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源

《奇症匯》~ 卷之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2)

1. 手足

夏子益《奇疾方》云:有人手足十指節斷壞,惟有筋連,無節肉,蟲出如燈心長數寸,遍身綠毛卷,名曰血餘。以茯苓、胡黃連煎湯,飲之自愈。

白話文:

夏子益在《奇疾方》一書中記載:有人雙手雙腳的十個手指關節斷壞,只剩下筋腱相連,沒有關節處的肉,從斷口處爬出像燈芯一樣長的蟲子,全身綠毛捲曲,這種病名為「血餘」。用茯苓、胡黃連煎煮湯藥,喝了之後患者自行痊癒。

〔源按〕經云:脾熱生肉痿,肉痿者色黃而蠕動。又云:地之濕氣感則害皮肉關節。注云:濕自下受,先入皮肉,濕流關節則傷筋脈,筋脈傷則肝亦受病。此症由皮肉化蟲至十指斷壞,無節肉,而更感肝木之氣,化生綠毛卷蟲,又經所謂東方生木,木生風,在臟為肝,其蟲毛。蟲毛者,森森之象,故有是形耳,而病名血餘。

白話文:

(作者按)《黃帝內經》中記載:脾臟發熱會導致肌肉萎縮,肌肉萎縮時皮膚會發黃並蠕動。又說:地面的濕氣侵入人體會損害皮膚、肌肉和關節。注釋說:濕氣從下方入侵,最初會進入皮膚和肌肉,濕氣流入關節就會傷及筋脈,筋脈受傷,肝臟也會受到影響。這種疾病是由皮膚和肌肉化生為蟲,導致十指斷裂、沒有肌肉,進一步受肝木之氣影響,生長出綠色的捲毛蟲。古書中提到東方生長木,木生風,在人體中對應肝,其毛就是蟲毛。蟲毛是茂盛的樣子,所以會有這種形狀,而這種疾病被稱為「血餘」。

因肝藏血,所得肝之餘氣,而生蟲毛故也。然不生別色而獨生綠?蓋脾屬土,其色黃,肝屬木,其色青,青黃二氣相感,則生是色也。茯苓補脾利濕,胡黃連清肝木之熱,使木平脾強,則症自愈。

白話文:

因為肝臟儲藏血液,得到肝臟多餘的氣,所以會產生蟲毛(綠膿桿菌)。但是為什麼不產生其他顏色,只產生綠色?這是因為脾臟屬土,其顏色是黃色;肝臟屬木,其顏色是青色;青色和黃色這兩種氣相結合,就會產生綠色。茯苓可以補脾利濕,胡黃連可以清除肝木的熱,讓木平脾強,這樣症狀就會自行痊癒。

又云:有人患四肢節脫,但有皮連,不能舉動,名曰筋解。用酒浸黃蘆三兩,經一宿,取出焙乾為末,每服二錢,酒調下服盡安。

白話文:

也有人說:有人患了四肢關節脫臼,但還有皮連著,不能動彈,叫做筋解。用酒浸泡三兩黃蘆,浸泡一個晚上,取出焙乾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酒調和後服下,盡數安好。

〔源按〕此症四肢節脫,但有皮連,因四肢筋脈痿而不用,故謂之筋解。解者,為筋脈解散,不堪任用耳。然痿有虛痿實痿,劉河間曰:四肢不舉,俗曰癱緩。故經所謂脾太過,則令人四肢不舉。又曰:土太過則敦阜。阜高也,敦厚也,既厚而又高,則令除去,此真所謂膏粱之疾,其治則瀉,令氣弱陽衰,土平而愈。或三化湯、調胃承氣湯選而用之,若脾虛則不用也。

白話文:

[編者註]這種病症導致四肢關節鬆脫,但還有皮膚連接。由於四肢筋脈痿弱無法使用,所以稱為筋解。解,就是筋脈散開,不堪使用。

但是,痿症有虛痿和實痿之分。劉河間說:四肢不能抬起,俗稱癱瘓。因此經書中說:脾氣過盛,容易導致四肢不能抬起。又說:土氣過盛則形成高崗土山。高崗就是高,土山就是厚,既厚又高,就會使地勢高低不平。這就是真正所謂的膏粱之疾,其治療方法是瀉,使氣虛陽衰,脾氣平衡而痊癒。可以用三化湯或調胃承氣湯來治療,但如果脾虛則不能使用。

經所謂土不及則脾陷卑下也,陷坑也,故脾病四肢不舉。四肢皆稟氣於胃,而不能至經,必因於脾,乃能受稟?今脾病,不能與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稟水穀氣,氣日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其治可十全散,加減四物,去邪留正。予考《內經》,五臟使人痿,而河間獨言治脾者。

白話文:

經上所說的「土不及」是指脾臟功能低下,脾陷卑下,就像陷進坑裡一樣,所以脾臟出現問題時,四肢會無法抬起。四肢的氣血都需要從胃部獲得,但是如果氣血無法到達四肢,就一定是因為脾臟出了問題,纔能夠阻礙氣血的流通。現在脾臟出了問題,無法與胃部一起運行津液,導致四肢無法得到水穀之氣的滋養。氣血一天比一天衰弱,脈絡阻塞不通,筋骨肌肉都沒有氣血滋養,因此就無法正常運作。治療方法可以使用十全散,再根據實際情況加減服用四物湯,以去除邪氣,保留正氣。我考查《內經》,五臟都能導致人虛弱無力,但是隻有河間張仲景提出了治療脾臟的獨特見解。

《內經》又云:論言治痿者,獨取陽明故也。陽明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衝脈者,經脈之海也,主滲灌溪谷,與陽明合於宗筋,陰陽總宗筋之會,會於氣亍,而陽明為之長,皆屬於帶脈,而絡於督脈,故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白話文:

《內經》上說:討論治療痿痺的道理,只選取陽明經穴,是因為陽明經是五臟六腑的總匯,主宰滋潤宗筋,宗筋負責包裹骨頭而利於關節活動;衝脈是經脈的總匯,主宰滲灌身體的幽微部分,與陽明經共同作用於宗筋,陰陽總匯於宗筋,會聚於中氣,而陽明經是主要的,它們都屬於帶脈,並與督脈相絡。因此,陽明經虛弱時,宗筋就會鬆弛,帶脈不能收緊,所以足部痿弱不能使用。

曰:治之奈何?曰:各補其榮而通其輸,調其虛實,和其逆順,筋脈骨肉各以其時受月,則病已矣(時受月謂受氣時月,如肝王甲乙,心王丙丁類也)。

白話文:

問:那該怎麼治療呢?答:根據各自的虛症來補養,疏通經絡,調整氣血虛實,調和陰陽順逆,讓筋脈、骨肉在適當的時間接受氣血滋養,這樣病就好了。(「適當的時間接受氣血滋養」是指在氣血旺盛的時段,例如肝屬甲乙木,心屬丙丁火。)

又云:有人兩足心凸腫,上生黑豆瘡,硬如釘,脛骨生碎孔,內髓流出,身發寒顫,惟思飲酒。此是肝腎冷熱相吞。用炮川烏頭來敷之,內服韭子湯效。

白話文:

還有一種說法:有人雙腳足心凸腫,上面長出像黑豆一樣的瘡,堅硬如釘子,小腿骨上生出碎裂的洞孔,骨髓流出,身體發冷發顫,只想要喝酒。這是因為肝腎陰陽失調,寒熱交加。可以使用炮製過的川烏頭敷在患處,內服韭子湯會有效果。

