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症匯》~ 卷之八 (3)
卷之八 (3)
1. 溺孔
《東軒主人述異記》云:紹興周山吳公弼妻章氏,病痿十餘年,忽變淋漓,小便不通,臥床不起,醫藥罔效。有老姨婆年八十餘,曰:此症我曾見過,非藥可治,必產一石卵方愈。眾皆不信,又年餘,至康熙三十七年五月,產一石卵,大如鵝蛋,光滑有細紋,以斧擊之,毫無所傷,其卵至今尚在,章氏前症霍然俱愈。
青林治一婦產後因子死,經斷不行者半年,一日小腹忽痛,陰戶內有物如石硬,塞之而痛不禁,眾醫莫識。青林曰:此石瘕病也。用四物加桃仁、大黃、三稜、檳榔、元胡、附子、澤瀉、血竭,三劑而愈。
李東垣治一富者,前陰間嘗聞臊臭,又因連日飲酒,腹中不和,求東垣治之。曰:夫前陰者,足厥陰之脈絡,陰氣出其挺末,臭者心之所主,散入於五方為臭,入肝為臊臭,此其一也。當於肝中瀉行間,是治其本,後於心經瀉少衝,以治其標。如惡針,當用藥治之,治法當求其本。
連日飲酒,夫酒者氣味俱能生濕熱,合於下焦為邪,故經云:下焦如瀆。又云:在下因而竭之,酒者是濕熱之水,亦宜決前陰以去之,是合下焦二法治之,龍膽瀉肝湯是也。
呂滄洲治一人年五十餘,色蒼黑,素善飲,忽玉莖堅挺,莫能沾裳,不能屈腰作揖,常以竹篦為彎弓狀,攔於玉莖之前,但小溲後即欲飲酒,否則氣不相接,蓋濕熱流入厥陰經而然也,專治厥陰濕熱而愈。
一寵妾年三十餘,凡交合則覺陰中隱痛,甚則出血。按其脈,兩尺沉滯而澀,用補血散寒之劑不愈。因思藥與病對,服而不效,恐未適至其數也,偶檢《千金方》,用蛇床子散綿裹納其中,二次遂愈。
薛己治一產婦子宮歷大,二日方收,損落一片殊類豬肝,面黃體倦,飲食無味,內熱晡熱,自汗盜汗。用十全大補湯二十餘劑,諸症悉除,仍復生育。
唐與正治吳巡檢,病不得溲,臥則少通,立則不能點滴,遍用通藥不效。唐問其平日,自制黑錫丹常服,因悟曰:此必結砂時,硫飛去,鉛不死,鉛入膀胱,臥則偏重,尤可溲,立則止塞水道,故不通。取金液丹三百粒,分十服,瞿麥湯下,鉛得硫則化,水道自通。
孫東宿治都察院衷洪溪,發熱口渴,因解燥渴而過食冰浸瓜梨,遂成泄瀉,小水短少。醫以胃苓湯加滑石、木通、車前,利之而瀉止,大便又因之結燥,艱澀不堪,乃用潤腸丸,復瀉不止。又進以前通利之劑,瀉雖止,而小便不得流通直遂,臍下脹急,立起解之,則點滴不出,臥則流之不竭,以頻取夜壺,至通宵不得寐也。治半年餘,而精神削,寢食廢。
孫至告其受病之源,探其脈兩寸短弱,關緩大,兩尺洪大,曰:此余暑未解,因素善飲,濕熱流於下部也。先以益元散三錢,煎香茹湯進之,略無進步。次早復診,六脈如昨,孫思之而恍然悟曰:此症尿竅不對也。《內經》云:膀胱者脬之室也。脬中濕熱下墜,故立解而竅不對,小水雖滑,滑而流,亦不能通達直遂,故了而不了也。
白話文:
溺孔
紹興時期,周山吳公弼的妻子章氏,患有痿病十多年,突然轉為尿液淋漓不盡,又小便不通,臥床不起,各種醫藥都無效。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姨婆說,這種病症她見過,不是藥物可以治癒的,必須產下一顆石卵才會痊癒。大家都懷疑,一年多後,康熙三十七年五月,章氏產下一顆像鵝蛋大小、光滑且有細紋的石卵,用斧頭敲打也毫無損傷,這顆石卵至今還保存著,而章氏之前的病症也全部痊癒了。
