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寒凝氣滯」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寒凝氣滯的病因

寒凝氣滯的病因主要包括外感寒邪、內傷生冷、飲食不節以及勞倦過度等因素。外感寒邪指的是人體受到寒冷環境影響,使寒邪進入體內引發疾病;內傷生冷則是指食用過多生冷食物或飲用過多冷飲導致寒邪內生;飲食不節是指飲食過飽、胃功能紊亂等引起的寒邪內生;勞倦過度則是指長時間工作、運動過度等引起的氣虛寒冷。

寒凝氣滯的臨床表現

寒凝氣滯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疼痛:寒凝氣滯最常見的症狀是疼痛,常見部位為關節、肌肉以及腹部等,疼痛性質常為冷痛、痠痛、脹痛等。

  2. 腹脹:寒凝氣滯還可以引起腹脹,但程度通常不嚴重,常伴有噯氣、打嗝等症狀。

  3. 脛腫:寒凝氣滯還可以引起脛腫,多發生在小腿,腫脹部位呈現青紫色,按壓時有疼痛感。

  4. 拘攣或麻痹:寒凝氣滯還可以引起肢體的拘攣或麻痹,拘攣多見於四肢,麻痹多見於手足,症狀通常在受寒後加重。

寒凝氣滯的治療

寒凝氣滯的治療主要以溫陽散寒、行氣活血為主。常用的中藥包括附子、乾薑、肉桂、白芍、川芎、當歸、紅花、桃仁、紅曲等,這些藥物具有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

寒凝氣滯的預防

預防寒凝氣滯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2. 飲食宜清淡,不吃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 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4.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波動。

寒凝氣滯是一種常見的病症,如果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