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源

《奇症匯》~ 卷之五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7)

1.

李子豫治豫州刺史許永之弟,患心腹痛,十餘年殆死。忽一日夜間聞屏風後有鬼,謂腹中鬼曰:明日李子豫從此過,以赤毒殺汝,汝其死矣。腹中鬼答曰:吾不畏之。於是使人候子豫,豫果至。未入門,患者聞腹中有呻吟聲。及子豫入視曰:鬼病也。遂以八毒赤丸與服,須臾腹中雷鳴彭轉大利,數行遂愈。

嗣伯治張景聲十五歲,患腹脹面黃,眾藥不能治。伯曰:此石蛔爾,極難療,當取死人枕煮服之。得大蛔蟲,頭堅如石者五六升,病即瘥。王晏問其故?曰:石蛔者,醫療既僻,蛔蟲搏堅,世問藥不能遣,須以鬼物驅之。然後乃散,故用死人枕煮服之。

丹溪視一婦,腹漸大如懷子,至十月,求易產藥。察其神色甚困難,與之藥,不數日生白蟲半桶。蓋由婦之元氣大虛,精血雖凝,不能成胎而為穢腐,蘊積之久,濕化為熱,濕熱生蟲,理之所有,亦須周十月之氣,發動而產,終非佳兆,其婦不及月死。濕熱生蟲,譬之溝渠汙濁,久不流,則諸蟲生於其間矣。

一婦以毒藥去胎後,當臍右結塊,塊痛甚則寒熱。塊與臍高一寸,痛不可按,脈洪數。朱謂曰:此瘀血流溢於腸外盲膜之間,聚結為癰也。遂用補氣血、行結滯、排膿之劑,三日決一鋒釘,膿血大出,內如糞狀者臭甚。病婦恐,因謂氣血生肌,則內外之竅自合,不旬日而愈。

汪石山治一人年五十,形色蒼白性急,語不合則叫號氣減嘔吐,左奶下忽有一點痛,後又過勞惱怒,腹中覺有穢氣衝上,即嗽及吐,亦或乾咳無痰,甚則嘔血,時發如瘧。或以瘧治,或從痰治,或從氣治,皆不效。診之脈皆浮細,略弦而駛。曰:此土虛木旺也。性急多怒,肝火時動,故在奶下痛者,肝氣鬱也。

穢氣衝者,肝火凌脾而逆上也,嘔血者,肝被火擾,不能藏其血也;咳嗽者,金失所養,又受火克而然也;嘔吐者,脾虛不能運食,鬱而為痰也。寒熱者,水火交戰也。茲宜瀉肝木之實,補脾土之虛,清肺金之燥,庶幾可安。以青皮、山梔各七分,白芍、黃耆各一錢,歸身、阿膠各八分,甘草、五味各五分,白朮、麥冬各錢半,人參三錢,煎服月餘,諸症悉平。

一人長瘦體弱,病左腹痞滿,穀氣偏行於右,不能左達,飲食減,大便滯。汪診其脈,浮緩而弱,不任尋按。曰:此土虛木實也。用人參補脾;枳實瀉肝;佐以芍藥引金泄木;輔以當歸和血潤燥:加厚朴、陳皮以寬脹;兼川芎、山梔以開鬱。服十餘帖稍寬,因糞結,思飲人乳。

汪曰:只恐大滑耳。果然,遂停乳,仍服前藥,每帖加人參四五錢,後思香燥物。曰:脾病氣結,香燥無忌也。每日食燥榧一二十枚,炙蒸餅十數斤,以助藥力,年餘而安。

一婦年近五十,病腹痛。初從右指冷起,漸上至頭,如冷水澆灌。而腹大痛,則遍身大熱,熱退則痛止。或遇食,或不食,皆痛。每常或一年一發,近來二三日一發,遠不過六七日。醫用四物湯和柴胡、香附不應,更醫用四君、木香、檳榔亦不應;又用二陳加紫蘇、豆蔻,又用七氣等劑,皆不應。汪診脈皆微弱,似有似無,或一二至一止,或三五至一止,乃陽氣大虛。

白話文:

李子豫治療豫州刺史許永的弟弟,他患有心腹痛,十多年病情危急,幾乎要死了。有一天晚上,病人突然聽到屏風後有鬼,鬼說:「明天李子豫會從這裡經過,用赤毒藥殺死你,你就要死了!」腹中的鬼回答說:「我不怕它!」於是病人派人去等候李子豫,李子豫果然來了。還沒進門,病人就聽到腹中有呻吟聲。李子豫進去診治後說:「這是鬼病!」於是用八毒赤丸給他服用,不一會兒,腹中雷鳴般響動,接著腹瀉,排泄幾次後病就好了。