又云:有人忽發寒熱,數日不止,四肢堅如石,擊之有鐘磬聲,日漸瘦惡。用吳茱萸、木香等分,煎湯飲之自愈。

白話文:

有人突然發燒發冷,好幾天都不見好轉,四肢硬得像石頭一樣,敲起來還發出像鐘、磬的聲音,一天比一天瘦弱虛弱。使用等量的吳茱萸和木香,煎湯服用,自己就痊癒了。

〔源按〕此症為寒邪客於少陽,少陽與厥陰相為表裡,在三陽盡處,陽盡則陰生,故有寒熱之往來。厥陰在三陰盡處,陰盡則陽接,故有寒熱之勝復。此症由陰勝而不能外復於陽,至邪橫逆於脾,厥失健運之職,故四肢悉堅如石,即經所謂寒以堅之是也。夫擊之聲如鐘磬,乃土音也,蓋脾屬土,其音宮,宮音重而大,故聲如是。

白話文:

〔源按〕這個疾病是寒邪侵犯少陽經,少陽經與厥陰經表裡相合,位於三陽經的盡頭,陽氣到盡頭就會產生陰氣,所以會有寒熱往來的現象。厥陰經位於三陰經的盡頭,陰氣到盡頭就會銜接陽氣,所以會有寒熱交替發作的現象。這個疾病是由於陰氣過盛而不能轉化為陽氣,導致邪氣橫逆於脾臟,脾臟失去健運的功能,所以四肢全都堅硬如石,這正是《內經》所說的「寒則堅之」。敲擊四肢發出的聲音像鐘磬,那是屬於土的聲音,因為脾臟屬土,其聲音屬於宮音,宮音沉重而洪亮,所以敲擊的聲音才會如此。

凡脾土之音,非火不發,非郁亦不發,猶天地元陽之氣,鬱結於下而後外達,達則雷聲自內而出也。蓋脾土為寒所郁,擊之則筋脈自相應而作也,至四體日漸瘦惡,因脾病不為肌膚故耳。然治病當求其本,用吳茱萸直入肝臟,逐去深寒;而更以木香通其壅滯之氣,使氣通寒散,則木平土安,而病自愈也。

白話文:

脾臟的功能,沒有陽氣的鼓勵不會發揮;沒有鬱滯的情況,也不會發揮。就像天地間的原始陽氣,鬱結在下半身,然後才向外發散,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從內部爆發出雷聲。

脾臟受寒氣鬱結,遭受刺激後,經絡也會相應地產生反應。久而久之,四肢會越來越瘦弱,這是因為脾臟生病,無法滋養肌膚。

治療這種疾病應該從根源入手。使用吳茱萸,讓它直達肝臟,驅除深層寒氣;再用木香疏通壅滯的氣血,使氣血暢通,寒氣消散。如此一來,木氣平順,脾土安穩,疾病自然就會痊癒。

或問:邪入厥陰,因陰勝而陽下不能復至,邪橫逆脾土,當必吐利,而何故無乎?予曰:脾土雖困,而氣機尚能內動,所以擊之即有聲相應而出,即易所謂坤至柔而動也,剛故無是患。然此聲為寒鬱不能自達,則必擊之有聲者,亦猶土氣之有氣也,有氣之器,以鐵物擊之,其火自內而出,即是氣也。蓋其氣閉郁寒體之中,必擊之則氣機內動,而聲發於外也。

若無火則無氣,無氣則不鳴,欲明此病,當以氣之擊而有聲者察之。

白話文:

有人問:如果邪氣進入厥陰經,由於陰氣盛而陽氣下陷不能恢復,邪氣橫行脾胃,應該會出現嘔吐腹瀉,為什麼沒有呢?

我回答:脾胃雖然受困,但氣機仍然可以內部運動,所以敲擊它時就會有聲音相應地發出,就像《易經》中所說的「坤卦至柔而動」,剛健的人就不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但是,這種聲音是因為寒氣鬱結而無法自行通暢,所以必需敲擊才會發出聲音,這就像土中有氣一樣。如果用鐵器敲擊有氣的容器,它的火氣就會從內部發散出來,這就是氣。

所以,當氣閉鬱在寒冷的身體中時,必須敲擊才能讓氣機在內部運動,而聲音從而發出。

又問:土器之有聲者,擊之即隨所擊之處而發,若脾土深居於內,雖有筋脈相應,恐未必能隨所擊而發音。予曰:脾土之音,擊之聲發,猶琴聲之相應也。蓋琴無體,則弦不鳴,撥其弦,則遂應。明乎器之如是,便知是病所擊之聲矣。

白話文:

再問:土製的器皿有聲音,敲擊時會隨着敲擊的地方發出聲音,但脾臟位於身體深處,即使有筋脈相連,恐怕不一定能隨着敲擊而發出聲音。我回答說:敲擊脾臟,發出聲音,就像彈琴時琴絃振動發出聲音一樣。琴沒有琴身,弦就不會發聲,撥動琴絃,琴絃就會發出聲音。明白了器皿發聲的道理,就能知道敲擊時發出的聲音是哪種疾病的徵兆了。

又問:土器有氣則鳴,則木中有火,豈非氣乎,何故但有聲而不鳴耶?予曰:子不明器之為質,分五音之聲,非以氣恁也。即如木為器,其音角,角音調而直,故聲如是。予所言,土器之有聲者,叩之則鳴,若以五音論之,則收宮音之聲,無氣便無此音,豈可概以氣論之哉?若以氣論之,即鐘鼓等音亦宮音也,豈有氣乎?

白話文:

有人又問:土器有氣,所以敲起來會發出聲音。那麼木頭裡有火,難道不是因為氣嗎?為什麼木頭只有聲音而不會發出響聲?我回答道:你沒有弄清楚器物的材質對聲音的影響,分為五種音階的聲音,並非因為氣體「恁」的關係。就拿木頭做成的器皿來說,它的音色是角,角音音調高而直,所以聲音才會這樣。我之前說土器有聲音,是因為敲擊時才會發出聲音。如果以五音來分類,它接近宮音,沒有氣就沒有這樣的聲音,難道可以一概而論為氣的影響嗎?如果以氣來論,那麼鐘和鼓等樂器的聲音也都屬於宮音了,難道它們也有氣嗎?

又問:鐘鼓二器,固無聲也,何故無氣之器,反鳴而且遠乎?予曰:鍾雖無氣,內有脈道,音從脈道而行,故得鳴而且遠。所以五金切之則光,折之則參差不齊,此依脈路所分,故不平而齊也。乃五金中,惟錫鉛無聲,因柔而不剛故耳。若以鼓論,不過因急而有聲,並非有氣而有脈道也,鼓聲其音走內,若下面覆皮,擊之以應其下,所以亦鳴而遠也,否則聲淺而不遠矣。

白話文:

有人問:鐘和鼓這兩種樂器本身都沒有聲音,為什麼沒有氣的樂器反而能發出聲音,而且能傳得很遠呢?

