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源

《奇症匯》~ 卷之五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8)

1.

獨參湯五錢,陳皮七分,煎服十數帖而愈。夫四肢者,諸陽之末,頭者,諸陽之會。經曰:陽虛則惡寒。又曰:一勝則一負,陽虛陰旺,乘之則發寒。陰虛陽旺。盛之則發熱。今指梢逆冷,上至於頭,則陽負陰勝可知矣。陽負則不能健行,而痛大作,痛作而復熱者,物極則反也。

及其陰陽氣衰而不相爭,則熱歇。痛亦息矣。況脾胃多氣少血之經,氣能生血,氣不足則血亦不足。仲景曰:血虛氣弱,以人參補之。故用獨參湯與服,而數年之痛遂愈矣。

錢仲陽治一童子,痘色全好,但腹中一瘡痛,色即變紫,痛止色復舊,脈洪大。時已十餘日,灌漿將滿,但不靨,乃以藥下其血積,瘡遂轉好愈。

喻嘉言治葉茂卿乃郎,出痘未大成漿,其殼甚薄。兩月後,尚有著肉不脫者。一夕腹痛,大叫而絕,即梨汁入溫湯灌之,少蘇,頃復痛絕,又蘇。遂以黃芩二兩煎湯,加梨汁與服,痛止。令制膏子頻服,不聽。其後忽肚大無倫,一夕痛叫,小腸突出臍外五寸,交各二寸半,如竹節壺頂狀。

莖物交折長八九寸,明亮如燈籠,外症歷來不經聞見。喻用黃芩、阿膠二味,日進十餘劑,三日始得小水,五日後水道清利,臍收腫消而愈。後門人問而明云:夫一身之氣,全闋於肺,肺清則氣行,肺濁則氣壅。肺主皮毛,痘不成漿,肺熱而津不行也。殼著於肉,名曰甲錯。

甲錯者,多主肺癰。癰者壅也,豈非肺氣壅而然。與腹痛叫絕者,壅之甚也。壅甚則水道亦閉,是以其氣橫行其中,而小腸且為突出。至於外腎弛長,其剩事矣。緣病已極中之極,惟單味多用,可以下行取效。故立方甚平,而奏功甚捷耳。試以格物之學,為子廣之。凡禽畜之類,有肺者有尿,無肺者無尿,故小道不利,而成腫滿,清肺為急,此義前人闡發不到,後之以五苓八正等方味治水者,總之未晤此旨。

至於車水放塘,種種劫奪膀胱之劑,可不辨之於早歟?嘉靖中,長州鄒表之妻,患小腹下生一塊,形如梅李,久則腐潰,始吐出若米粞之狀,後又若蜆肉之狀。以指捻開,則有長髮數條在內,名醫竟不能治,遂致不起。蛇發瘕往往載於方書,或因食物相感,假血而成,理或有之,不可指為妄誕也。

一人年二十三歲,膈有一點相引而痛,吸氣覺皮急,此有汙血也。滑石一兩,桃仁、黃連各五錢,枳殼一兩,炙甘草二錢,為末,每服一錢五分,以蘿蔔自然汁煎飲之,一日五六服。

予里一婦,適咬針線,其針失口,未幾入喉而下,茫無措置。一鄰人云:速當取蟾兩目,用溫水吞下,可相針頭尾而出,服之果驗。又武林一童子,戲作吞針法,針亦入腹,治之亦如前而出。使蟾未有時,當往向南桑樹底下,開落丈許自有。

白話文:

一位病人服用獨參湯五錢、陳皮七分,煎服十幾帖後病就好了。四肢是全身陽氣的末端,頭部是全身陽氣匯聚的地方。經書上說:陽氣虛弱就會怕冷。又說:一方佔優勢,另一方就會處於劣勢;陽氣虛弱陰氣旺盛,陰氣乘虛而入就會發冷;陰氣虛弱陽氣旺盛,陽氣過盛就會發熱。這位病人手指尖發冷,一直冷到頭部,可見是陽氣不足陰氣過盛。陽氣不足就不能使身體機能正常運作,所以會疼痛加劇;疼痛加劇後又發熱,這是物極必反的道理。