嗣伯治療張景聲,十五歲,患有腹脹、面色發黃,很多藥物都不能治好。嗣伯說:「這是石蛔蟲,非常難治,要用死人枕頭煮水服用。」服藥後,排出很多蛔蟲,蟲頭堅硬如石頭,大約五六升之多,病就好了。王晏問他原因,他說:「石蛔蟲的治療方法很特殊,蛔蟲蟲體堅硬,普通的藥物不能驅除,必須用鬼物來驅趕它,然後才能把它散掉,所以要用死人枕頭煮水服用。」

朱丹溪診治一位婦女,她的肚子越來越大,像懷孕一樣,到十月時,她想求治催產的藥物。朱丹溪觀察她的神色,發現情況很困難,便給她服用藥物,幾天後,她排出半桶的白蟲。這是因為婦女的元氣大虛,精血雖然凝結,卻不能形成胎兒,反而腐敗,長時間積累,濕氣化為熱,濕熱生蟲。這是病情發展的必然規律,也需要等到十月之氣的運行才能發動分娩,但最終不是好兆頭,這位婦女不到一個月就死了。濕熱生蟲,就像溝渠污濁,長時間不流動,就會產生各種蟲子。

一位婦女服用墮胎藥後,肚臍右側長了個腫塊,腫塊疼痛劇烈,還伴有寒熱。腫塊比肚臍高一寸,疼痛難忍,按壓不得,脈象洪數。朱丹溪說:「這是瘀血流溢到腸子外面的盲膜之間,聚集形成膿腫。」於是用了補氣血、行血化瘀、排膿的藥方,三天後腫塊破裂,膿血大量流出,裡面像糞便一樣,氣味很臭。病人很害怕,朱丹溪安慰她說,氣血會使傷口癒合,內外孔竅自然會閉合,不出十天就會痊癒。

汪石山治療一位五十歲的病人,他面色蒼白、性情急躁,說話不合意就大喊大叫,氣喘吁吁,嘔吐,左乳房下方突然疼痛,後來又因為勞累和生氣,腹中感覺有穢氣衝上來,於是咳嗽嘔吐,有時乾咳無痰,嚴重時會吐血,發作像瘧疾一樣。有人用治療瘧疾的方法,有人從痰症治療,有人從氣症治療,都無效。汪石山診脈發現脈象浮細,略微弦急而快,說:「這是脾土虛弱,肝木旺盛。」性情急躁、容易發怒,肝火時常亢盛,所以左乳房下方疼痛,是肝氣鬱結。

穢氣衝上,是肝火侵犯脾土而逆氣上衝;吐血,是肝臟被火擾亂,不能藏血;咳嗽,是肺金失養,又受肝火克制;嘔吐,是脾虛不能運化飲食,鬱結成痰;寒熱,是水火交戰。因此應該瀉肝木之實,補脾土之虛,清肺金之燥,這樣才能使病情穩定。他用青皮、山梔各七分,白芍、黃耆各一錢,歸身、阿膠各八分,甘草、五味各五分,白朮、麥冬各錢半,人參三錢,煎服一個多月,諸症都痊癒了。

一人體形消瘦,體質虛弱,患有左腹部痞滿,穀氣偏向右側運行,不能到達左側,食慾減退,大便秘結。汪石山診脈,脈象浮緩而弱,按壓不實。他說:「這是脾土虛弱,肝木實盛。」於是用人參補益脾土;枳實瀉肝;用芍藥引導肺金泄肝木;用當歸滋陰和血潤燥;用厚朴、陳皮寬胸利氣;用川芎、山梔疏肝解鬱。服藥十多劑後,症狀略有好轉,因大便秘結,想喝人乳。

汪石山說:「恐怕會腹瀉。」果然如此,便停止喝人乳,繼續服用之前的藥方,每劑藥加人參四五錢,後來病人想吃辛香燥熱的食物。汪石山說:「脾胃病氣滯,辛香燥熱之物無妨。」每天吃香榧二十枚左右,烤制蒸餅十幾斤,以增強藥效,一年後病就好了。

一位將近五十歲的婦女,患有腹痛。一開始從右手指發冷,逐漸向上蔓延到頭部,像被冷水澆灌一樣。腹部劇烈疼痛,全身發熱,熱退後疼痛停止。無論吃不吃東西,都會疼痛。以前每年發作一次,最近二三天就發作一次,最長不超過六七天。醫生用四物湯加上柴胡、香附治療,無效;又用四君子湯、木香、檳榔治療,無效;又用二陳湯加紫蘇、豆蔻治療,無效;又用七氣湯等藥方治療,都無效。汪石山診脈,脈象微弱,似有似無,有時一、二脈搏後停一次,有時三、五脈搏後停一次,這是陽氣大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