我回答說:鐘雖然沒有氣,但裡面有脈絡。聲音沿着脈絡傳播,所以能發出聲音而且傳得很遠。所以,用五金切鐘就會有光澤,折斷鐘就會參差不齊。這是因為五金的脈絡被截斷的緣故,所以不平整。

而在五金中,只有錫和鉛沒有聲音,那是因為它們質地柔軟而不堅硬的緣故。

至於鼓,它發出聲音不是因為有氣,而是因為擊打時產生空氣振動。鼓聲的聲音傳播到內部,如果下面蒙上皮,擊打鼓面時鼓皮振動,與下方的空氣產生共鳴,所以也能發出聲音而且傳得很遠。否則,鼓聲就淺而傳遞不遠了。

《奇病方》云:有人指縫流血不止,有蟲如蜉蝣之小鑽出,少頃即能飛去。此症乃濕熱生蟲也,然何故而能飛耶?蓋濕熱而更感風邪,凡蟲感風,即有翼能飛。蟲在人身,得風之氣,故亦能飛也。方用黃耆、熟地、苡仁各五錢,當歸、白芍、茯苓、白朮各三錢,人參、柴胡、荊芥、川芎各一錢,水煎服,四劑而愈。此方全不在殺蟲,而但補氣血,佐用去濕去風,蓋人身氣血和,則蟲自滅故也。

白話文:

《奇病方》中記載:有人手指縫隙流血不止,有一種像蜉蝣一樣的微小蟲子從中鑽出來,不久後就能飛走。這種症狀是濕熱生蟲所致,但是為何這些蟲子能飛呢?因為濕熱之餘又感受到了風邪,凡是蟲類感受到風氣,就會生出翅膀而飛。這些蟲子在人體內,沾染了風氣,因此也能飛。

治療方法:使用黃耆、熟地、苡仁各 5 錢,當歸、白芍、茯苓、白朮各 3 錢,人參、柴胡、荊芥、川芎各 1 錢,用水煎煮服用,四劑即可治癒。

本方並非以殺蟲為目的,而是通過補氣血,輔以祛濕散風。因為人體氣血調和,蟲子自然會自行消滅。

又云:有人患手足脫下,而人仍不死者,此乃傷寒之時,口渴過飲涼水,以救一時之渴,孰知水停腹內,不能一時分消,遂至四肢受病,氣血不行,久而手足先爛,手指與腳指墮落,或腳指墮落之後,又爛腳板,久之連腳亦墮落矣。若有傷寒口渴,過飲冷水者,愈後倘手足指出水,急用此方可救指節、腳板之墮落也。

白話文:

另有記載:有人得了手腳脫落的病,但還沒有死,這是因為在傷寒發作時,口渴過度飲用涼水解渴,沒想到水停留在腹中,不能很快地消散,導致四肢受損,氣血不通,時間久了手腳會先腐爛,手指和腳趾會脫落,或者腳趾脫落後,腳板又會腐爛,久了連腳也會脫落。如果有傷寒口渴過度飲用冷水的人,康復後如果手腳流出水,趕快使用這個方劑可以挽救手指、腳板的脫落。

方用苡仁三兩,茯苓二兩,肉桂一錢,白朮一兩,車前子五錢,水煎服,一連十劑,小便大利,而手腳不出水矣。

白話文:

藥方中使用薏苡仁 3 兩,茯苓 2 兩,肉桂 1 錢,白朮 1 兩,車前子 5 錢,用這些藥材煎煮服用,連續服用 10 劑,小便會通暢,這樣就不會手腳浮腫了。

又云:有人患腳板中色紅如火,不可落地,又非痰毒,終歲經年不愈。此病因用熱藥,立而行房,火聚腳心而不散,故經久不肯愈也。法當用內藥消之。若作外治,必先爛去腳板。煎服祛火丹十劑自消,二十劑痊愈。然須忌房事三月,否則必發,發則死矣,慎之哉。

白話文:

此外,還有一種說法:有人指甲全部脫落,不痛不癢。這是腎經火氣虛弱所致,再加上行房後用涼水洗手,於是產生了這種疾病。治療方法是使用六味湯,再加入柴胡、白芍、骨碎補,服用了就痊癒了。

又云:有人患指甲盡行脫下,不痛不癢。此乃腎經火虛,又於行房之後,以涼水洗手,遂成此病。方用六味湯,加柴胡、白芍、骨碎補,治之而愈。

又云:有人患掌中忽高起一寸,不痛不癢,此乃陽明經之火不散,而鬱於手也。理痛癢而不痛癢,不特火鬱於腠理,而且水壅於皮毛也,法當用外藥消之。蓋陽明火盛,必作渴引飲不休,而又不渴,是胃中之火盡散,流毒於掌中。必其人是陽明之火盛,手按於床蓆之上,作意行房,過於用力,使掌上之氣血不行,久而突突而高也,不痛不癢,乃成死肉矣。

白話文:

有人手掌突然隆起一寸,不痛不癢,這是因為陽明經的火熱之氣沒有散開,鬱積在手上造成的。雖然有疼痛和瘙癢的症狀,但又沒有疼痛和瘙癢的感覺,這不僅是因為火熱之氣鬱積在皮膚表面,還因為水濕停留在皮膚和皮毛之間。治療方法應該是採用外用藥來消散火熱之氣。

陽明經的火熱之氣旺盛,必然會口渴,一直想喝水,但又不覺得口渴,這是因為胃中的火熱之氣已經散盡,毒熱流注到手掌之中。一定是這個人陽明經的火熱之氣很旺盛,用手按在牀墊上,想像性生活,用力過度,導致手掌上的氣血運行不暢,時間一長,手掌就突出隆起。不痛不癢,是因為手掌上的組織已經壞死。

方用附子一個,煎湯以手漬之,至涼而止,如是者十日,必然作痛,再漬必然作癢,又漬而高者平矣。蓋附子大熱之物,無經不入,雖用外漬,無不內入者也。倘以附子作湯飲之,則周身俱熱,又引動胃火,掌肉不消,而內症蜂起,故用以外治而愈者也。或附子湯中,再加輕粉一分,引入骨髓,更為奇效耳。

白話文:

取一顆附子,熬煮成湯,用手浸泡,直到冷卻為止,連續十天,必定會疼痛。再次浸泡必定會發癢,繼續浸泡,凸起的地方就會平復。

附子性大熱,無孔不入,即使外用浸泡,也會滲透到體內。如果用附子熬湯喝,則全身都會發熱,還會引起胃火,導致手掌肉不消,而體內會長出像蜂巢一樣的東西,所以要用外敷的方法來治療。

或者在附子湯中再加入一分輕粉,它能滲入骨髓,效果更神奇。

又云:有人腳肚之上,忽長一大肉塊,似瘤非瘤,似肉非肉,按之痛欲死。此乃脾經濕氣,結成此塊,而中又帶火不消,故手不可按,按之痛欲死也。法宜峻補,宜峻補脾氣,而分消其濕為是。然而外長怪肉,若在內一時消之,恐不能愈,當用內外夾攻之法。內服消濕化怪湯二劑後將,消塊神丹敷患處,一日即消,神效之極也。

白話文:

有人腳背上突然長了一個大肉塊,像腫瘤又不是腫瘤,像肉又不是肉,按上去疼痛難忍。這是脾經濕氣凝結成這個肉塊,而裡面又帶有火氣無法消散,所以用手按就會痛到死。治療方法應該是大幅補脾氣,同時消除濕氣。然而外面長出怪異的肉塊,如果一下子從內部消除,恐怕無法痊癒,應該採用內外夾攻的方法。內服「消濕化怪湯」兩劑後,將「消塊神丹」敷在患處,一天就會消掉,非常神效。

又云:有人足上無故忽毛孔標血如一線者,流而不止即死。急以米醋三升,煮滾熱,以兩足浸之,即止血,後用人參一兩,當歸三兩煎,穿山甲一片,火炙為末,調飲,即不再發此症。乃酒色不禁,恣意縱欲所致,當速治之。

