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下法(瀉下、攻下、通裡、通下)」的解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09-15

名詞介紹


下法(瀉下、攻下、通裡、通下),是運用有瀉下或潤下作用的藥物,以通導大便,消除積滯,蕩滌實熱,攻逐水飲的一類治法。分為寒下溫下、潤下等。

寒下法

寒下法是指以寒涼藥物直達腸胃,使腸道蠕動加快,大便得以通暢的一種瀉下方法。寒下藥多入大腸,有清熱、瀉火、通便的功效。常用藥物有大黃芒硝番瀉葉決明子黃連黃芩白朮厚朴陳皮甘草等。

溫下法

溫下法是指以溫熱藥物溫通腸胃,使腸道蠕動加快,大便得以通暢的一種瀉下方法。溫下藥多入小腸,有溫中散寒、通便的功效。常用藥物有附子乾薑肉桂、大茴香、小茴香、砂仁木香檳榔牽牛子、大黃等。

潤下法

潤下法是指以甘潤滑利的藥物潤滑腸道,使大便得以通暢的一種瀉下方法。潤下藥多入大腸,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常用藥物有麻仁、火麻仁桃仁杏仁、郁李仁、山楂萊菔子冬瓜仁、瓜蔞仁、大黃、芒硝等。

下法(瀉下、攻下、通裡、通下)的應用

下法(瀉下、攻下、通裡、通下)的應用要根據病情而定。

  1. 熱積滯證:症見大便秘結腹脹疼痛,口乾口苦舌苔黃膩,脈滑數。可用寒下法,常用大黃、芒硝、番瀉葉等。

  2. 寒凝氣滯證:症見大便秘結,腹脹疼痛,喜溫喜按,口不渴,舌苔白膩,脈沉緊。可用溫下法,常用附子、乾薑、肉桂等。

  3. 陰虛腸燥證:症見大便秘結,腹脹疼痛,口乾咽燥,舌紅少苔,脈細數。可用潤下法,常用麻仁、火麻仁、桃仁、杏仁等。

下法(瀉下、攻下、通裡、通下)的注意事項

  1. 下法(瀉下、攻下、通裡、通下)不可濫用。下法(瀉下、攻下、通裡、通下)雖然可以通便,但如果使用不當,會損傷脾胃,引起腹瀉腹痛等不良反應。

  2. 老年人、體弱者、孕婦、月經期婦女不宜使用下法(瀉下、攻下、通裡、通下)。

  3. 沒有實結症狀者不宜輕用下法(瀉下、攻下、通裡、通下)。

  4. 腸傷塞者不宜使用下法(瀉下、攻下、通裡、通下),以免引起腸出血和穿孔。

下法(瀉下、攻下、通裡、通下)是中醫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但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切不可自行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