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喜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喜按
在中醫診斷學中,「喜按」指患者腹部或身體其他部位出現疼痛時,因按壓而疼痛減輕或舒緩的症狀表現。此種現象多屬「里虛證」,反映體內正氣不足,臟腑功能虛弱,尤以脾胃氣虛或中焦陽氣不振為常見病機。
病機與辨證
- 里虛證特徵:喜按多見於虛證,因按壓可助氣機運行,暫時溫通局部經絡或補益虛弱之氣,故疼痛得以緩解。反之,「拒按」則多屬實證,如氣滯、血瘀、食積等,按壓會加重氣血阻滯而痛甚。
- 脾胃氣虛:若疼痛位於脘腹,喜按揉且伴有食少、乏力、便溏等,屬脾胃氣虛,運化無力所致。治宜補益中氣,如參苓白朮散、補中益氣湯等加減。
- 中焦虛寒:若腹痛綿綿,喜溫喜按,且手足不溫,屬中焦陽虛寒凝,可用小建中湯或理中湯溫中散寒。
- 氣血兩虛:久病體弱,氣血不足者,局部失養而隱痛喜按,常伴面色蒼白、心悸眩暈,宜八珍湯或當歸補血湯調補。
經絡與氣血關係
《靈樞·經脈》提及:「虛則補之」,按壓能激發經氣,促使氣血匯聚以濡養組織。例如,足三里穴為胃經合穴,按壓可補益脾胃之氣,緩解因虛所致之腹痛。
鑑別診斷
喜按需與「拒按」對比,後者如瘀血腹痛(刺痛固定)、腸癰(闌尾炎)之反跳痛等,屬邪實壅滯,治法迥異。此外,虛實夾雜證亦可能出現輕度喜按,需結合四診綜合判斷。
此術語體現中醫「虛實辨證」核心思想,臨床需結合整體表現,辨明病性與病位,方能用藥精準。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