白話文:

還有人說:有的人腳上原因不明地突然出現一條血絲,血流不止就會死亡。趕緊用三升米醋煮沸,把雙腳浸泡在熱醋裡,可以止血。之後用一兩人參、三兩當歸煎煮,再加一片火烤成粉末的穿山甲,一起調製成飲品服用,就能防止這種症狀再次發作。這都是因為過度沉迷於酒色、縱慾無度造成的,必須儘快治療。

又云:有人腳板上忽生一指,痛不可忍者,乃濕熱之氣結成。用消指散,以刀輕刺出血,刺在生出指上,即時出水,敷在血流之處,隨出隨摻,以血盡力度,至三日可不流水矣,而痛亦少止。再以化水湯煎服,四劑可全愈,而指盡化為水矣,外用生肌散敷之,加膏藥掩之即愈。

白話文:

另外還說,有的人腳底突然長出一個手指,痛得難以忍受,這是濕熱之氣凝結形成的。可用消指散,用小刀輕輕刺破長出的手指,讓血流出。將藥敷在血流之處,血液流出後再立即敷藥,持續敷藥直到血液流盡。大約三天後,腳底就不會再流血了,疼痛也會減輕。再煎服化水湯四劑,可以完全治癒,而長出的手指也會化為水。外用生肌散敷上,再貼上膏藥,即可痊癒。

程山孺文見一人忽手生丫枝,痛不可忍。一醫用通草為末,以雞蛋清塗調,即消。

白話文:

程山孺在文獻中記載,曾遇見一個人,突然手掌長出凸起的肉刺,疼痛不堪。一位醫生使用通草研磨成粉末,再用蛋清調和敷上去,疼痛立刻消失。

《奇效方》云:有人患手足髮指毒,痛不可忍者。用壁間蜂窠為末,入乳香少許,研勻,以醋調塗,干即以醋潤之。

白話文:

《奇效方》中記載:有人患上手足髮趾的毒症,疼痛難忍。用牆壁上的蜂窩研成細末,加入少量的乳香,研勻後,用醋調和塗抹。等塗抹處乾了,再用醋潤濕它。

《華佗別傳》云:有人手上皮上現蛇形一條,痛不可忍。此蛇乘人之睡,而作交感於人身,乃生此怪病,服湯藥不效。以刀刺之,出血如墨汁,外用白芷為末摻之稍愈,明日又刺,血如前,又以白芷末摻之,二三次化去其形,先刺頭後刺尾,不可亂也。

白話文:

《華佗別傳》記載:有人手上皮膚出現一條蛇形,疼痛難耐。這條蛇趁人睡覺時,與人交配,因此產生了這種怪病。服用中藥湯劑無效。用刀刺破,流出的血像墨汁一樣。外敷白芷粉,病情稍有好轉。第二天又刺破,出血如前。又敷上白芷粉,二三次後蛇形消失。刺破時,先刺頭後刺尾,不能混淆。

張杲《醫說》載《摭青雜記》云:有人患腳瘡,冬月頓然無事,夏月臭爛,痛不可言。遇一道人云:爾因行草上,惹蛇交遺瀝,瘡中有蛇兒,冬伏藏,故瘡至冬無恙,夏出行,故至夏臭爛。急以生蝦蟆搗敷之,一日三換,凡三日一小蛇自瘡中出,以鐵鉗之,其瘡遂愈。

白話文:

張杲在《醫說》中記載了《摭青雜記》的故事:

有人得了一種腳瘡,到了冬天就好了,可是到了夏天卻又臭又爛,痛得受不了。一天,他遇到一位道人,道人說:「你因為在草地上行走,碰到了蛇的排泄物,腳瘡裡長出了小蛇。到了冬天,小蛇冬眠,所以你的腳瘡就不痛了;到了夏天,小蛇出來活動,所以你的腳瘡就又臭又爛。」

道人建議他用活蝦蟆搗碎敷在腳瘡上,一天換三次,總共敷三天。果然,有一條小蛇從腳瘡中鑽了出來。道人用鐵鉗夾住小蛇,腳瘡就痊癒了。

又云:凡人冬月向火,火氣入內,致兩股生瘡,其汁淋漓不止,世莫能識。用黃柏末摻之立愈。一婦病此,人無識者,亦用此而愈。

白話文:

此外又說:凡人在冬天靠近火,火氣會進入身體,導致雙腿長瘡,膿汁不斷流出,一般人都不認識這種病。用黃柏粉末敷上, 立刻就能痊癒。有一位婦女得了這種病,沒有人知道用什麼方法治療,也用了這個方法就痊癒了。

李樓《怪症方》云:有一女年十四,腕軟處生物,如黃豆大,半在肉中,紅紫色,痛不可忍,諸藥不效。一方士以水銀四兩,白棉紙二張揉熟,蘸水銀擦之,三日自落而愈。

白話文:

李樓在《怪症方》中記載:有一個十四歲的女孩,手腕柔軟處長了一個東西,像黃豆那麼大,一半埋在肉裡,呈紅紫色,疼痛難忍,各種藥物都無效。一位方士用四兩水銀和兩張白棉紙揉搓,再蘸上水銀塗抹女孩的手腕,三天後,那個東西自己脫落,女孩的病就痊癒了。

《本事方》云:唐時有一商人,左膊上有瘡,生如人面,亦無他苦。商人戲以酒滴口中,其面色赤,以物食之亦能食,多則膊肉脹起,或不食則一臂痹焉。有名醫教其歷試諸藥,悉無所苦,進至貝母其瘡乃聚眉閉目,商人喜因以小葦筒毀其口灌之,數日成痂遂愈。然不知何疾也,《本經》言是金瘡,此豈金瘡之類歟?

《肘後方》云:有人患手指赤色,隨月生死。以生薤一把苦酒煮熟,搗爛塗之,疾乃止。

白話文:

《本事方》裏記載:唐朝時有個商人,左胳膊上有個傷口,形狀就像人的臉,但沒有其他不適。商人形趣來著,用酒滴到傷口裏,傷口會變紅,然後給它餵東西吃,它也會吃。吃得多,胳膊上的肉就會腫起來,如果幾天不餵它吃東西,左胳膊就會發麻。有個有名的醫生教他用各種藥物治療,都沒有效果。直到用了貝母,傷口竟然會皺眉和閉眼。商人很高興,於是用小竹筒削尖了尖嘴往傷口裏灌藥,幾天後傷口結痂,痊癒了。但是並不知道是什麼病。《本經》裡說這是金瘡,難道這是金瘡一類的病嗎?

