁、大黃、朴硝(各一兩)、虻蟲(半兩,炒黑)。四味藥磨成粉末,先用醇醋二升半,用銀器慢火煎煮,取一升五合,再加入大黃、桃仁、虻蟲等藥,不停攪拌,煮好後,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服用前一天晚上不要吃晚飯,五更天用溫酒送服五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