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源

《奇症匯》~ 卷之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2)

1.

夏子益《奇疾方》云:有人忽鼻中出毛,晝夜可長二三寸,漸漸粗圓如繩,痛不可忍,摘去復生,此因食豬羊血過多所致,用生乳香、硇砂各一兩為末,飯丸梧子大,每服空心臨臥各服十丸,開水送下,服儘自落。

白話文:

夏子益在《奇疾方》中記載:有個人突然鼻中長出毛來,白天黑夜可以長長二三寸,逐漸變粗變圓像繩子一樣,疼痛難忍,摘掉後又會再生。這是因為吃了過多的豬羊血導致的。使用生乳香、硇砂各一兩,研磨成粉,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空腹臨睡前服用十丸,用溫水送服。服用完畢後,毛髮就會自行脫落。

《奇病方》云:人有鼻中生紅線一條,長三尺許,少動則痛,此飲酒過多而然。方用硼砂一分,冰片一分,研為末,以人乳調之,點紅線中間自愈。

白話文:

《奇病方》中記載:有人鼻中長出一條約三尺長的紅色線條,稍微一動就疼痛,這是因為飲酒過度所致。可使用硼砂和冰片各一份,研磨成粉末,用人乳調和後,點在紅色線條中間即可自愈。

又云:有人患鼻大如拳,疼痛欲死,此乃肺經之火,熱壅於鼻而不得泄。法當清其肺邪,去其鼻間之火,服解壅湯數劑自消。此方全在群入肺經以去其邪,故治隨愈。此奇病而以常法治之者也。

白話文:

有人患有非常大的鼻子(腫得)像拳頭那麼大,疼痛得快要死了。這是因為肺經的火熱壅塞在鼻子裡,無法排出。治療方法應該清除肺經的邪氣,去除鼻子裡的火氣,服用「化解壅塞湯」幾副就可以了。這個方子的所有藥物都能進入肺經,去除邪氣,所以治療後症狀就會隨之好轉。這是一種罕見的疾病,但可以用普通的治療方法來治療。

《酉陽雜俎》云:永貞年,有東市富翁王布知之女,年十四五,患鼻孔各隨息肉,如皂莢子。其根細如麻絲,長寸許,觸之痛入心髓。其父破錢數百萬,治之不瘥。忽一日,有梵僧乞食,因問布知君,女有異疾,吾能治之。布喜即就治,僧隨取白色藥吹鼻孔,少頃摘去之,出黃水,都無所苦,賞之百金不受而去。

白話文:

《酉陽雜俎》記載:永貞年間,東市有位富翁名叫王布知,他的女兒十四、五歲,鼻子裡長了兩個隨著呼吸而晃動的肉瘤,像皁莢的果實。肉瘤的根細得像麻線,長約一寸,一碰就鑽心般疼痛。王布知花了幾百萬錢醫治,卻一直治不好。一天,一位梵僧來乞食,王布知就問他:「我家女兒生了怪病,不知大師可否醫治?」梵僧說:「可以。」布知大喜,請梵僧為女兒治療。梵僧隨手取出一帖白色藥粉,吹進女兒的鼻孔裡。過了一會兒,梵僧把藥粉取出來,發現鼻孔裡流出了黃水,女兒的病竟然神奇地好了。王布知感激不盡,贈送梵僧一百金,但梵僧不受,離去了。

〔源按〕息肉由胃中食積,熱痰流注,古方俱用硼砂、白礬消,此二味色俱白,前案所吹之藥白色者,或即此也。

白話文:

(按語)息肉是由於胃中食物積聚,熱痰流注形成的。古方都用硼砂和白礬來消除。這兩種藥材都是白色。前面提到的吹入藥粉中白色藥材,也許就是這兩種藥材。

《集異記》云:狄梁公性好醫藥,尤妙針術。顯慶中,應制入關,路旁大榜云:能療此兒,酬絹千匹。有富室兒,鼻端贅如拳石,綴鼻根蒂如筋,痛楚危急。公即腦後下針,疣贅應手而落,其父母備干絹奉焉,公不顧而去。

白話文:

《集異記》記載:唐朝宰相狄仁傑生性喜歡醫藥,特別精通針灸。顯慶年間,他奉命出使關中,路上看到一個大告示說:能治好這個孩子的病,酬謝一千匹絹布。有一個富家子弟,鼻子尖上長了一個像拳頭一樣大的肉瘤,像筋一樣連著鼻根,又疼痛又危險。狄仁傑立刻在孩子後腦勺上扎針,肉瘤瞬間脫落。孩子的父母準備了一千匹絹布感謝他,可狄仁傑連看都不看就離開了。

《聖惠方》云:有小兒患腦疳,鼻癢不止,毛髮作穗,身體黃瘦,用鯽魚膽滴鼻中,數日取效。

白話文:

《聖惠方》記載:曾經有位小兒得了腦疳,鼻子不停地發癢,頭髮糾結成一撮撮,身體瘦弱發黃。於是用鯽魚的膽汁滴入鼻中,幾天後就見效了。

《醫學正傳》云:有人患腦崩流汁,鼻中時流臭黃水,兼痛。名控腦砂,有蟲食腦中故也,用絲瓜藤近根三五尺,燒存性,每服一錢,溫酒下,以愈為度。

白話文:

《醫學正傳》記載:有人得了腦子裡流液體的病,鼻子裡經常流出臭黃色的液體,還有疼痛。這個病名叫「腦砂」,是因為有蟲子在腦子裡咬食。治療的方法是取絲瓜藤靠近根部的部分,曬乾後燒成灰,每次服用一錢,用溫酒送服,治癒為止。

許學士治檢正患鼻額間痛,或麻痹不仁,如是數年,忽一日,連唇口頰車髮際皆痛,不能言語,飲食皆妨。許作足陽明經受風毒,傳入經絡,血凝滯而不行,故有此症,或以排風小續命、透髓丹之類與之,皆不效。制犀角升麻湯贈之,數日愈。夫足陽明胃也,經云:腸胃為市。

白話文:

許先生治療一位官員的疾病,官員患有鼻額之間疼痛,有時麻痺不靈敏,已經持續了好幾年。突然有一天,疼痛蔓延到嘴脣、臉頰、車釐子髮際,無法說話,也無法進食。許先生判斷官員是足陽明經感染了風毒,風毒傳入經絡,導致血液凝滯不流,因此出現了這些症狀。官員曾服用排風小續命丹、透髓丹等藥物,但都沒有效果。許先生開了犀角升麻湯給官員,幾天後官員的病情痊癒了。足陽明經與胃有關,古籍中說:「腸胃是人體的交易市場。」

又云:陽明多血多氣,胃之中腥膻五味無所不納,如市廛無所不有也。以其熟腐飲食之毒聚於胃,此方以犀角為主,解飲食之毒也。陽明經脈環唇,挾舌起於鼻,合額中,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髮際,至頭顱。今所患皆一經絡也。故以升麻佐之,余藥滌除風熱,升麻、黃芩專入胃經,稍通者自能曉。

白話文:

又說:陽明經絡有較多的氣血,胃部能容納各種味道的食物,就像市場裡什麼都有。由於熟爛發酵的食物毒素容易積聚在胃部,因此這個方子的主要藥物是犀角,它的作用是化解飲食毒素。陽明經絡環繞嘴脣,從舌頭旁經過,從鼻子開始,經過額頭中間,沿着臉頰的車轍穴上行,經過耳前,跨過耳後到耳門穴,沿著髮際線往上經過,到達頭頂。現在患的病都在這一條經絡上。所以用升麻作為輔助藥,其他藥物可以祛除風熱,升麻、黃芩專門入胃經,稍微明白醫理的人都能理解。

史載之治朱思古,眉州人,年三十歲,得疾不能食,聞葷腥即嘔,惟用大鐺,旋煮湯沃,淡飯食之,醫莫能治。史曰:俗皆不讀醫經,而妄欲療人之疾,可嘆也。君之疾,正在《素問》經中,名曰食掛。凡人之肺六葉,舒張而蓋。下覆於脾,子母氣和,則進飲食。一或有疾,則肺不能舒,脾之氣敝,故不嗜食。

白話文:

據歷史記載,有一位名叫朱思古的人,來自眉州。他30歲時得了病,無法進食。只要聞到葷腥味就會嘔吐,只能用大鍋不斷煮湯,把清淡的飯澆上湯汁來吃。然而,醫生們都束手無策。

史載感嘆道:「世俗的人都不研讀醫經,卻妄圖治療他人的疾病,真是可悲。你的疾病,就在《素問》經中,叫做『食掛』。人的肺有六葉,會舒展開來蓋住脾。而脾在肺的下方,肺氣和脾氣相合,人才能進食。一旦有疾病,肺氣就不能舒展,脾氣也會受到影響,所以就不想吃東西。」

遂授一方,清氣順肺為治。服之三日,病者鼻聞肉味覺香,取啖之甚美。此事宋人載於傳記,江篁南云:余考之岐黃書,皆無食掛之說,或記者假託耳,或史公大言以欺世歟?皆未可知也。

白話文:

於是醫生就給他開了一劑藥,旨在疏通肺部,讓清氣流順。服用三天後,病人鼻子聞到肉味覺得很香,拿來吃覺得特別美味。這件事是宋朝人記載在傳記中的,江篁南說:我查閱了醫書,都沒有記載過吃人肉來說的,可能是記者捏造的,也可能是史公為了欺騙世人而誇大其詞吧?這些都不好說。

孫東宿治太學孫中叔,以暑月赴南雍,一日轉班出,索茶飲,飲輒逆流左鼻,茶入腹者十之三。幾一月,不惟茶水為然,粥飯亦多從鼻出。漸加噁心、頭暈、肌肉削,四肢無力,心益惴惴,亟歸,就孫治。孫云:諸醫認何症?投何藥?中曰:醫皆謂諸逆上衝,皆屬於火,故投劑非黃連解毒,即三黃、石膏、梔子、黃柏、知母、天花粉、葛根之屬。