〔源按〕此症由寒邪逆於肉理,營氣不從,血凝不行,留於脈絡之間,以隨人之氣血盛衰,而隱現其血之色也。《內經》有云:天溫日明則人血淖溢,而衛氣浮,故血易瀉,氣易行,天寒日陰則人血凝泣,而衛氣沉,月始生則血始精,衛氣始行,月郭滿,則血氣實,肌肉堅,月郭空,則肌肉減。經絡虛,衛氣去,形獨居,是以因天時而調血氣也。

白話文:

這類疾病是因為寒邪侵犯了身體組織,導致氣血運行不順暢,血液凝結阻塞在經絡中,隨著人的氣血盛衰而忽隱忽現。《內經》上說:天氣溫暖、陽光充足時,人的血液會流動順暢,衛氣(保護身體的氣)浮在表面,因此血液容易排出,氣血運行也比較順暢。相反,天氣寒冷、陰天時,人的血液會變冷凝固,衛氣也會沉降。月亮初升時,血液開始增多,衛氣也開始運行。月亮圓滿時,血氣充足,肌肉結實。月亮虧缺時,肌肉會瘦弱。經絡空虛時,衛氣會離開,身體失去保護,所以要根據自然規律來調節氣血。

以此推之,月始生則氣血初盛,赤色亦隨氣外浮,以漸而生也。郭滿則血氣充實,故色悉現於外,郭空則氣血衰而經絡虛,衛氣去而形獨居(猶日魂去而月魄獨居也),故又漸隱於內也,於是則知所患赤色,故有隨月生死耳。薤白辛溫散血散氣,更用苦酒以作嚮導,使氣散血行則寒自滅,故搗塗而愈。

白話文:

以此類推,月亮初生的時候,氣血剛剛旺盛,紅潤的顏色也會隨著氣血浮現出來,逐漸增強。滿月時,氣血充實,所以顏色全部顯露在體表。月亮虧空後,氣血衰弱,經絡空虛,衛氣離開,身體獨處(就像白天魂魄離開後,只有月亮獨自存在),因此顏色又逐漸隱於體內。由此可知,患處的紅潤顏色,會隨著月亮的盈虧而變化。薤白辛溫,有散血散氣的作用,再用苦酒作為引子,使氣血散行,寒氣自然消除,所以將薤白搗碎塗抹患處就能治癒。

《太原故事》云:徐之才治一人患腳根腫痛,諸醫莫能識。徐曰:此蛤精疾也,由乘舟入海垂腳水中。疾者曰:實曾如此。之才為剖得蛤二枚,大如榆莢。

白話文:

《太原故事》記載:徐之才治療一位腳根腫痛的患者,其他醫生都無法辨別病因。徐之才說:「這是蛤蜊精作怪,是因為你乘船入海時,把腳垂在水中。」患病者回答:「確實有過這樣的事。」於是,徐之才替他剖開,取出了兩片蛤蜊殼,大小像榆樹莢一樣。

鄧氏《筆峰方》云:有人患腳底木硬。以牛皮生薑汁化開,調南星末塗上,烘物熨之。

白話文:

鄧氏《筆鋒方》中記載:有人患有腳底板發硬的症狀。將牛皮和新鮮薑汁攪拌均勻,加入天南星粉末後塗抹在患處,用熱敷物品熨燙患處。

〔源按〕此症為腎臟受寒,營氣凝而不行,以成此疾,即《內經》所謂皮膚不營故為不仁,又曰:北方生寒在氣為堅是也。

道士王裕曰:有忽患腳心如中箭,痛苦無奈,發歇不時,此腎之風毒,瀉腎愈。

白話文:

〔作者註解〕這個病是腎臟受到寒氣,所以運行血液的營氣凝結不通暢,因此形成這個疾病,也就是《黃帝內經》所說的「皮膚沒有得到營氣的滋潤,所以感覺麻木」,又說:「北方產生的寒,在人體內就會凝結。」

《南宮從岣嶁神書》云:南方地卑濕,人多患足瘡,歲久生蟲如蛭而出,乃風毒攻注而然。用牛肚或羊肚或豬去糞不洗,研如泥,看瘡大小,入煅泥礬半兩,塗帛上貼之,須臾瘡癢入心,徐徐連帛取下,火上炙之,中出如絲髮毛尾千萬,或青白赤黑,以湯洗之,三日一作,不過數次,蟲盡瘡愈。

白話文:

《南宮區從岣嶁神書》中記載:南方地勢低窪潮濕,人們多患有腳瘡,時間久了就會生出像螞蟥一樣的蟲子,這是因為風毒入侵身體引起的。可以使用牛肚或羊肚或豬肚,把糞便洗淨後研磨成泥狀,根據瘡的大小,加入煅製過的礬石半兩,塗在布帛上敷在瘡口上。

過一會兒,瘡口會發癢,這時慢慢把布帛取下來,在火上炙烤,就會從瘡口出來無數像絲髮或毛尾一樣的東西,顏色可能是青白、赤黑。用湯水沖洗乾淨,每隔三天敷一次,敷幾次後,蟲子就會全部出來,瘡口也會癒合。

《翰林叢記》云:李定言石藏用良醫也,有人承檐溜浣手,覺物入爪甲,初若絲髮,數日如線,伸縮不能,始悟其龍伏藏也。乃叩藏用求治,藏用曰:方書無此,以意求之耳。螳螂為末塗指,庶免震厄,其人如其言,後有雷火繞身,急針挑之,果見一物跳出,亦不為災。

白話文:

《翰林叢記》記載:李定言的侍從石藏用是一位良醫。有個人在屋簷下的水滴下來時洗手,感覺有東西鑽進了指甲縫,起初像絲線一樣,幾天後就像繩線那樣,伸縮不能。這人這才明白自己被「龍伏藏」給附身了。於是叩問石藏用求治,石藏用說:「醫書上沒有記載這種病,只能憑經驗治療。」石藏用將螳螂碾碎後塗在病人的手指上,希望能讓病人躲過雷電之劫。這人按照藏用的話去做,後來真的有雷電纏繞在他身邊,他急忙用針挑,果然看到一個東西跳了出來,這人因此安然無恙。

《霏雪錄》云:山東民間婦人,一臂有物隱然,屈曲如蛟龍狀,婦喜以臂浸水中,一日雷電自牖出,臂果一龍擘云而去。

白話文:

《霏雪錄》記載:山東民間有一位婦人,她的手臂內似乎隱藏著東西,彎曲起來像蛟龍的形狀。這位婦人喜歡把手臂浸泡在水中。有一天,一道雷電從窗戶射出,她的手臂果然化成一條龍,騰雲而去。

蔡元長知開封正據案治事,忽如有蟲自足心行至腰間,即墜筆暈絕,久之方醒。據吏云:此病非俞山人不能療,驅使召之,俞曰:此真腳氣也。法當灸風市,為灸一壯,蔡晏然復常,明日病如初,再召,俞曰:除病根非千艾不可。從其言,灸五百壯,自此遂愈。

白話文:

蔡元長擔任開封知府時,正忙於審理案件,突然感覺有一條蟲子從腳底爬到腰間,隨即筆掉在地上,昏厥過去,過了很久才醒過來。官吏們說:這種病非俞山人治不了,於是徵召他前來。俞山人說:這的確是腳氣病。應當灸風市穴來治療,於是為他灸了一壯,蔡元長頓時恢復正常。第二天,症狀又復發,再次找俞山人醫治。俞山人說:要除掉病根,需要灸一千個艾壯。蔡元長聽從他的話,灸了五百壯,從此就痊癒了。

《名醫錄》云:學究任道,患腿間瘡腫黑,狀狹而長。北醫王通曰:此魚臍瘡也,一因風毒蘊結,二因誤食人汗而然。乃以一異散敷之,數日而愈。懇求其方,曰:但雪玄一味耳,任遍訪無知之者。有名醫郝允曰:《聖惠方》治此,用臘豬頭燒灰,雞卵白調敷,即此也。

白話文:

《名醫錄》記載:一位叫任道的學者得了腿間潰瘍,腫痛發黑,形狀狹長。北方名醫王通說:這是魚臍瘡,一種是由風毒積聚引起的,另一種是因為誤食了人汗。於是用一味奇異的藥粉敷上,幾天後痊癒。任道懇求藥方,王通說:只用了一味雪玄藥。任道遍訪名醫,卻無人知曉。後來,名醫郝允說:在《聖惠方》中記載治療此病的方法,是用臘豬頭燒成灰,調和雞蛋清敷上,就是這個方子。