當陰陽之氣衰弱不再互相抗爭時,熱症和疼痛也就消失了。況且脾胃經絡多氣少血,氣能生血,氣不足則血也不足。張仲景說:血虛氣弱,可以用人參來補充。所以用獨參湯來治療,幾年持續的疼痛就痊癒了。

錢仲陽醫生治療一個患痘的兒童,痘疹顏色都很好,但腹部一個瘡痛,顏色變紫,疼痛停止後顏色又恢復正常,脈象洪大。當時已經十多天了,痘漿將滿,但痘痂還沒形成,於是用藥排出積血,瘡瘍就慢慢好轉痊癒了。

喻嘉言醫生治療葉茂卿,他出痘後痘漿未完全形成,痘殼很薄,兩個月後,仍然有痘殼粘著皮膚未脫落。一天晚上腹痛,大叫一聲就死了,馬上用梨汁加溫水灌服,稍微清醒過來,一會兒又痛得昏死過去,又醒過來。於是用黃芩二兩煎湯,加梨汁服用,疼痛停止。建議他製作藥膏頻頻服用,他不聽。後來突然肚子脹得不成樣子,一天晚上疼痛大叫,小腸從肚臍突出五寸,上下各二寸半,像竹節葫蘆的頂部形狀。

腸道突出物長八九寸,明亮得像燈籠,這種外症從來沒有見過。喻醫生用黃芩、阿膠兩種藥,每天服用十幾劑,三天後開始排尿,五天後小便通暢,肚臍收縮腫脹消退而痊癒。後來門人詢問,喻醫生解釋說:人體的氣都聚集在肺部,肺氣清肅則氣機運行通暢,肺氣濁滯則氣機壅塞不通。肺主皮毛,痘漿不成形,是因為肺熱津液運行受阻。痘殼粘著在皮膚上,叫做甲錯。

甲錯大多是肺癰,癰是阻塞的意思,難道不是因為肺氣阻塞嗎?腹痛昏厥,是阻塞嚴重。阻塞嚴重,水道也會閉塞,所以氣機橫逆於腹部,小腸才會突出。至於外生殖器鬆弛延長,那是病情極其嚴重後出現的現象。因為病情已經到了極點,所以只用單味藥大量服用,才能迅速奏效。因此處方很平淡,卻能迅速見效。試著運用格物致知的學問,好好研究這個道理。凡是禽獸類,有肺的就有尿,沒有肺的就没有尿,所以小便不利,就會導致腫脹,迅速清解肺熱才是關鍵。這個道理前人沒有闡述清楚,後世用五苓散、八正散等治療水腫的方劑,總體來說沒有領會到這個要點。

至於那些像抽水放塘,種種損傷膀胱的藥物,是不是一開始就應該分辨清楚呢?嘉靖年間,長州鄒表之妻,患小腹部生出一塊腫塊,形狀像梅子李子,時間長了腐爛潰瘍,開始吐出像米粥一樣的東西,後來又像蜆肉一樣的東西。用手指捻開,裡面有幾根長頭髮,名醫都治不好,最後死了。蛇發瘕經常記載在醫書上,可能是因為飲食不當,假血凝結而成,這個道理可能是存在的,不能說是無稽之談。

一個二十三歲的人,膈肌有一個點牽引疼痛,吸氣時感覺皮膚緊繃,這是瘀血。用滑石一兩,桃仁、黃連各五錢,枳殼一兩,炙甘草二錢,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五分,用蘿蔔汁煎服,一天服用五六次。

我村裡一位婦女,不小心咬到針線,針頭脫落,不久就吞進喉嚨下去了,不知所措。一個鄰居說:趕快取蟾蜍的眼睛兩枚,用溫水送服,可以使針頭尾順利排出,服後果然有效。又武林有一個兒童,玩吞針的把戲,針也進入腹部,治療方法也像前面一樣,針就排出來了。如果沒有蟾蜍,可以到南向的桑樹底下,挖開一尺左右的地方就會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