白話文:

孫東宿治療太學的孫中叔,他於炎夏前往南雍書院。一天,孫中叔離開教室外出,口渴想喝茶,一喝下去,茶水便倒流從左鼻流出,喝進肚子裡的水只有十分之三。過了一個多月,不只是茶水,稀飯和米飯也多從鼻子裡流出來。漸漸地增加了噁心、頭暈、肌肉消瘦、四肢無力等症狀,心裡越來越害怕,急忙返回見孫東宿就醫。孫東宿問:「其他醫者認為是什麼症狀?開了什麼藥?」孫中叔回答:「醫生們都說各種症狀都是因為體內上衝,屬於熱症,所以開的藥方要不就是含有黃連解毒,要不就是含有三黃、石膏、梔子、黃柏、知母、天花粉、葛根等清熱解毒的藥材。」

孫曰:治病貴辨明經絡,與經絡之出納虛實明藏象,察經度,究竟夫病機病能,此扁鵲所以隨俗為變也,何嘗拘拘守方書哉!《內經》有云:咽喉者,水穀之道路也。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者也。頑顙者,分氣之所泄也。人之鼻淵涕出不收者頑顙不開也。子之症,亦頑顙不開之類爾。

白話文:

孫先生說:治療疾病的關鍵在於分辨清楚經絡,以及經絡的虛實出入和藏象,觀察經脈走向,徹底瞭解病機和病理,這就是扁鵲能根據不同情況而調整治療方案的原因,他並沒有死守方書的內容。

《內經》中說:咽喉是水穀的通路。喉嚨是氣息上下的通道。頑固的顙骨,就是分流氣息的地方。人的鼻涕流出來收不住,就是因為頑固的顙骨沒有打開。你的症狀,也是頑固的顙骨沒有打開這一類的。

頑顙不開,故氣上而不下,會厭弱而不能掩其氣喉,夫鼻與氣喉相通,惟不掩,故飲食逆從鼻竅而出。不見常人偶氣逆而飲食自噴嚏出乎?即其例也。且右脈緩弱無力,氣虛明矣。《內經》云:形寒飲冷則傷肺。又曰:脾胃喜溫而惡寒。又云:視聽明而清涼,香臭辨而溫暖。

白話文:

鼻子不通,所以氣往上沖,會厭軟弱無法蓋住喉嚨,鼻子和喉嚨是相通的,所以會厭無法蓋住喉嚨時,食物和飲料就會倒流從鼻子流出。難道你沒看過一般人在氣逆時,食物和飲料會從鼻子打噴嚏出來嗎?這正是一個例子。另外,右邊脈絡緩慢無力,表示氣虛是很明顯的。《內經》說:身體受寒喝冷飲就會損傷肺部。又說:脾胃喜歡溫暖而討厭寒冷。又說:視力聽力清晰且涼爽,嗅覺味覺靈敏且溫暖。

子多服寒涼,此所以噁心、頭暈、肌削也,症當溫補。蓋肺屬金而主氣,金氣旺則收斂不降,氣下降則飲食從氣下矣。以六君子湯加辛夷、桑白皮、苡仁、沉香,一進而緩,三進止大半,七劑全安。

白話文:

這個小孩子經常服用寒涼的藥物,所以才會噁心、頭暈和消瘦,症狀應該用溫補藥來治療。因為肺屬金而主氣,金氣旺盛的話就會收斂而不下降,氣下降的話飲食就會隨著氣下降。用六君子湯加上辛夷、桑白皮、苡仁和沉香,服用一次就會逐漸改善,服用三次症狀就會大半消失,服用七劑就完全痊癒。

明宗室富順王,一孫嗜燈花,但聞其氣即哭索不已。時珍診之曰:此癖也。以殺蟲治癖之藥丸,服一料而愈。

解壅湯

白話文:

明代皇室中的富順王有一個孫子,這個孩子喜歡燈花的氣味,只要聞到這種味道就不停地哭著索要。李時珍為他診斷後說,這是種癖好。於是用殺蟲和治療癖好的藥材製成藥丸,服用一個療程後就痊癒了。

解壅湯

黃芩,甘草,麥冬,花粉(各三錢),桔梗,天冬(各五錢),紫菀(二錢),蘇葉,百部(各一錢)

水煎服。

犀角升麻湯

白話文:

黃芩、甘草、麥冬、花粉(各15克)

桔梗、天冬(各25克)

紫菀(10克)

蘇葉、百部(各5克)

犀角(十兩),升麻,防風,羌活(各三兩),川芎,白附子,白芷,黃芩(各五錢),甘草(一錢)

白話文:

犀牛角(一斤),升麻、防風、羌活(各三兩),川芎、白附子、白芷、黃芩(各五錢),甘草(一錢)

上用四錢,水煎,食後臨臥各一服,一日共服四次。

六君子湯(見目門)

白話文:

上方使用四錢,用水煎煮,飯後和睡前各服用一次,一天總共服用四次。

六君子湯(參見眼科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