張子和治新寨馬叟,年五十九,因秋欠稅,官杖六十,得驚氣成風搐,已三年矣。病大發則手足顫掉,不能持物,食則令人代哺,口目張睒,唇口嚼爛,抖擻之狀如線引傀儡,每發市人皆聚觀,夜臥發熱,衣被盡蹇,遍身燥癢,中熱而反外寒,欲自盡,手不能繩。傾產求醫,至破其家,而病益堅。

白話文:

張子和治療新寨的一個老人,老人五十九歲,因為秋收時欠稅,被官府打了六十棍,受驚嚇後變成一種手足抽搐的疾病,已經三年了。病情發作起來,手腳就顫抖,拿不住東西,吃飯要別人代餵,嘴巴和眼睛睜得很大,嘴脣和口腔都咬爛了,抽動的樣子像提線木偶,每次發作都引起街坊圍觀。晚上睡覺發熱,被子都裹緊了還是冷,全身發癢,體內有熱但外表卻感覺很冷,老人想自殺,但手拿不住繩子。他花光了家產求醫,但病情卻越來越嚴重。

叟之子邑中舊小吏也,以父母訊戴人,戴人曰:此病甚易治,若隆暑時不過一湧,再湧奪則愈矣。今已秋寒,可三之,如未,更刺腧穴必愈。先以通聖散汗之,繼服湧劑,則吐痰一二升,至晚又五七行,其疾小愈,待五日再一湧,出痰三四升,如雞黃成塊,狀如湯熱,叟以手顫不能自探,妻與代探,咽嗌腫傷,昏憒如醉,約一二時許,漸省,又下數行,立覺足輕顫減,熱亦不作,足亦能步,手能櫛巾,可持匙箸,未至三湧,病去如躍,病後但覺極寒。

白話文:

老人的兒子是這個鎮上以前的一個小官。他向戴人問他父母的病情,戴人說:“這個病很好治,如果在酷暑時服下導吐藥,服一劑就好了。現在已經入秋天冷了,可以服三劑。如果還不好,再扎針灸就肯定好了。”先服通聖散發汗,再服導吐藥,吐出的痰有五六升,到晚上又吐了七、八次,病情稍微好轉。等五天後再服一劑導吐藥,吐出了三四升痰,像雞蛋黃一樣成塊狀,像熱湯一樣。老人手顫抖得無法自己掏痰,就讓妻子代為掏出,喉嚨發炎受傷,昏沉得像喝醉了一樣。過了一二個小時,逐漸清醒,又吐了幾次痰,立馬感覺腳輕了,顫抖減輕了,發熱現象也沒有了,腳也能走路了,手也能梳頭巾,可以拿湯匙筷子,還沒到三劑,病就跳躍著離開了,病後只覺得很冷。

戴人曰:當以食補之,久則自退,蓋大疾之去,衛氣未復,故宜以散氣導氣之藥,切不以熱劑溫之,恐反成他病也。

白話文:

戴人說:應該用食補的方式來治療,時間久了自然會好。嚴重的疾病痊癒後,衛氣還沒恢復,所以應該服用疏散氣血的藥物,千萬不要用熱性的藥物來溫補,以免引起其他的疾病。

〔源按〕顫振一症,古云木火上盛,腎陰不充,為下虛上實之症。實為痰火,虛則腎虧,法宜清上補下。如戴人所治,叟病泥用古法,則痰何由而去,故醫宜變通,若果標實本虛,治之又宜從古矣。

白話文:

[原註]顫抖(振)一病,古人說是由於肝火過旺,腎陰虛弱,導致下虛上實的症狀。實證是因痰火,虛證則是腎氣虧損。治療方法應當是清解上焦,補益下焦。就像戴人醫生的治療,如果老人病人死板地按照古代方法治療,那麼痰火如何能夠消除?因此,醫生應該靈活變通,如果你確定標證實虛,那麼治療時也應該遵循古法。

又治西華李政之病寒厥,其妻熱厥,前後十餘年,共服逍遙散十餘劑不效。二人脈皆浮大而無力,政之曰:吾手足之寒,時時漬以熱湯,寒不能止;吾婦手足之熱,沃以冷水而不能已,何也?子和曰:寒熱之厥也。此皆得之貪飲食,縱嗜欲。遂出《內經》厥論證之,政之喜曰:《內經》真聖書也,餘年之疑,今而釋然,總不服藥,愈過半矣。

白話文:

另外還有治療西華李政寒厥的病,他妻子得熱厥,前後十幾年,夫妻倆共服用逍遙散十幾劑都沒有效果。兩個人的脈象都是浮大而無力,政說:「我的手腳很冷,時常泡進熱水裡也止不住寒;我妻子的手腳很熱,用冷水沖洗也不能止,為什麼?」子和說:「寒熱交替的厥疾,都是由於貪圖飲食,縱情於嗜慾。」於是拿出《內經》中關於厥疾的論述來證明,政很開心,說:「《內經》真是聖人的書啊,困擾我多年的疑惑現在豁然開朗了。」從此不再服藥,病情好了一大半。

熱厥者,寒在上也,寒在上者,以溫劑補其肺;寒厥者,熱在上也,熱在上者,以涼劑清其心。分處二藥令服之,不旬日而愈。

白話文:

發熱伴有肢體冰冷者,是由於寒氣上浮到頭部。寒氣上浮,可服用溫補肺部的藥劑;發熱伴有肢體溫熱者,是由於熱氣上浮到頭部。熱氣上浮,可服用涼性藥劑清涼心火。將兩種藥劑分開服用,不到十天即可痊癒。

東垣云:有人患兩手十指疼痛,一指疼了,一指疼,疼後即腫,骨中痛、膝痛,先左膝痛了,然後右膝痛,發時多則五日,少則三日,晝輕夜重,痛時覺熱行則痛輕,腫反重。注云:先血後氣乃先痛後腫,形傷氣也,和血散痛湯主之。

白話文:

東垣說:有人患有雙手十指疼痛,一個手指痛了,接著另一個手指也痛,痛後就會腫脹,骨頭裡疼痛,膝蓋也痛,先左膝痛,然後右膝痛,發作時時間長的五天,短的也有三天,白天較輕晚上較重,痛的時候有發熱的感覺,走動時疼痛減輕,腫脹反而加重。註解說:先有出血後有氣滯,所以先是疼痛後是腫脹,是因為形體受傷導致氣血不暢所致,可用和血散痛湯來治療。

羅謙甫治徵南元帥忒木兒,年近七十,秋間徵南過陽州,時仲冬病自利,完穀不化,臍腹冷痛,足脛寒,以手搔之,不知痛癢,常燒石以溫之,亦不得暖。診之脈沉細而微,蓋高年氣弱深入敵境,軍事煩冗,朝暮形寒,飲食失節,多飲乳酪,履旦濕陽不外固,由是清濕襲虛,病起於下,故胻寒而逆冷。《內經》曰:感於寒則受病,微則為咳,盛則為泄、為痛。

白話文:

羅謙甫為徵南元帥鐵木爾看病。元帥已近七十歲,秋天時徵討南方經過陽州,當時是仲冬,元帥從那時開始腹瀉,穀物不能消化,肚臍和腹部疼痛寒冷,腳和小腿冰冷,用手抓也不覺疼痛癢癢,他常常用燒熱的石頭取暖,但還是無法暖和。

