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陰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11-20

名詞介紹


陰虛,中醫病證名。指陰液不足,不能滋潤,不能制陽的證候。多見低熱、手足心熱[1]、午後潮熱[2]盜汗、口燥咽乾、心煩[3]失眠[4]、頭暈[5]耳鳴[6]舌紅少苔,脈細數無力等症。治以滋陰為主。若陰虛火旺者,宜養陰清熱

陰虛的病因,主要有先天不足、後天失養、情志內傷勞倦過度、房事不節等。先天不足,是指由於父母遺傳,或胎兒在母體內受孕時,陰液不足,導致出生後陰虛體質。後天失養,是指由於飲食不當,或勞倦過度,或房事不節,導致陰液耗損,陰虛內生。情志內傷,是指由於情志不遂,或精神過度緊張,導致肝腎陰虛。勞倦過度,是指由於長期勞累,或過度操勞,導致陰液耗損。房事不節,是指過度房事,或房事不節,導致陰液耗損。

陰虛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低熱、手足心熱、午後潮熱、盜汗、口燥咽乾、心煩失眠、頭暈耳鳴、舌紅少苔,脈細數無力等症。低熱,是指體溫偏高,但不超過38℃。手足心熱,是指手掌和足底發熱。午後潮熱,是指在午後時分,出現潮熱感覺。盜汗,是指夜間睡覺時出汗。口燥咽乾,是指口腔乾燥,咽喉乾燥。心煩失眠,是指心煩意亂,難以入睡。頭暈耳鳴,是指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舌紅少苔,是指舌質紅,舌苔少。脈細數無力,是指脈搏細弱,無力。

陰虛的治療,以滋陰為主。滋陰的方法,主要有飲食調養、藥物治療、針灸治療等。飲食調養,可以多吃一些滋陰的食物,如百合蓮子銀耳山藥、枸杞、桑葚等。藥物治療,可以使用滋陰的藥物,如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麥冬湯等。針灸治療,可以使用滋陰的針灸穴位,如太溪穴三陰交穴、陰陵泉穴等。

陰虛的預防,主要有以下幾點:

1、飲食調養,多吃一些滋陰的食物,如百合、蓮子、銀耳、山藥、枸杞、桑葚等。

2、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3、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4、適度房事,避免房事過度。

5、定期體檢,及早發現和治療疾病

陰虛是一種常見的中醫病證,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因此,如果出現了陰虛的症狀,一定要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參考資訊


  1. 手足心热 - 医学百科

  2. 更年期潮熱的原因 妙招緩解更年期潮熱 - 康途健康百科

  3. 心煩 - A+醫學百科

  4. 失眠病_百度百科

  5. 頭暈怎麼辦16個幫你解決問題的方法 - 小確幸健康

  6. 耳鳴一直看不好 到底該看哪一科的醫生? - Dr.sky 名冠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