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源

《奇症匯》~ 卷之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2)

1.

夏子益《奇疾方》云:有人忽鼻中出毛,晝夜可長二三寸,漸漸粗圓如繩,痛不可忍,摘去復生,此因食豬羊血過多所致,用生乳香、硇砂各一兩為末,飯丸梧子大,每服空心臨臥各服十丸,開水送下,服儘自落。

《奇病方》云:人有鼻中生紅線一條,長三尺許,少動則痛,此飲酒過多而然。方用硼砂一分,冰片一分,研為末,以人乳調之,點紅線中間自愈。

又云:有人患鼻大如拳,疼痛欲死,此乃肺經之火,熱壅於鼻而不得泄。法當清其肺邪,去其鼻間之火,服解壅湯數劑自消。此方全在群入肺經以去其邪,故治隨愈。此奇病而以常法治之者也。

《酉陽雜俎》云:永貞年,有東市富翁王布知之女,年十四五,患鼻孔各隨息肉,如皂莢子。其根細如麻絲,長寸許,觸之痛入心髓。其父破錢數百萬,治之不瘥。忽一日,有梵僧乞食,因問布知君,女有異疾,吾能治之。布喜即就治,僧隨取白色藥吹鼻孔,少頃摘去之,出黃水,都無所苦,賞之百金不受而去。

〔源按〕息肉由胃中食積,熱痰流注,古方俱用硼砂、白礬消,此二味色俱白,前案所吹之藥白色者,或即此也。

《集異記》云:狄梁公性好醫藥,尤妙針術。顯慶中,應制入關,路旁大榜云:能療此兒,酬絹千匹。有富室兒,鼻端贅如拳石,綴鼻根蒂如筋,痛楚危急。公即腦後下針,疣贅應手而落,其父母備干絹奉焉,公不顧而去。

《聖惠方》云:有小兒患腦疳,鼻癢不止,毛髮作穗,身體黃瘦,用鯽魚膽滴鼻中,數日取效。

《醫學正傳》云:有人患腦崩流汁,鼻中時流臭黃水,兼痛。名控腦砂,有蟲食腦中故也,用絲瓜藤近根三五尺,燒存性,每服一錢,溫酒下,以愈為度。

許學士治檢正患鼻額間痛,或麻痹不仁,如是數年,忽一日,連唇口頰車髮際皆痛,不能言語,飲食皆妨。許作足陽明經受風毒,傳入經絡,血凝滯而不行,故有此症,或以排風小續命、透髓丹之類與之,皆不效。制犀角升麻湯贈之,數日愈。夫足陽明胃也,經云:腸胃為市。

又云:陽明多血多氣,胃之中腥膻五味無所不納,如市廛無所不有也。以其熟腐飲食之毒聚於胃,此方以犀角為主,解飲食之毒也。陽明經脈環唇,挾舌起於鼻,合額中,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髮際,至頭顱。今所患皆一經絡也。故以升麻佐之,余藥滌除風熱,升麻、黃芩專入胃經,稍通者自能曉。

史載之治朱思古,眉州人,年三十歲,得疾不能食,聞葷腥即嘔,惟用大鐺,旋煮湯沃,淡飯食之,醫莫能治。史曰:俗皆不讀醫經,而妄欲療人之疾,可嘆也。君之疾,正在《素問》經中,名曰食掛。凡人之肺六葉,舒張而蓋。下覆於脾,子母氣和,則進飲食。一或有疾,則肺不能舒,脾之氣敝,故不嗜食。

遂授一方,清氣順肺為治。服之三日,病者鼻聞肉味覺香,取啖之甚美。此事宋人載於傳記,江篁南云:余考之岐黃書,皆無食掛之說,或記者假託耳,或史公大言以欺世歟?皆未可知也。

孫東宿治太學孫中叔,以暑月赴南雍,一日轉班出,索茶飲,飲輒逆流左鼻,茶入腹者十之三。幾一月,不惟茶水為然,粥飯亦多從鼻出。漸加噁心、頭暈、肌肉削,四肢無力,心益惴惴,亟歸,就孫治。孫云:諸醫認何症?投何藥?中曰:醫皆謂諸逆上衝,皆屬於火,故投劑非黃連解毒,即三黃、石膏、梔子、黃柏、知母、天花粉、葛根之屬。

孫曰:治病貴辨明經絡,與經絡之出納虛實明藏象,察經度,究竟夫病機病能,此扁鵲所以隨俗為變也,何嘗拘拘守方書哉!《內經》有云:咽喉者,水穀之道路也。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者也。頑顙者,分氣之所泄也。人之鼻淵涕出不收者頑顙不開也。子之症,亦頑顙不開之類爾。

頑顙不開,故氣上而不下,會厭弱而不能掩其氣喉,夫鼻與氣喉相通,惟不掩,故飲食逆從鼻竅而出。不見常人偶氣逆而飲食自噴嚏出乎?即其例也。且右脈緩弱無力,氣虛明矣。《內經》云:形寒飲冷則傷肺。又曰:脾胃喜溫而惡寒。又云:視聽明而清涼,香臭辨而溫暖。

子多服寒涼,此所以噁心、頭暈、肌削也,症當溫補。蓋肺屬金而主氣,金氣旺則收斂不降,氣下降則飲食從氣下矣。以六君子湯加辛夷、桑白皮、苡仁、沉香,一進而緩,三進止大半,七劑全安。

明宗室富順王,一孫嗜燈花,但聞其氣即哭索不已。時珍診之曰:此癖也。以殺蟲治癖之藥丸,服一料而愈。

解壅湯

黃芩,甘草,麥冬,花粉(各三錢),桔梗,天冬(各五錢),紫菀(二錢),蘇葉,百部(各一錢)

水煎服。

犀角升麻湯

犀角(十兩),升麻,防風,羌活(各三兩),川芎,白附子,白芷,黃芩(各五錢),甘草(一錢)

上用四錢,水煎,食後臨臥各一服,一日共服四次。

六君子湯(見目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