羅謙甫診了元帥的脈,脈象沉細微弱。因為元帥年紀大、體質差,又深入敵境,軍務繁忙,早晚受寒,飲食不節制,多喝乳酪,早晚時分陽氣不固,於是寒濕侵襲虛弱的身體,疾病從下部開始,所以腳和小腿冰冷,而且寒氣往上逆。

《內經》中說:受到寒氣就會生病,輕微的會咳嗽,嚴重的話會腹瀉、疼痛。

此寒濕相合而為病也,法當即退寒濕之邪,峻補其陽,非灸不已。先以大艾炷於氣海灸百壯,補下焦陽虛,次灸三里各三七壯,治胻寒而逆,且接引陽氣下行,又灸三陰交,散足受寒濕之邪。遂處方云:寒淫所勝,治以辛熱,濕邪於外,平以苦熱,以苦發之。

白話文:

這種疼痛是因為寒氣和濕氣結合造成的疾病,方法應當馬上祛除寒濕邪氣,大力補陽,不灸不行。先在大艾上用艾柱灸氣海穴100次,補下焦的陽虛。接著灸足三里穴各37次,用於治理大腿寒性和逆,同時引導陽氣下行。再灸三陰交穴,散掉足部受的寒濕邪氣。因此處方說:寒邪過盛,用辛熱藥物來治理;濕邪在體外,用苦熱藥物來平衡,用苦味將它發散。

以附子大辛熱,助陽退陰,溫經散寒,故以為君;官桂大熱辛甘,亦除寒濕,白朮、半夏苦辛溫燥脾濕,故以為臣;人參、草豆蔻、甘草大溫中益氣;乾薑大辛溫能散清濕之邪,蔥白性溫能通上焦陽氣,故以為佐。又云:補下治之以急,急則氣味厚,故作大劑服之,不數服,瀉止痛減,足胻漸溫,調其飲食,十日平復。

明年秋過,襄陽值霖雨旬余,前症復作,再依前灸,添陽輔,各灸三七壯,再以前藥投數服愈。

白話文:

以附子藥性極辛熱,幫助陽氣,驅除陰寒,溫暖經脈,散發寒氣,因此作為君藥;官桂藥性極熱辛甘,也能祛除寒濕,白朮和半夏藥性苦辛溫燥,可以祛除脾胃濕氣,因此作為臣藥;人參、草豆蔻、甘草藥性溫和,可以補中益氣;乾薑藥性辛溫,能散清濕邪氣,蔥白藥性溫和,能通上焦陽氣,因此作為佐藥。

再說,治療下痢需要迅速有效,因此藥材應味道濃烈,所以要大劑量服用。服用了幾次後,腹瀉會停止,疼痛減輕,足部溫度逐漸恢復,調理飲食,十天就能恢復健康。

徐可豫治吳興沈仲剛內子,膝腫痛,右先劇,以熱熨之則攻左,熨左攻右,左右俱熨,則腹雷鳴上胸,已而背如受萬捶,獨元首弗及,發則面黛色,脈罔辨,昏作旦輟,日尪弱甚,卻為弗救。徐視脈曰:是濕淫所中,繼復驚傷,膽疾雖劇,可治。即令以綿纏胸,少頃探咽喉間,湧青白涎幾鬥許,湧定,徐曰:今茲疾發,至腹則弗上,面弗青矣,至昏膝痛仍如熨鳴,果弗及胸,至三鼓已定。皆如徐言,越三昏不復作,遂痊。

白話文:

劉大用在韶州南方七十里處的古田行醫,那裡有一位富家婦陳氏,患有奇特的疾病。平時沒有什麼其他不適,但只要遇到微風吹拂,她的股間就會有一點奇癢,怎麼撓也撓不完。接著,全身都會發癢,直到暈厥。凡是暈厥三天才能醒來。醒來後,坐下時會發出像咳嗽的聲音,身體還會前後左右搖晃,好像在發抖,通常會持續上百次,才會稍微穩定一點。好不容易安定下來,又過了一天才會感到疲倦想睡覺。晚上睡不著覺,導致她越來越不敢出門。換了好多個醫生都沒能治好她的病。

劉大用治韶州南七十里,古田有富家婦陳氏,抱異疾,常日無他苦,但遇微風吹拂,則股間一點奇癢,把搔不定手,已而舉體皆然,逮於發厥,凡三日醒,及坐有聲如咳,其身乍前乍後若搖兀之狀,率以百數,甫少定。又經日始困臥,不知人累夕,漸至不敢出戶,更數醫不效。

劉視之曰:吾得其症矣,先用藥一服,取念珠一串,病家莫省其用,乃當婦搖兀時,記其數,數之覺減,然後云是名鬼注,因入神廟為鬼所憑,致精氣蕩越。法當用死人枕,煎湯飲之,既飲大瀉數行愈,枕還原處。

白話文:

劉醫師觀察後說:「我知道她的病因了。」先開一帖藥給她服下,並取一串念珠。病家不明白念珠的用途。劉醫師在病婦神智不清搖晃時,讓她數念珠的數量。數著數著她發現數量減少了,劉醫師才告訴她,這叫做「鬼注」。因為病婦曾進過神廟,被鬼魂附身,導致精氣失調。治療方法要用死人的枕頭煎湯給她喝,喝完後就會大瀉,瀉完後病就好了。枕頭要歸還到原處。

韓飛霞治一都司,頭重眼昏,耳聾牙痛,便言兩腳如不著地,醫不識為何病。一日梳洗畢,腹痛少間手足不能舉。韓曰:此火症也,蓋素勞心勞形所致,因檢《玉機微義》示之。用辛散之劑十帖,恐有消渴痿痹瘡瘍之患,乃屏喧譁靜臥,果十劑耳知人叫,體蟣風發癢成疙瘩,然後頭腳始知著落,亟入山靜之偶以事觸怒,火一發遂渴如欲狂者,一日瓜梨泉水所食無計,韓曰:此非草木之藥可扶矣。遍求人乳,日進十盞,旬余渴減。

白話文:

韓飛霞治療一位都司,他有頭重眼花、耳聾牙痛的症狀,還說自己的腳好像不著地。醫生不知道是什麼病。一天他梳洗完畢,肚子疼痛,不久手腳不能抬舉。韓飛霞說:這是火症,可能是因為平時過度勞心勞力造成的。他查閱了《玉機微義》這本書,用辛散的藥方十帖。擔心會有口渴、肌肉萎縮、瘡瘍等後遺症,於是讓患者清靜地臥牀休息。果然,十帖藥後他的耳朵開始能聽到人的呼喚,身上起了疙瘩,發癢,然後頭腳纔有了著落感。這位都司後來在山中靜養,偶然被某些事情激怒,火氣一上來就感到口渴得發狂。一天他吃瓜梨和喝泉水都無法止渴,韓飛霞說:這不是草藥可以幫助的了。他找來了人乳,每天喝十盞,十多天後口渴的症狀減輕了。

又偶以事怒,手足不舉,如一軟物,臥四日,乃服乳無算而瘥。脈之心澀,曰:瘡作矣,幸不生大毒,患馬眼膿疥,越八月乃止。

白話文:

偶爾因為生氣,手腳都不能動,像一團軟趴趴的東西一樣,臥牀四天,喝了無數的奶才康復。脈象顯示心氣不順,我說:瘡已經形成了,還好沒有變成大問題,患了馬眼膿疥,過了八個月纔好。