青林醫生治療一位產後因孩子夭折而經血停閉半年的婦女,有一天,婦女小腹突然疼痛,陰部內有像石頭一樣堅硬的東西堵塞著,疼痛難忍,很多醫生都束手無策。青林醫生診斷這是石瘕病,使用四物湯加上桃仁、大黃、三稜、檳榔、元胡、附子、澤瀉、血竭等藥物,三劑藥就治癒了。
李東垣醫生治療一位富裕的人,其下體經常聞到臊臭味,又因為連日飲酒,腹部不適,於是求治於李東垣。李東垣說:下體是足厥陰經的脈絡,陰氣從其末端排出,臭味是心臟所主導的,散發到五臟六腑就會產生臭味,進入肝臟則會產生臊臭味,這是其一。應該從肝經瀉行間穴,這是治本;然後從心經瀉少衝穴,這是治標。如果病人害怕針灸,就應該用藥物治療,治療方法應該針對病根。
連日飲酒,酒的氣味都能生濕熱,聚集在下焦就會成為邪氣,所以古書說:「下焦如瀆。」又說:「在下因而竭之。」酒是濕熱之水,也應該從下體排出濕熱,這符合下焦的兩種治療方法,龍膽瀉肝湯就是這樣。
呂滄洲醫生治療一位五十多歲、面色蒼黑、平時愛喝酒的人,突然陽具勃起堅硬,無法排尿,無法彎腰行禮,只能用竹片彎成弓狀,擋在陽具前面,但是小便後就想喝酒,否則就氣血不通,這是因為濕熱流入厥陰經造成的,專門治療厥陰濕熱就痊癒了。
一位三十多歲的寵妾,每次性交都會感到陰部隱隱作痛,嚴重時還會出血。診脈發現兩尺脈沉滯而澀,使用補血散寒的藥物無效。醫生考慮藥物與疾病可能不對症,服藥無效可能是劑量不足,於是查閱《千金方》,用蛇床子散用棉布包裹放入陰道內,兩次就治癒了。
薛己醫生治療一位產後子宮收縮緩慢,兩天後才收縮,排出的一塊組織像豬肝,產婦面色發黃、身體疲倦、食慾不振,內熱、午後發熱、自汗盜汗。使用十全大補湯二十多劑,諸症全部消除,而且還能再次生育。
唐與正醫生治療一位吳巡檢,患有尿閉症,臥下時能稍微排尿,站立時則一點也排不出來,各種通利藥物都無效。唐與正詢問他的生活習慣,得知他平時服用自己製作的黑錫丹,於是明白了:這是因為服用黑錫丹後,硫磺揮發掉了,鉛卻殘留在體內,鉛進入膀胱,臥下時鉛沉積在膀胱底部,所以能稍微排尿,站立時則堵塞水道,所以無法排尿。於是給他服用金液丹三百粒,分十次服用,用瞿麥湯送服,鉛遇到硫磺就能化解,水道自然就通暢了。
孫東宿醫生治療都察院的衷洪溪,發熱口渴,因為解渴而過食冰鎮瓜果,導致腹瀉,小便量少。醫生用胃苓湯加滑石、木通、車前子治療,腹瀉止住了,但是大便又因此而乾燥難排,於是使用潤腸丸,結果腹瀉又不止。又使用之前的通利藥物,雖然腹瀉止住了,但是小便仍然不通暢,臍下脹滿,站立時排尿就一點也排不出來,臥下時卻尿液不斷,需要經常使用便壺,整夜都睡不好。治療半年多,人已經疲憊不堪,吃飯睡覺都成問題。
孫醫生了解到他的病情起因,探其脈象,兩寸脈短弱,關脈緩而大,兩尺脈洪大,說:這是暑熱未消,再加上平時愛喝酒,濕熱流向下焦造成的。先用益元散三錢,用香菇湯送服,幾乎沒有效果。第二天早上再次診脈,脈象和昨天一樣,孫醫生思考後恍然大悟:這是尿道不正造成的。《內經》說:「膀胱者,脬之室也。」膀胱中濕熱下墜,所以站立時排尿困難,尿道不正,雖然小便能排出,但是不能通暢,所以排尿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