薛己治一女子,腿前腫一小瘤作癢,搔破出蟲如蚊而飛去,寒熱如瘧。乃肝經之症,故有蝨瘤之患。用加味逍遙散而愈。又有一種發瘤,破開有發,屬腎經之症也。

白話文:

薛己治療一位女子,她的腿前長了一個小腫塊,很癢。她抓破了小腫塊,從裡面飛出一隻像蚊子一樣的蟲子,還伴隨著像瘧疾一樣的寒熱症狀。這是肝經出了問題,所以出現了「蝨瘤」。用加味逍遙散治療後就好了。還有一種長出頭髮的腫瘤,破開後裡面有頭髮,這是腎經出了問題。

一儒者雖盛暑喜燃火,四肢常欲沸湯漬之,面赤吐痰,一似實火,吐甚宿食亦出,惟食椒姜等方快。薛曰:食入反出,乃腎胃虛寒,用八味丸,十全大補加炮姜漸愈,不月平復。

白話文:

有一位儒者,即使在大熱天也喜歡生火,四肢老是想用沸水燙著,臉色發紅並吐痰,看起來像是上火了。吐了許多宿食出來,只有吃辣椒、薑等辛辣食物才感覺舒服。薛醫生說:吃進去的食物馬上就吐出來,是因為腎胃虛寒。使用八味丸、十全大補湯加上炮製後的生薑來調理,逐漸康復,不到一個月就恢復正常了。

孫東宿治一文學,兩足不酸不痛,每行動絕不聽其所用,或扭於左而又墜於右,或扭於右而又墜於左,不能一步步正走。此亦目之稀覯,竟不識為何病。予臆度之,由筋軟不能束骨所致,故行動則偏斜扭墜也。夫筋者肝之所主,肝屬木,木縱不收,宜益金以制之。用人參、黃耆、白芍,以補肺金,苡仁、虎骨、龜板、杜仲,以壯筋骨,以鐵華粉專制肝木,煉蜜為丸,早晚服之而愈。

白話文:

孫東宿醫治一位文人,雙腳毫無痠痛,但每次走路都無法如自己所願,有時向左扭歪又跌落右側,有時向右扭歪又跌落左側,無法一步步正常行走。這種情況十分罕見,連所有人都無法判斷是何種疾病。我猜測可能是筋骨柔軟,無法束縛住骨骼所造成的,因此才會在走路時偏斜扭墜。筋是肝臟所主的,肝屬木,而木氣向上生長,不易收斂,應以金來剋制。使用人參、黃耆、白芍來補益肺金,苡仁、虎骨、龜板、杜仲來強壯筋骨,再以鐵華粉專門剋制肝木,煉製成蜜丸,早晚服用,最後痊癒。

一男子患腳後跟骨脫落,動之則痛,艱於行步。就吳門葉天士治之,葉曰:此濕傷經絡,當投聖靈丹,服之果愈。

祛火丹

白話文:

有一個男人得了腳後跟骨頭脫落,移動時疼痛,走路很困難。他去找吳門的葉天士求診,葉天士說:「這是濕氣傷害了經絡,應該服用聖靈丹。」男子服藥後果然痊癒。

熟地(三兩),北五味(五錢),麥冬(一兩),山茱萸(五錢),丹皮(三錢),甘菊(五錢),白茯苓(二錢),澤瀉(三錢),車前子(二錢)

水煎服。

消濕化怪湯

白話文:

熟地黃(180克),五味子(30克),麥冬(60克),山茱萸(30克),牡丹皮(18克),菊花(30克),茯苓(12克),澤瀉(18克),車前子(12克)

白朮,芡實(一兩),澤瀉(五錢),苡仁(一兩),肉桂(五分),人參,茯苓,車前,萆薢,白芥子,白礬(三錢),牛膝,陳皮,半夏(二錢)

水煎服。

消塊神丹

白話文:


  • 白朮
  • 芡實(50 克)
  • 澤瀉(25 克)
  • 苡仁(50 克)
  • 肉桂(2.5 克)
  • 人參
  • 茯苓
  • 車前子
  • 萆薢
  • 白芥子
  • 白礬(15 克)
  • 牛膝
  • 陳皮
  • 半夏(10 克)

蚯蚓糞(一兩),水銀(一錢),硼砂(一分),黃柏(五錢),兒茶(三錢),冰片,麝香(五分)

白話文:

蚯蚓糞(1 兩)

水銀(1 錢)

硼砂(1 分)

黃柏(5 錢)

兒茶(3 錢)

冰片(未指定份量)

麝香(5 分)

各為細末,研至不見水銀為度。此藥用醋調成膏,敷在患處,一日即全消。

消指散

硼砂(一分),瓦蔥(一兩),冰片(三分),人參(一錢)

各為末敷之。

化水湯

白話文:

將每種藥材細細研磨,直到看不到水銀。將研磨好的藥材用醋調成膏狀,敷在患處上,一天就能完全消散。

白朮(五錢),半夏(一錢),甘草(二錢),苡仁(一兩),萆薢,白芥子,牛膝,人參(三錢)

白話文:

白朮(25克),半夏(5克),甘草(10克),苡仁(50克),萆薢,白芥子,牛膝,人參(15克)

水煎服。

調胃承氣湯

大黃,芒硝,甘草

水煎服。

三化湯

白話文:

水煎來服用。

調胃承氣湯

大黃,芒硝,甘草

水煎來服用。

三化湯

大黃,厚朴,枳實,羌活

水煎服。

和血散痛湯

白話文:

大黃:

一種瀉下通便的藥材。

厚朴:

一種具有溫中化痰、利氣消積作用的藥材。

枳實:

一種具有破氣消積、除脹散滯作用的藥材。

羌活:

一種具有祛風濕、通經絡作用的藥材。

羌活,升麻,麻黃(一錢五分),桃仁(十個),柴胡,防風,黃柏,知母(一錢),黃連,防己(六分),豬苓,獨活,當歸(一分),甘草(二分),紅花(一分)

分二服水煎,食前熱服。

桂附八味丸

白話文:

羌活、升麻、麻黃(1.5錢)、桃仁(10個)、柴胡、防風、黃柏、知母(1錢)、黃連、防己(0.6錢)、豬苓、獨活、當歸(0.1錢)、甘草(0.2錢)、紅花(0.1錢)

熟地黃(八兩),山茱萸,山藥(四兩),丹皮,茯苓,澤瀉,肉桂,附子(一兩)

白話文:

熟地黃(320克),山茱萸、山藥(各160克),丹皮、茯苓、澤瀉、肉桂,附子(40克)

蜜丸,空心鹽湯下,冬酒下。

十全大補湯(即十全散)

人參,白朮,茯苓,當歸,撫芎,白芍,生地,甘草,黃耆,肉桂

薑棗煎服。

聖靈丹

苦葶藶(炒,四兩),漢防己,木香,茯苓,木通,人參(二錢半)

上為末,棗肉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桑皮湯下。

生肌散(見頭門)

六味丸(見耳門)

通聖散(見頭門)

加味逍遙散(見目門)

白話文:

服用蜜丸時,空腹用鹽湯送服,冬天可用溫酒送服。十全大補湯的藥材包括人參、白朮、茯苓、當歸、川芎、白芍、生地、甘草、黃耆、肉桂,以薑棗水煎服。聖靈丹的藥材包括炒苦葶藶、漢防己、木香、茯苓、木通、人參,研磨成粉末,用棗肉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桑皮湯送服。生肌散、六味丸、通聖散、加味逍遙散的配方請分別參閱頭門、耳門、頭門和目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